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新中國建立前,西寧周邊的土地肥源不足,為了增加肥量,周邊的居民有不少進入西寧古城,或拉著車,或揹著背鬥,手持糞叉到大街小巷,居民院內去積肥(俗稱掏大糞)。當時的環衛工作由警察局(1946年)管理,監督,並且還專門制定了管理規定。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當時警察藉故敲詐農民的事情,時有發生,你說農民有多不容易,不過這一狀況在西寧解放後,變得大不一樣了,特別是在開始吃“大鍋飯”搞大生產後,各農業合作社批量組織人進入西寧城積肥,一時間城中積肥人員從數百人猛增到了近萬人,你可以想象下浩浩蕩蕩的場景。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人足跡遍佈機關單位,工廠企業,街道商店和居民院落,因此趁機盜竊,順手牽羊,聚眾鬧事,賭博,嫖娼層出不窮,當時僅在北大街派出所,發現積肥農民255人中有114人有偷盜行為。市區的居民一時間是防不勝防,偷豬,偷肉,偷雞摸狗的人和事越來越多。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當時調查統計,流入城市積肥人員17087人,人多糞少,因為相互爭奪佔廁所,而發生打架鬥毆的事件,記錄在案的就有54起,順手牽羊案64起,為了維護城市秩序,公安局制定了相對應的管理辦法,查處和清退了一部分人,而且再次基礎上,還規定了積肥人員需由隊長帶領,定點住宿,申報臨時戶口。你沒看錯,掏大糞也要戶口。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1968年,聯合辦公室有規定積肥人員集中在南灘古城遺址和鄰家崖住宿,分片包乾。但即便有政策,也擋不住周邊村子不斷的塞人,1981年,西寧市人民政府印發《西寧市區糞肥管理辦法》,由市農牧和環衛部門負責處理市區糞肥,不準別的部門插足。

老西寧城的故事:莊稼人進城撿大糞,需要申報臨時戶口!

到了1982年以後,農村全面推行土地承包制,“大鍋飯”時代終於結束了,由於各種原因,積肥人員紛紛自動回村,加上政府對公廁人員實行“四定一包”責任制,僅僅靠市郊的少數菜農清糞拉運,一度導致部分廁所溢漫,在市區政府大力改建,撥款購置糞便專車後,上廁所難的問題,才逐漸好轉。

感謝您花寶貴的時間閱讀本文,您的每一個贊,每一個評論,都是對小編的莫大鼓勵,如果喜歡,可以右上角關注下小編哦,帶您一起讀不一樣的青海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