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代周稱帝,建立大隋,在短短七年內就混一華夏,結束南北數百年的戰亂。新生的大隋王朝在楊堅的治理下,很快就出現繁榮富強的盛世景象-開皇之治。大隋王朝在大業初年,無論是人口還是財富都超過後來李唐王朝百年積累方成就的開元盛世。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但令人遺憾的是,這麼一個強大繁榮的大一統王朝,卻二世而亡。對隋朝短祚而亡的原因,大多數人都歸結於隋煬帝楊廣的殘暴和昏庸,都認為是楊廣不惜民力,建東都、修運河、徵遼東所致。

就連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也將隋朝的滅亡歸結於隋煬帝的暴政。但秀才認為隋煬帝的一些暴政只是隋朝滅亡的誘因,其實隋朝的短命從它立國時就註定了,它滅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奪取天下最容易的皇帝,他僅僅九個月就通過政變取得了天下。除了一些反對政變的前朝皇族死於這場政變外,再無其他人死於這場王朝更替。其實新生的大隋和它的前身北周王朝沒有任何不同,唯一的區別就是隋王朝的領土更廣一些而已。兩則的權力結構、經濟基礎、土地關係等毫無變化。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隋煬帝

這些都是大隋短命的原因,歷史上凡是國祚久遠的王朝都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都是建立在大量的殺戮之上的。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首先大隋的和平建立並沒有破壞當時的土地關係,使隋王朝剛建立就面臨土地大規模兼併的問題,而且土地關係也因沒有大規模戰爭和殺戮得不到緩和,地主與農民的關係更容易激化爆發。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隋朝疆域

例如歷史上的漢唐,建國前因為連年混戰,大量殺戮,導致人口十不存一,土地緊張的問題大肆緩解,而且政府還可以通過授田,培養大規模的自耕農集團。這些自耕農都是政權穩定和興盛的基石,隋朝就缺少這樣的基石。

其次隋朝沒有經過戰爭殺戮,是和平建立的,存在先天不足。因為統治階級沒有受過戰爭的沉重打擊,也就不會有慘痛深刻的教訓,他們走上腐朽的道路也會比其他皇朝更快更容易。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另外楊堅通過上層政變建立王朝,統治基礎其實還是前朝的貴族世家,根基非常的淺薄。而像漢唐這樣通過血火征戰建立的王朝,在建國過程中就會通過戰爭培養大批與王朝有著共同利益的貴族豪強,同時也會殺戮大批與前朝有關的世家豪門。

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源於開國時殺戮太少

隋末群雄割據

新朝的貴族豪強通過戰爭的勝利會佔據天下大多數的資源,在新朝貴族豪強沒有腐朽前,王朝都是無比穩定的。而隋朝的和平建立,沒有大肆殺戮與前朝相關的豪強世家,導致大批對隋朝政權不滿或者沒有從隋朝得到利益的豪強潛伏下來,一有機會他們就會爆發動亂,這也是隋煬帝時期,國家控制力稍微減弱,全國的動亂就爆發的原因。

最後就是隋王朝本身就是關隴閥門推舉出的代言人,隋王朝的財富和軍隊實質上都是掌握在這些閥門手中,在隋煬帝通過遷都和對遼東的戰爭威脅這些閥門的根本利益時,關隴閥門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