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品行也非常恶劣,罗贯中为什么要在《三国演义》中神话他?

圣母程心


小时候看连环画《三国演义》就觉得吕布是个非常复杂丰富的人物,其性格和特征的多样性,比起曹操,诸葛亮,关羽这种单一属性的角色,要丰富的多,现在想到吕布,脑海中浮现的属性至少有:勇将,情圣,莽夫,白面小生,不义之徒...各种,在飞扬跋扈之外,却有掩饰不住的悲凉:。裴松之注三国志时,说到过这样一个细节:

建安三年,吕布试图与袁术联姻,试图单骑突出被曹军团团围困的徐州:“以绵缠女身,缚着马上,亲自送女出与术,与太祖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借鉴引用了这一逸闻,并加入了更多细节:“将女以绵缠身,用甲包裹,负于背上,提戟上马。……布虽勇,终是缚一女在身上,只恐有伤,不敢冲突重围。”

一个爱女心切,又迫于时势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西晋著名历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成书,让吕布在《魏书·武帝记》《魏书·吕布张邈臧洪列传》、《蜀书·先主传》中短暂出现开始,史料就表现出一种复杂性,吕布这一争议性人物,因其传奇性和悲剧性的失败结局,在不同的时代,在官方史书和民间,得到了各种各样截然对立评价,最终分裂出“吕黑”与“吕吹”两大势如水火的阵营。

史书中的吕布,其人生轨迹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89年,杀丁原投董卓;192年,在王允鼓动下的杀死董卓;194-198年之间,与曹操等人混战于中原;198年,白门楼殒命。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官方正史,都没有明确记载过吕布的相貌。所以吕布在史书中的形象,由其性格与风格组成。在陈寿笔下,吕布之风格,是四个字——“虓虎之勇”。他的性格,则是“轻狡反复”。

先来说这个虓虎之勇。题目中,说吕布武力值低,很不幸,这是没读过书的喷子的胡说八道,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的很明确: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所谓飞将,最早指称的是西汉名将李广,后来逐渐成为对武艺高超,精通骑术,射术的武将的通用形容词。所以吕布个人战力十分突出这一个点,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我们可以推断的是,吕布的得意武技,是弓箭射术。由于马镫这一技术尚未出现(现存最早双马镫实物出现在南京象山东西晋王氏家族墓地出土陶马俑,配有双镫,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双镫实物资料),所以东汉时期的骑兵突阵,即便涉及到近战,但也是尽量避免缠斗,绝不会出现演义中与对方武将“大战三百回合”之类的情况,这一阶段,以武艺出众,在战场上威慑对方大批兵力不敢应敌,追击的武将(飞将),多是以箭术著称。所以吕布的方天画戟,肉搏无敌的形象,主要出自后世戏曲艺术的塑造。

下面再来说说性格,陈寿对吕布的性格,肯定是持负面看法的,所谓轻狡反复。不过在裴松之与范晔那里,则对吕布的反复特征,体现出了包容的姿态,他们在自己的三国研究著作和注释中,发掘更加丰富的史料和记载,力图对吕布的性格做一种合理化的解释,让他的形象变得丰富立体,也为他的各种选择提供了动机:例如在诛杀董卓的原因上,三国志的原文是王允对吕布说:“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这样吕布的叛董行为,动机主要是贪生怕死,团队内讧。

而《后汉书》中,范晔为当时的对话增加了很多细节,在董卓曾掷戟伤吕的基础上,王允的劝说变成了:“君自姓吕,本非骨肉……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也?”这样小小的改动,让吕布反叛董卓的心理细节,显得合情理多了,《三国演义》中,也引入了这个细节。

另外一点,也是今天网络民间史学界“吕吹”,额对不起,“吕粉”的有力证据就是: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哪个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英雄/枭雄人物没有依附过多个政治阵营或者实力人物? 吕布被污蔑为三姓家奴,那分别依附过袁绍,陶谦,曹操,袁术,刘辟龚都,孙权的刘备,又算什么?

(明代三国演义绘本绣像插图中的吕布)

所以,当民间三国叙事,从小说,评书到戏剧兴起后,吕布就变成了一个更加丰富,甚至更加人性化的角色,民众对他是一半敬佩,一半又轻蔑,所以既让吕布外表风流倜傥,能虎牢关力战三英,辕门射戟救刘备,一方面又让吕布爱貂蝉英雄气短,刚愎自用不听劝,最终兵败身死。

(京剧《凤仪亭》中的吕布和貂蝉)

另外再讲个小段子,在唐代,高祖李渊的第七子李元昌,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不过同行是冤家,另一个书法家张怀瓘在书法评论专著《书断》里,把李元昌放到了第三等(总共三等),并配上了如下评论:“艺业未精,过于奔放,若吕布之飞将,或轻于去就也。”

这话骂的太损,翻译成白话就是,“你这个字写得太骚气太浮躁,跟三国时代的吕布一样,有一股子杀父跳槽,卖主求荣的味道 ”

当然,在今天,游戏,网络小说等次世代流行文化产品泛滥的时代,吕布的形象再一次经历了大众的想象夸张和变形,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对传统政治道德中的褒贬不大感冒,反而开始重视人性的回归,吕布大爷在《三国无双》里砍瓜切菜,又能对心爱的美人大喊一声“我选貂蝉”,反而让大家有了一种真性情霸道总裁的光环。


晴天有时下猪


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不但没有神话吕布,反而丑化了他。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杀丁原的起因如下:

根据罗贯中的描写,其实说白了,吕布既要依附更加强大的董卓谋求更好的发展,也是贪图赤兔马以及金玉珠宝,似乎一切出于他自己的贪欲,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三国志》等相关史志中的记载,不难发现,实际上背叛杀死丁原(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肯定不是吕布个人的反复无常和没有信义,这个行动的本质,实则是包括了张杨(《后汉纪》作张阳)、张辽在内的并州军事集团领导层共同的意愿,吕布只是一个具体执行者而已。

并州军事集团不愿意为了丁原而和董卓的凉州军事集团发生冲突导致损失——并州集团相对较弱——是丁原得到这样下场的关键,而并不是因为吕布个人是神马三姓家奴白眼狼。

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这么说:

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同时代人孙权也说过这样的话:

老贼(指曹操)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因此,吕布包括张杨作为汉末群雄中数得上号的代表人物,可以说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中卓尔不群的人物,把他们仅仅描写成武将哪怕是勇猛无俦的「人中吕布」也是矮化了,更遑论贬之为「三姓家奴」。

虽然,吕布因为自己家世、清望的先天不足和政治才能的欠缺而没有在群雄逐鹿中笑到最后,但是,他绝不是一个所谓勇而无谋、匹夫之雄的政治人物。

《三国志》撰写者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实际上一方面这是并州军事集团的利益决定的,由吕布个人背锅,未必十分公平和公允;另一方面从张杨、张辽和吕布的关系看,并州集团内部之间的交谊和凝聚力,也是相当不错的。


谈古论金


吕布在三国中其实是被矮化了,他原本也是一方枭雄,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单纯的定义为武将。

在三国的前期,基本有个规律,吕布在谁一边,谁就是胜利者,他跟着丁原,董卓就不敢对丁原下手,他跟着董卓,董卓就可以控制京城,他跟着王允,就可以收拾凉州兵马。就算他出去了,他投靠谁,谁就能横行一方。

三国志中,讲吕布是: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武力值也是不低的。只是不像三英战吕布那样夸张,在三国演义里,是把吕布做为武力值第一来树立的,确实有所拔高。

可三国志里吕布不单纯是武力值高,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投奔张扬,凉州势力在长安通缉他, 他看张杨的目光有些游离,总在他的脖子上转,就知道对方动了心思。那怎么办?要是直接翻脸,毕竟是在对方的地盘,要是不行动,自己就要成为赏金了。这时候,吕布主动跟张扬说:你拿了我的脑袋,对方不一定兑现赏金,你不如跟郭汜们说,你已经控制住了我,只要他们把赏金发下来,你就把我押解过去。这样,也不会落下杀害同乡的恶名。

张扬同意了,派人去长安送信,来回一千多里,这期间,自然有疏忽的时候,在一个夜晚,吕布趁人不备就带着家眷逃走了。

此后投奔袁绍,袁绍在河北原本并不是最强,连农民军都搞不定,吕布来了之后,带来了袁绍最急需的骑兵部队,这才把境内的农民军摆平。

到了后面,袁绍想卸磨杀驴,吕布一看不对,就向袁绍告辞,走的时候,袁绍特别派了数十人来送行兼护送,吕布一看,就明白了,自己还需要人护送?我信你个鬼。到了晚上吃饭,吕布假装喝醉,里面有人弹琴。

到了晚上,弹琴的走了,灯也熄了后,这伙人冲到吕布的营帐,对着吕布的被子一顿猛砍,砍了半天才发现,被里只不过是一堆衣服罢了。

原来,弹琴的时候,吕布就已经走了。

可见,吕布不止有勇也有谋,但为什么没成就一番事业呢?一是确实品行不好,人生污点太多,在东汉比较注重德行的时代,人设崩了不容易混。像刘备在这一点上就比较好。

另一点,他毕竟是武人,而且是边人,出身也差,在重门第的东汉,他想成功可谓是难上加难。身边也没有什么谋士,也没有什么家族愿意跟随他。

因为这两点,吕布才没办法成就大业,跟他能力没什么关系。

有一本漫画,叫火凤燎原,里面的吕布才是神一般的存在。大家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也算是三国漫画中的精品了。


脑洞历史观


正史上的吕布不过是用改换门庭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何说得上品行恶劣 曹操、刘备、孙策哪个没有投靠过他人而背叛?

《三国演义》不是在神话吕后,而是在丑化吕布——把吕布描述成为一个无忠无孝、毫无信义、鲁莽冲动的人。但历史上的吕布是这样的人吗?

虽然吕布是深受匈奴等游牧民族价值观的影响,但吕布并非一个不懂思考、不懂选择的人。吕布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他得到实在利益:

1、背叛丁原、投靠董卓,吕布从主簿升任骑都尉,还成为董卓的义子;

2、背叛董卓、投靠王允,吕布从骑都尉升官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只是王允对西凉军的错误决策,让吕布应得的好处鸡飞蛋打;

3、吕布和张邈合作,夺取曹操的兖州,算不上背叛曹操,但因为突发灾旱和蝗虫导致兖州粮食大减,吕布无粮控制兖州;

4、吕布是夺取刘备的徐州,但吕布同样率军把刘备从袁术手中救出,夺而救之,算不上亏待刘备——反倒是陈珪父子诓骗吕布才是品行恶劣;同样,吕布对刘备有救命之恩,还两次俘虏刘备妻子、儿子都不杀,但刘备却劝曹操处死吕布;

吕布是三姓家奴吗?三国时候谁没有过背叛

1、公孙瓒派人让袁术扣押自己上司刘虞儿子刘和,后又击败刘虞而杀之;

2、陶谦和下邳自称天子的阙宣共同掠夺,后来背叛并杀死盟友阙宣;

3、张鲁是刘璋的部下,背叛刘璋而自立;

4、刘备作战受伤假死不做平原相刘子平的部下;投奔公孙瓒,又在救陶谦时投靠陶谦;投靠曹操,又意图刺杀曹操;

5、曹操也做董卓的骁骑校尉,后因刺杀董卓失败而逃跑;

6、曹操、袁绍、袁术三人都是西园军统帅宦官蹇硕的下属——袁绍、袁术之所以能够杀宦官,就是用蹇硕统帅的西园军去杀宦官——这支军队本来是汉灵帝用来限制外戚何进权力的平衡力量,反被被副首领、虎贲中郎将袁绍所反叛;

7、作为袁术部下的孙策,在依靠袁术的人力、物力占领江东后,趁袁术内外交困时,反叛袁术。


关于吕布的一些被忽略的事实:

1、吕布也读书识字——因为吕布为丁原部下时就是主簿。根据《后汉书 百官志》:

“本注曰:主簿录郃下事,省文书。”
“《汉官》曰:“主簿一人,秩六百石。”

可知,主簿就是帮掌管进行文书的起草、收发等行政事务,俸禄为600石一年,和一个中下等县令俸禄差不多。

当然,吕布最擅长还是骑射,以至于让人忽略了吕布也读书识字,并非鲁莽一个!

吕布杀董卓,是吕布去见王允,王允才有意拉拢吕布——谁能保证这不是吕布自己的谈判策略以获取最大利益。

事实上,吕布杀丁原、杀董卓,都让吕布获益匪浅,在这背后不应该忽视吕布的谋略,而仅仅以吕布反复去对待。

袁绍以辞别为由、用30人刺杀吕布都不成功,也是说明吕布警戒、精明的证据。

2、吕布和张邈内外结合,夺取曹操的兖州,是一文一武的权力共享型搭配:文,张邈,武,吕布——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3、吕布对待刘备非常有兄弟义气:真诚的和刘备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说的就是袁术、袁绍;

让自己的妻子出来拜刘备;亲自率军以一箭射中戟小支震慑袁术的纪灵军,救了刘备;

两次俘虏刘备家人,但从不加害。

刘备是如何对待吕布的呢?在吕布让妻子拜刘备时,刘备是“外然之而内不说”;在吕布被曹操擒住之后,刘备力劝曹操杀吕布。



综述

吕布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他骑射能力太强,以至于让人忽略了。只知道吕布勇猛无比,却忘记了原来吕布也读书,也懂谋略。杀丁原、杀董卓,成功从袁绍30人刺杀中逃走,和张邈共治兖州,依靠袁术援助夺取徐州等都是吕布谋略的表现。

吕布的失败就在于陈珪、陈登父子等的反叛,导致了吕布没有坚持和袁术结盟,让曹操各个击破。吕布死前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

说吕布背叛的人,如何对待公孙瓒、陶谦、张鲁、刘备、曹操、袁术、袁绍等人的背叛行为呢?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至于吕布夺取曹操的兖州、刘备的徐州两次行为,在关羽单刀和鲁肃的会谈中关羽手下门客说了一句话解释了一切:

“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奇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吕布的描述基本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不存在神话一说。如果说神话,也只是神话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而已。而且,正史上吕布武力值很高,品行一般,所以,题主明显是误会吕布了。那么吕布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我为大家分析一下!

关于吕布,大家误会最深的可能就是三英战吕布这一出。《三国演义》的情节描写的极其失真,前面还在讲关羽温酒斩华雄,将关羽神话的跟战神一样。紧接着就安排了关羽、张飞、刘备共战吕布的桥段,三人和吕布最后打成平手。于是就有人不满意了,罗贯中为什么要这么神话吕布呢?

其实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作者并不是为了神话吕布,恰恰是为了神话刘备三兄弟。因为在正史上,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压根就没有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情。作者为了突出刘备,不但安排关羽温酒斩华雄,还特意写下了三人战吕布的桥段,于是乎,刘、关、张三人成为十八路诸侯当中最突出的人。那么在正史上吕布的武力值怎么样呢?举三个例子佐证一下。

第一个例子,吕布单挑郭汜

吕布弓马娴熟,膂力过人,早年就闻名并州,被丁原招入麾下,任命为骑都尉。而郭汜则是董卓帐下的勇士,武艺超群,闻名凉州。我们来看一下凉州勇士郭汜和并州勇士吕布的单挑结果。

根据《三国志》记载,吕布诛杀董卓后,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兵包围长安,吕布率兵坚守了七日。在此期间,吕布曾经出城挑战凉州兵,吕布对郭汜说:让你我的人都退后,我们两个单挑决胜负。

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决胜负。

于是两人撸开膀子开始决斗,吕布一矛刺中郭汜,差点要了他的命。幸亏郭汜的随从救援及时,将他拖了回去。这是正史记载的吕布单挑记录,枪挑郭汜,只一个回合。

第二个例子,吕布大战黑山军

吕布东逃后,先投奔了袁术,后袁术不能忍受吕布的居功自傲,于是赶走了他。吕布于是投奔了袁绍,袁绍亲眼见证了什么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当时冀州黑山贼为患,尤其是贼首张燕,甚是嚣张,袁绍对他很头疼。张燕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来去自如,难以抵挡。而吕布来到后,袁绍终于找到了可以对付张燕的人。

吕布骁勇,根本不把张燕这些山贼放到眼里。他每次和部下成廉、魏越等人纵马驰入敌阵,杀痛快了才回来,黑山贼则损失惨重。时间一长,张燕不敌,溃败而逃。

第三个例子,吕布辕门射戟

吕布虽然夺了刘备的徐州,但是也没有赶尽杀绝,他将刘备安顿到了小沛,以为援助。当时袁术也想占领徐州,于是派纪灵率领三万步兵先攻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当时众将皆劝吕布借袁术之手除掉刘备,吕布脑子很清醒,他认为刘备是自己的帮手,一旦小沛丢失,徐州也将危矣,于是选择调解。

吕布将纪灵和刘备邀请到帐中,然后于百步外立一戟。吕布对二人说:刘备是我的小弟,如今小弟有难,我自当救援。但是我这个人喜欢和,不喜欢斗。如果我能射中百步之外戟的小支,那么双方就罢兵,怎么样?

纪灵和刘备都不敢相信吕布能射这么准,可最后吕布做到了。于是最后纪灵无奈的撤兵,气的袁术大骂他一顿。

至于说吕布品行恶劣,这个就有些冤枉他了。在正史上,丁原并不是吕布的干爹,他只是吕布的第一个主公而已。吕布真正的干爹只有一个,那就是董卓。所以说,张飞骂吕布是三姓家奴,确实有些冤枉他。

试想一下,刘备投靠的人也并不少,刘备投靠徐州,成为徐州牧。投奔刘表,后来成为荆州牧。援助刘璋,占领益州。为什么没有人骂刘备,而独独骂吕布呢?

正史上的吕布东逃之后,犹如狼入羊群。关东诸侯几乎没有人可以战胜他,吕布曾经数次击败袁术和刘备,和曹操在兖州对峙长达一年时间。曹操三次讨伐吕布,两次不胜而还。如果不是曹操最后使用奸计,策反了陈登,估计吕布还会继续雄霸于中原,无人能够挑战。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三国演义》其实没怎么神话吕布,吕布本身就是一个骁勇异常的人物,比如张辽,后期在曹操阵营中属于一流猛将,但是在吕布营中根本就不显眼。吕布仅带千余人驰骋中原,惹得袁绍嫉妒,袁术害怕,曹操愤恨,刘备忌惮。这样的人根本不需要去神话,相反的,倒是刘、关、张沾了吕布的光,三英战吕布,三人声名鹊起。吕布却落下一个三姓家奴的骂名,这合理吗?罗贯中明显是黑化吕布呀!


每日趣评


《三国演义》并没有神话吕布,反而一定程度上抹黑了他,下面一条一条的说吧。

1、正史上的吕布武力值非常低。

在正史中讨论武力值?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正史中的武将可不像演义里那样是通过单挑来定胜负的,所以拿演义中吕布武力第一的人设去套正史是很不现实的。

那么正史中吕布的武勇到底如何?我只能说很好很强大,理由如下:

第一,虽然演义中武将单挑的情况不现实,但并不是不存在。正史中(《三国志》)只记载了两场单挑,吕布就参与了其中一次,而且还获胜了。

吕布王允诛杀董卓后,李傕郭汜进攻长安,吕布在北城门和郭汜相遇。郭汜主动要求兵士退下,要和吕布单挑,吕布不怂,爽快答应,最终用长矛刺伤了郭汜获胜。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在这种情况下敢单挑决胜负还获胜,可见吕布的身手并不差。

另一次是阎行单挑马超,马超差点被阎行杀死。

第二,吕布在正史中一直是弓马熟练,骁勇善战的健儿形象,尤其是他的射术非常精湛。

比如吕布最初“以弓马骁武给并州”,为丁原重用。投奔董卓后,“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和王允合作后,王允又“以剑客遇之”。<strong>

后来吕布单干占据了徐州,袁术进攻刘备。吕布不想和两家撕破脸皮,便以辕门射戟为刘备解围: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能在正史中被称为“天威”,吕布的武力是个什么水平就无需多说了吧。再加上吕布有宝马赤兔相伴,当时的人认为吕布枭勇,且有骏马。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这就是演义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出处,并不是罗贯中随手编的顺口溜。

2、吕布的品行非常恶劣

正史中吕布的品行是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他好色,而非他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行为。

吕布好色是出了名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事业发展。比如吕布投奔董卓后,和董卓身边的婢女私通,这成了吕布背叛董卓的导火索。又比如吕布自己组团单干后,喜欢和部下将领的老婆乱搞,被曹操嘲讽"卿背妻,爱诸将妇"。

从这方面上来吕布看确实有渣男属性,人品有问题。但论好色,曹老板还有很多话要说,他捅下的娄子也不小,还差点命丧宛城。

如果细想刘备在这方面也有问题,他多次抛妻弃子,自己逃跑,也是不负责任。

不过吕布最为人诟病的是他“三姓家奴”的行为,其实吕布只是为了个人前途跳槽比较频繁罢了,如果这都算品性恶劣,那么刘备、孙策、曹操也是如此。

吕布最初在丁原手下任职,做过骑都尉和主簿,两人并非义父子关系。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召丁原、董卓等人进京勤王,吕布随丁原来到洛阳。

之后董卓为了吃掉丁原的并州军(晋绥军),买通了吕布,许诺他高官厚禄。吕布为了升职加薪杀掉丁原,带着弟兄们(358团)投奔董卓,被封为中郎将,还认董卓为义父。

不过吕布因为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和董卓产生了矛盾。司徒王允利用这点和同乡情谊说服了吕布,吕布和王允合作杀掉了董卓,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

这时的吕布成为拯救东汉的一等功臣,达到了人生巅峰。吕布的这次跳槽升职加薪,堪称经典操作。不过后来吕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对董卓残部善后工作不到位,吕布从长安败退,开始浪迹天涯。

他先后投奔袁术、袁绍、张杨,后和张邈、陈宫联合趁曹操征讨徐州时偷袭了兖州。被曹操击败后,吕布投奔徐州的刘备,又趁着刘备征讨袁术的时候偷袭了徐州,最终被曹操击败。


石头说历史


呵呵呵。

正史记载的吕布,是文武双全的。

吕布担任过丁原的主簿。知道什么叫主薄嘛?

也就是丁原的行军秘书长,管理文书、书写命令,统辖后勤保障。这样的职务,最少也应该是文采斐然的人物才能担任。

吕布的军事才能也算得当世前列。

个人武力还不错,单挑击伤郭汜。被俘后请求曹操宽恕说,您统步军,我领导骑兵,天下怎么会有敌手?至少曹操曾短暂犹豫过,这个犹豫自是因为吕布统帅轻骑兵的能力。

当然,吕布本人的品性是非常差的。

跟随丁原,因为董卓许愿的富贵杀害丁原。跟随董卓做近卫却与董卓侍妾通奸,暴露后因为恐惧而参与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投靠袁绍因为不能约束士兵而离开袁绍,再投奔袁术还是不能安定就投靠到刘备手下,再谋夺徐州。

最令人可笑的是,吕布不爱部将,却是爱部将妇。最终众叛亲离,手下将领捆绑陈宫开门投降曹操,自己只能投降,被绞死。

大概因为吕布长居并州,胡汉杂处,学习到了军事才能,却未能学习基本礼法与遵循士大夫的道德要求。


四川達州


正史上吕布的武力非常低、品行也很差,罗贯中为啥要美化他?



吕布正史品行差有点,但武力低好像空穴来风,没有根据。看三国志--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这里简单引用三国志中一段,“布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弓箭、骑射、臂力,都是武力的基本条件,最后一句“号为飞将”,说明吕布速度很快,这也是战斗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说明所谓武力低说法是不恰当的。



后汉书--吕布传:【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以弓马骁武给并州”,也说明起码在并州,吕布曾经纵横无敌,而不是提问所说“武力非常低”。三国志、后汉书是两位不同作者,不可能都说瞎话。三国演义中,罗先生增加了三英战吕布,吕布斗六雄,再通过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间接强化了读者对吕布武力值热捧,但多数人容易忽略,这些故事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比如,三英战吕布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间隔大约在十年左右。岁月足以改变一切,这中间吕布、关羽,以及颜良、文丑,自身变化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说文人,对于武将十年就是界限。没有人能永远称霸某一领域到永远,著名的比如霸王项羽,从最爆棚到乌江自刎,不过几年时间,尤其是冷兵器交战,对年龄、体力、速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出现一些意外,实际很正常。



罗先生的三国演义,虽然有艺术创作成份,但基本大的事实,都遵循历史,并非胡乱捏造。比如吕布先随丁原,再投董卓,并最终杀掉二人,不论出于何原因,这总是事实,而不是虚构。当然,吕布先投后叛也是有原因的,在那么一个动荡复杂的社会,几乎所有出场人物,都经历了反复,比如,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等等。



罗先生是否美化吕布,不好说。因为对一个人的看法很复杂,即使某人站在当面,可能一万人的看法,都会有差异。何况上千年的历史人物,罗先生还是根据史料、合理推想,文辞运用,才创作的人物形象。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吕布武力突出,人品差一些,才是真实的人物。如果完人超人,那才假大空了。(133)


流誉后


吕布的武力不低,更不能说非常低。原因有几个:

第一、董卓可不是傻瓜,如果吕布武力低,怎会如此器重他?难道是他生得帅气吗?董卓军可是西凉过来的兵,能让吕布坐上如此高的领兵位置。所以武力不容小看

第二、小说是会有夸大成分,但怎么都会有个原型基础,三国演义里很少有瞎编的人物,在基础上夸大可能会,基础上贬低也会,就像孔明事实上他是真聪明才去夸大他至于夸多大在小说里就是负责好看就够了,那么由此可见吕布武力再差都是属于强手类。

第三、正史里有些东西也是不可全信的,而且我看正史最反感就是一个文史学家去评价兵家,文史学家只需要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记载下来就好了,非要多说两句去评价,等于外行评价内行。你说一个物理博士研究科学家,多年后有个文史学家记载他做过什么事就是了,非要评价当年他胆小畏首畏尾的不敢做核弹实验之类,这些话就多余了,外行人根本就不知道索要考虑因素有多少,风险有多大。

由此上述,从董卓用他到虽然可能夸大了武力的小说来说,吕布的武力不低,更不应该用非常低形容,至于品行嘛,无论正野史都记载恶劣,那基本就是恶劣了。


柳三先生的学史笔记


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品行恶劣,而否定此人的其它所有方面,人从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吕布也是如此。

先说正史。吕布出身贫寒,在史书中没有记录家庭背景的,大多出身贫寒,而贫寒人家的子弟往往很努力,吕布凭借个人的勇武而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重用,靠的不是出身而是能力。

之后吕布为了生存,杀丁原,投董卓,杀董卓,投王允。投降不可耻,可耻的是吕布用背叛报答了原主人的恩情。在那个以儒家思想治国平天下的年代,何止品行恶劣,简直大逆不道。



正史中的吕布武力值从来就不低,当然也没有高到天下排名第一。吕布单挑可以击败西凉名将郭汜,独率几十骑兵能大败万余黑山军,辕门射戟威震徐州,其帐下高顺、张辽均为名将,正史中关于吕布的战绩虽无过多描述,但绝不是武力值低下。看看三国当时人对吕布的评价便知。

陈寿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

荀攸评价:吕布勇而无谋。

陈宫评价:吕布壮士,善战无前。

曹操评价: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综合起来两个方面很突出:一是勇猛;二是无谋。这便是正史中真实的吕布。

接下来是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简直就是被神化的项羽,脚踏赤免马,手拿方天画戟,连万人敌的关羽、张飞合在一起也仅仅和吕布打个平手,长得又是高大威猛,还有美女貂蝉相伴,整一个偶像派的战神嘛。



敌人越英勇,只能衬托主角更英雄。三国演义的主角是谁?显然是以刘备为首的蜀汉集团,罗贯中把吕布神话,无非也就是为了衬托刘、关、张的英雄,而增加故事的精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