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古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财富。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而这些都是当时有文化的大学子们对当时社会状况或者是个人境遇的表达。但是那些朴实的劳动人民也给后人总结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说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这个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两个孝指的是什么?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其实这句俗语出自孟子之口,大家也都知道孟子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他的一生都在遵从儒家思想,将儒家的经典思想文化继承发扬,后来更是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着“亚圣”的称好号,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后来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后来君王的治国之本,不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重要地位,其中很多名句也成为了人们与人处事的座右铭,这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用来鞭策人们成为一个孝顺的子女。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我们不妨先说说这个最大的不孝——无后,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解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某人没有娶妻生子,祖上的香火到这断了,那么就是不孝的表现。这种说法并没有写错,但是其实是一种很片面地理解。这里的“无后为大”更多指的是没有尽到做子女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赡养老人的义务,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试想如果一对父母的子女并不赡养他们,那岂不是跟没有子女没什么两样?这才是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旨在告诫子女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后来在人们对这个俗语的理解就偏向于后来一个叫做赵崎的文人所写的《十三经注疏》所阐释的三种不孝表现。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第一种不孝指的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虽然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但是却不能盲孝,如果父母的言行存在明显的错误,那么就不能一味的顺从,这样会让父母陷入到不义的境地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地拉父母一把,不要让父母越陷越深。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第二不孝指的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这个不孝指的是家中贫穷,父母年迈或者是身体不好,但是自己却还是丝毫没有进取之心,整日无所事事,不想着出去谋个一官半职贴补家用,不懂得心疼自己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啃老”,但关键是自己的老人也没有很富裕,这便是第二种不孝。

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最后一种不孝就是: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无后为大”,没有娶妻生子,让祖先的香火在自己这断了,要知道在古代是最看重“传宗接代”的,所以说这个在古代也就被看作最大的不孝了。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两个不孝指的啥?你做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