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環境類傳感芯片,「敏源傳感」助力智慧物聯

大數據、物聯網、無人駕駛,其萬物互聯的背後都是數據,而數據來源的最前端是傳感器。就傳感器本身來說,按輸出信號的性質、應用領域、功能特性等又分為數千種細分類。

敏源傳感2017年3月成立,專注在溫度、溼度、水分、氣體等環境領域的傳感類芯片的開發及模組設計。已於今年2月完成來自中科圖靈、千牛資產、Plus and Play的Pre-A輪融資,金額未透露,主要資金將用於溫度系列芯片的擴大生產、溫溼度芯片、傳感模組等新項目的研發。

國內大環境是,90%的傳感芯片依賴進口,高端傳感芯片幾乎全部來自進口。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在拼價格,走中低端路線。敏源傳感創始人/CEO趙興博士告訴創業邦,在技術路線上,敏源傳感堅持從傳統模擬傳感器升級到數模混合的智能傳感芯片。傳統的模擬傳感器只是具備物理信號模擬輸出的功能,「數模混合」「智能」芯片不僅有物理量變成電信號的轉換,而且可以在芯片上運行相關的算法實現對信號的自動化校準補償、存儲、通信等功能。就芯片來說,其體積更小、功耗更低、精度更高。

聚焦环境类传感芯片,「敏源传感」助力智慧物联

(敏源傳感—溫度系列—4款高精度數字溫度傳感芯片)

敏源傳感的切入點是從工業、農業環境監控(比如智慧樓宇、智能倉儲)等場景入手,進而向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家電、物流等行業場景深入。目前主打溫度系列芯片,第三方檢測報告中,溫度檢測精度方面,美國某公司將精度控制在0.5℃,敏源溫度芯片測量精度可編程定製,在用戶指定40℃測溫範圍內測溫精度可達到0.1℃。另外,該系列芯片在測溫速度上、分辨率、功耗、存儲等性能上都實現了數倍的提升。趙興博士透露,目前此類芯片已在體溫計、溫控、測溫探頭、智能家電等產品落地,截至2019年溫度系列芯片已累計應用數百萬顆。

敏源傳感CEO趙興向創業邦介紹,公司的研發投入已達千萬級別,預計明年實現盈虧平衡。公司佈局在北京、浙江嘉興及美國硅谷三地,目前已打通從芯片設計到傳感器應用及測試校準的全流程。北京充當芯片設計研發,浙江嘉興負責芯片校準測試和公司整體運營,硅谷方面主要做預研發和深耕前沿技術。

就國內傳感芯片行業以及敏源傳感面臨的共同困難,趙興博士介紹到,一是新的產品,如何能快速切入市場,國內客戶普遍追崇國外芯片,但實際情況是國內有自身的行業標準,在服務和落地上,國外公司的競爭力與紮根國內的本土公司相比會大打折扣;二是國內產業化能力不足, 產品不成系列,高端人才較為匱乏。但不管怎樣,傳感器將成未來必爭之地。

團隊方面,公司近20人,海歸創業團隊,主要創始人員來自美國、加拿大等上市半導體企業及研究所。創始人趙興博士曾先後供職於美國Marvell、Analogix等半導體公司,曾負責一手搭建 Marvell傳感技術研發團隊。敏源傳感其他成員多是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美國高校等碩士或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