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其实在有了主流意识形态所出现的时期,就是儒家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儒家思想诞生的时候。其实在汉代的时候,这种说法就已经被官方所确定了。其实对于儒家所创立的一些理论体系法则在近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是现如今都是我们人们去行为处事的一些法则,而忠孝节义的观念更是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人民的心里面。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可能大家都听到过一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最大。”其实根据它的字面理解意思是非常好解释的,她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能为家族传宗接代的话,那么就会被人们看作是不孝顺的表现,而其实这只是不孝顺的一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点是什么呢?我想很多网友们都不清楚,而接下来就听小编来为大家讲解。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其实这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早出现在孟子的著名作品当中。其实当时人们所理解的意思和后人们翻译出来是有很大出入的,在孟子的作品当中所记载的这句话完整版为“不孝有三,无后最大,舜不告而娶为无也。”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到底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深意呢?其实古人们认为数词其实表示的并不是实数,而是一个是虚数。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所以不像我们现如今三就是三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当时的不孝有三。这其中的三是指很多事情的,并不是只有三点,而无后我们都会理解为是没有后代,但其实当初并不是这个意思。孟子所说明的就是当子女的没有做到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甚至是在娶妻的时候都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这在当时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所以说孟子认为在当时这种做法是很没有礼数的,而且更为不孝顺。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其实对于我们后来所理解的含义,正是因为汉代的一位文人叫做赵崎,当时他在书中所写了三句话而总结来说,如果有人有这三种表现的话,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他非常的不孝顺。这第1句。“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可以理解为对于父母所指出的一些事情,即便是他们知道这是错误的,没有道理的不合理,但是也不能直接的去指出父母的这些错误。而孩子对于父亲更是要有着绝对服从的心理。但其实儒家的一些学士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也是很盲目的支持,对于父母最终会将家人们的土地陷入很糟糕的境地,所以说再后来。人们提出有这样做法的人就是不孝顺的。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这第2点。“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本来如果一个家庭十分的贫困,而且父母的年岁也在逐渐的增长,而当子女的却还是不知上进不去在社会当中谋取一些官职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这其实是非常不孝顺的。但其实小编认为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不一定是非要去当官才可以有着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其实道理都大同小异。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两不孝是什么?你有没有做过

这最后一点其实只是赵崎的个人观点。“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认为最为不笑的就是自己家的孩子不懂得去延续家族的香火断了自己的家族,而在古代当中其实发展自己的家族是非常重要的,而男孩子更是比女孩子要重要的多,而这其实和当时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以上几点就是所说的俗语当中不孝的体现。网友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