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生於隴西一代,是北周時期的貴族,算得上一個官二代了,年僅七歲的時候就繼承了家族的爵位唐國公,那個時期隋朝還沒有建立,所以科舉制還沒有出現,官員階層還是被這些貴族壟斷,出生在這種家族的李淵自然不愁今後的仕途,當時的皇帝和官員任命部門也早就為他們打算好了!之後李淵又在三個地區任刺史一職,後來跟著楊堅後,裡任命了滎陽太守,幾年之後就順利升任京城!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隋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這一點跟秦朝十分相像,都是經歷兩個皇帝滅亡,也都是一代雄主最後在史書上成為一個暴君,楊廣當時雖然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他作為一個皇帝,眼睛看到到方向和事物肯定要遠比身邊的一些臣子和普通百姓不一樣的!他看出高句麗對大隋將來的威脅,所以才甘心付出非常昂貴的代價,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大損耗了大隋的國力,所以在之後的平叛亂過程之中才有些力不從心!而開運河這件事,那個時代不乏有遠見的人,都能看得出運河對後世萬千後人的好處,但是真正能提出的幾乎沒有,而真正敢冒著天大的風險做這件事的也只有他楊廣一個人了!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無數的人因為這一條運河收益,但是作為開創者的楊廣在史書上的名聲十分差,最直接的評價就是暴君!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李淵原本跟楊家是親戚,但是在隋朝最危險的時候選擇了造反,最後攻進了長安城,在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接受了隋朝最後一個皇帝的禪讓,建立了屬於李家的王朝,並且在長安定都,之後開始一個一個的消滅其他的軍閥勢力,最終統一了全國,戰亂多年的天下終於再次進入和平時期!在建國八年之後,大唐內部因為皇權之爭爆發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內鬥,這場內鬥最終導致了李淵的兩個兒子被殺,就連他自己的皇位也沒能留住,這場宮廷政變在史書上叫做玄武門之變,次日上朝之後,李淵改立李世民為太子,一個月之後李世民上位!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其實李家幾百年前也是皇族,他的祖先是五代十六國西涼國的建立者,算得上是血統高貴了,雖然這個王朝沒有過久就滅亡了,但是李家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沒落,李淵的爺爺在西魏做官做到了太尉,算的上是一個文官能夠達到的巔峰了,而他的父親是北周時期的大將軍,並且還有一個世襲的爵位唐國公,而李淵的母親,也是出身名門,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獨孤家族的人,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就是李淵的小姨。不過李淵的父親不是一個長壽的人,在李淵七歲的時候,他就死了,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淵再七歲的時候就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李淵年齡大了一點之後,就經常出去闖蕩,因為他待人坦蕩,性格開朗的原因,在外面也就結交了不少的朋友!後來原本是北周臣子的楊堅自己出來創業,搞倒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因為楊堅跟李淵有親戚,所有他們兩家就特別親近!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有一個民間傳說,就是隋朝初期的時候,有一個對相面之術特別有研究的人給李淵看了一次相,對李淵說他將來的成就絕對不一般,起碼是一個皇帝的水平,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淵給自己的心裡偷偷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目標!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公元617年,李淵被派去太原留守,官職是太原地區最高的一個,同時也具備很高的實權,再此期間,李淵也接到一個任務,就是清繳此地的盜匪,經過一番周折,李淵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在那個時期,很少有那個地方能夠像太原一樣安定的,幾乎每個地方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安定分子,嚴重就是農民造反,輕一點的就是有小股匪徒為患,李淵再鎮壓起義的過程之中,也給自己收納了不少的人才,這個吸收人才的渠道不止是自己找人,還有就是在降軍之中挑選可用之才,後來李淵看出隋朝存在很多致命的缺陷,也就下定決心起來造反了,那些親情之類的東西,在皇權的誘惑面前,似乎不算什麼了!

為何有些人習慣說“隋唐”而不是“隋朝”?給你一個折服的理由

公元617年秋天,李淵帶著自己的兒子以及三萬精兵浩浩蕩蕩的攻向長安城,此時的隋王朝已經無力抵抗,只能選擇禪讓皇位,其他的一些軍閥此時正在進行激烈的內鬥,沒空管李淵,也就給他很多發展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