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夏杰


或许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清朝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而不被抓是一种奇怪现象,但在当时而言,偷银子被抓才是奇怪现象。而他们不被抓的原因就是当时清政府制度僵化,体制内的官员已经腐败到了极致。




一件小事引发的库丁偷银案

时间来到1842年底,京城万泰银号的几个伙计到衙门报案,声称东家张亨智伙同一名叫做张诚保的库丁盗窃银库藏银。很快案件转到了刑部,没想到的是,这件普通的事情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了鸦片战争之后全国瞩目的焦点。

经过刑部的简单审理,理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在十一月初二这一天,银库库丁张诚保的哥哥张亨智准备为自己的儿子捐一个知州[从五品]的官职。当时张家人带了11袋银子,共计一万一千多两,由于当天捐官的人员比较多,张家人从早上等到傍晚,成为了最后一个。

等到张家人将银子入库的时候,库丁张诚保故意谎报数目,入账的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张诚保从捐银之中偷漏出了4袋银子,共计4100多两。




张家人拿着4袋银子走出银库后,银库的同伙迅速走了过来,并且分走了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同时一些不相干的库丁也乘机勒索了一笔。

分赃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张家人抬着银子存到了张亨智开办的万泰银号,当然他也会给张亨智一定好处。当时张亨智和库丁张诚保的谈话被万泰银号的几个伙计听的清清楚楚,所以几个伙计要挟东家张亨智分给自己一定好处,否则就报官。最终伙计和张亨智没有谈拢,才出现了开头伙计状告东家伙同库丁偷银的事情。

此事在第二年三月上报给了道光,道光不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他最关心的是区区一个库丁家庭竟然能够随随便便拿出一万多两银子捐五品官员,国库银子的亏空到底有多少。于是道光派遣了刑部人员彻查银库亏空,不查不知道,等到刑部查清上报之时,差点没把道光吓死。



刑部尚书惟勤核实情况后上报,户部银库应有存银1218.2万两,但实际存银仅为292.9万两。这也就是说户部的存银被盗取了925.3万两,亏空竟然达到了76%。

看了奏折后,道光帝愤恨交加。当时的大清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而且河南黄河决口,百姓民不聊生,可以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于是道光立刻下令,必须严查库银被盗一事。



库丁偷银的经过

事情很快查清,从乾隆晚年开始,清朝银库早已经形成了偷银子的风气,整个体制内,上至官员,下至库丁,没有任何人的手是干净的。

在偷银子的过程中,底层的库丁方法最为奇特。

当时银库管理的规定为,进出之时必须裸体进入,然后换上指定的工作服,工作结束后脱下工作裸体而出。出来之后还会接受检查,张开双臂和嘴,防止夹带。

看似严格,实际上却没有防止库丁的独门绝技。当时的库丁都是满人,据《见闻琐录》中记载;这些库丁世代相传,子而孙,孙而子,有的家庭从乾隆年间到道光时期已经从事库丁的工作60多年。




这些满族的库丁在世代传承的时候,学会了一项绝技——肛门藏银。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开始练习在肛门内夹带东西,最开始夹带鸡蛋,之后换成鸭蛋、鹅蛋。等到最后能够夹带5~10个如银子一般大的铁球就算成功了。之后他们会掏6000两银子向库吏购买一个库丁的职位。

当然成为库丁之后,他们也不是每天都可以盗窃银子。一般情况下,每个月只有4~5天可以进去银库工作,每次他们会盗窃出5~10锭10两的银子,也就是说每个月能够盗窃50~100两银子。三年的下来最少也能够盗窃1万两左右。



除了肛门藏银之外,库丁由于在银库中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必须携带水壶进入。冬天的时候,他们会将银子藏入水壶,然后等水壶的水结冰,等出库检查水壶时,银子就无法倒出来,因此也可以多盗取一定的银锭。

库丁通过技能盗窃毕竟有限,一些库吏通过职权之便盗窃才是大头,他们每次动手都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

有人说他们盗窃难道皇帝就不查吗?实际上从和珅掌权之后,乾隆根本没有对银库进行的有效的核查。到了嘉庆时期甚至形成了规定,每当官员例行检查的时候,库吏都会给予大量的好处费,核查人员收了贿赂,自然和库吏沆瀣一气,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根本就没有任何人去核查了。




最后说一下,道光这一次对银库的彻底核查之后,有321名官员涉及此案,库丁更是多如牛毛。另外道光虽然下令追缴亏空的白银,但也仅仅追缴回363万两,与925万两的亏空相差巨大。


我是越关


银库是清朝地位之最的国库,自然会派不少库兵守护着国家的银两。然而尤其在道光年间,守卫库兵竟然从银库中偷取银两靡然成风。


清朝库银丢失情况多严重?

纸永远包不住火。由于银库库兵的银两分配不均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最终小到底层官兵、大到宰相大臣都想极力掩饰的黑幕被揭开。

道光皇帝勃然大怒,这整个国家吃饭的国库银两竟被他们揣入腰包,太荒唐了!

于是道光帝派刑部尚书前去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原本银库里应该存放1218万两的白银,但现在却不足293万两。堂堂一个国库,竟然不明不白被拿走了925万两银子,这对道光帝更是火上浇油。

然而无奈的是,上哪儿去追回这空缺的925万两白银呢?补全国库简直是无稽之谈,道光帝也心知肚明。这偷拿库银的事已不是一年两年了,小到库兵,大到朝廷大臣,如果将他们一一抓获,必将会影响到朝廷局势及运行。


所以,道光帝下令,将经手过库银的库兵以及银匠全部关押;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处决,其家属被发配边疆。

担任过库官、大臣等官员,依据在任时间每月受罚上交一定银两,若已离世,则由其家属减半代付。

然而从之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些库银的丢失一定是因为内部的人坚守自盗,否则丢失了这么多的钱,怎么可能没人发现。

想要成为银库库兵都需要什么要求?

一般银库会雇佣13名库丁,他们也不是能天天干活的。因为户部银库每月只开放9天时间,这样他们才得以进入银库“工作”。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成为库丁的条件,库丁必须能够承受得起1000两白银的重量(也就是现在的74斤左右的白银重量)。


不光是这样,还得承重走十几步路,并能跳过银库高高的门槛,这样才能成为“百里挑一”的库丁。

对于这样能捞到不少油水的库兵一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们大可以想象出库兵一职背后的水有多深。

他们必须先备好大概6000两左右的白银贿赂户部官员,才可能成为库丁。

然而库兵是如何偷运白银?

我们好奇的当然是库兵如何将白银偷运出来的,因为我们知道进入国库,一定是戒备森严。更何况按照规定,库兵进入银库前必须脱光了衣服进去,还要接受官员检查等等。

历史上并未对此有所记载,民间说法可有不少:

以身藏银: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专门为了从银库里偷运白银而训练了一群孩子。开始他们训练孩子将鹌鹑蛋塞入自己的“谷道”(你懂的)之中,在习惯了之后,他们会让孩子塞入鸡蛋。


如此下去便是鹅蛋、铁丸(约300克重)。在习惯了放入一个铁丸之后,他们会要求孩子增加铁丸的数量,增加到了十个,这才达到了训练的标准。

因为十个铁丸大约为100两白银,最终这些孩子训练成功后,会被送去当库丁。

以壶藏银:这第二种说法便是到了寒冬,库丁便要求携带水壶,以便口渴时喝水。到时候就将银子置于壶中,而城内必定寒风刺骨,壶内的水会被冻住,也把银子给冻住了。

所以在官员往下倒水壶的时候,银子并不会从壶中掉落,因此也就不会被发现了。

为什么不管,背后有谁包庇?

一个国家的国库竟有近七成的白银流失,为何等到快要亏空的时候,皇帝才会知晓呢?这其中的猫腻,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从最底层的库丁到皇帝,这中间会经过非常多的关卡。那要是皇帝以下的大部分官员都心怀不轨呢,他们合伙将皇帝一人排除在外,皇帝不知情,他们当然会愈加肆意妄为了。

库丁们当然不敢那么干,但是身处高位的大臣官员们敢那么做,有这些人撑着腰,库丁们自然也不会担心了。其实除了库丁那样一点一点搬运之外,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员也会大量大量地转移白银。

到清朝灭亡,银库里还有多少钱?

如此一来,清朝灭亡后,国库中的银两所剩无几,那么究竟有多少呢?曾经有人在清朝灭亡后打开过国库的门。

但令人错愕的是,竟然只有几千两银元静静躺在那里,实在是让人百感交集啊!

文|姜乐乐


史之策


1843年初,大清户部的库兵张诚宝的侄儿想捐个官干干,于是张家人带了1万多两银子到户部,但在过秤的时候,张诚宝故意作弊,只过秤,不收钱,只开了收据,钱原路返还。

但这事儿由于牵扯到户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有人威胁要举报,有人索取封口费,但遭到了张诚宝的拒绝,于是这事儿很快就被捅了出去,由于事关重大,甚至被争到了朝堂上,最后越描越黑,纸再也包不住火,户部多年的黑幕被揭开,道光皇帝大怒,下令彻查。

道光皇帝此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几年前的鸦片战争让他耗费了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和赔款,黄河的连年水患也耗费了2300万两银子,而大清年收入才4千万两白银,这钱实在不够花,道光皇帝望着列祖列宗,心里真是忧伤的很。

此时作为国本之一的府库竟然出了大问题,皇帝自然明白户部的积弊已经不是几年的问题了,决心彻查到底,他派出由几个大学士、刑部尚书、军机大臣等核心重臣挂帅的调查组进驻户部,

开始了彻查。

在皇帝的高压之下,调查的效率非常高,很快就查明了,户部账面上的银子是1218万两,但实际库存不足293万两,缺口高达925万两。

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道光皇帝几乎崩溃了,本想着还有1000多万的家底,如今只剩200多万,这日子可怎么过?

对于这些流失掉的银子,几乎没有追回的可能性,过去的几十年里,户部和府库官员先后有几百人,负责银两进出搬运的库兵更是数不胜数,大多数早已不知所踪,这些钱怎么被盗的,怎么流失的,去向如何,几乎就是一笔烂账。

即使皇帝再大发雷霆,这些银子还是追不回来,在那个落后的靠骑马传递信息的时代,上哪儿追去?

眼看着这个调查组也追不回银子了,道光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过去几十年,至少在他当皇帝的这20几年里,凡是经手库银的库兵、查验银两的银匠能找到的全部抓起来,并按比例处斩,他们的家属妻妾子孙全部发配到新疆给兵丁为奴。

为了挽回损失,道光下令:从嘉庆5年到道光23年,这几十年里,凡是担任过库官、查库御史的官员,按照其在任时间计算,每月罚1200两银子,如果已经死了的,家属减半缴付,户部官员也按比例罚缴,而主管库银的大臣也予以罚款,最多的一个大臣被罚了十几万两。

最终,道光帝好歹拿回了几百万两银子,杀了许多库兵,虽然没补全,但也算出了口恶气。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户部就这么悄悄地流失了几百万两白银,显然这里大多数是被人给偷的,通过蚂蚁搬家,积少成多,一步一步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而能偷的,也就那些负责搬运的库兵了,他们怎么做到的?上头为什么没有惩罚?

按照户部的规定,不管是酷暑严寒,库兵在进入库房前,必须脱光自己的衣服,然后依次进入库房,再穿上统一的工作服,工作结束后,在监督官员的注视下,再脱光衣服走出库房,在库房前的大堂上,他们还要接受官员的检查,比如把自己的双手展开,两腿微微蹲下,或者跳跃几下,把嘴巴张开等等,防止他们把银子夹带出去。

最后检查完了,他们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离开。

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库兵们为了盗银子,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把银子涂上猪油塞入肛门,直接塞入肠道内,一次最多可塞入80两银子,不过这很考验人的忍受能力,搞不好没几年屁股就残废了,很多库兵是孩子接老子的班,为了将来偷银子,从小就要刻苦练习……

而到了冬天,他们也有办法,以喝水的理由带上茶壶,到时候,把银子放入茶壶内,北京城那么冷的冬天,水很快就冻住了,顺便把银子也冻在了水里,出门检查的时候把茶壶往下倒也出不来,就这么蒙混过关了。

对于库兵们的盗窃,官员们就没有发现吗?

其实每年负责库银的官员都会进行查库,但往往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员们来了,往往就是查查账本,检查一下档案,看一下库房现场,几千几百万两的银子也未必正儿八经去点检、抽检,最后就提出一些工作要求,然后接过库兵们笑纳的红包,就一走了之。

在嘉庆道光年间,每次遇上上头派来的御史来检查,府库官员都会献上3000两银子,而御史的随从都会收到300两银子,在这么丰厚的红包之下,检查就流于形式。

而整个库房,从库兵到官员,就成了一个贼窝。


云中史记


库兵偷银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进出银库都是要脱光的,而且嘴都要张开,发出哦哦哦的声音,以表示嘴里没有含着银锭。

那么这种局面下,库丁怎么偷出银子呢?你可能已经想到了,用肛门夹带。据说偷银子的库丁都是从小训练,最早在肛门里塞涂了油的鹌鹑蛋,然后换鸡蛋,从一个到几个,据说练的最厉害的可以塞进去七八个,这样的库丁到了库房里,一趟偷个几十两官银一点问题都没有。

实际上,这种手法虽然看似隐蔽,但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库房官员看守库房几十年,银子多少自己心里没有点B数?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库丁的作案都是团伙性质的,其中的大头都是孝敬给了管理库房的官员,甚至很多库丁本身就是这些官员培养的。

你想想,能够系统性的给这些库丁从小进行训练,那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小势力,而是成组织成规模的集团。这些集团的头头要么跟库房管理官员有关系,要么干脆就是监守自盗,至于整个过程中最辛苦的库丁,他们拿到的都是小头。

偷盗官银是诛九族的罪名,所以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有些官员就是发现了他们的勾当,摄于其淫威,也不敢直说。毕竟,谁会招惹亡命徒呢。


扣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银吃银,这在清朝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奇怪的是,上级明知这种现象却放任不管,这究竟有什么奥秘?

清朝一共有两大银库,这两个银库截然不同。

一个是国库,由户部执掌,国库的库银属国家所有,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手续才能开支,任何人不得随意从中支取银两,皇帝也不例外;

另一个是内库,由内务府掌管,内库中的库银归皇帝所有,皇帝可以自由支配。

相比皇帝自己的内库,国库的守备十分森严。

如今各级国库都由武警守卫,而清朝的国库是由专门的库兵守卫。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这些库兵只用满人,不用汉人,而且世代沿袭,祖祖辈辈只干守国库这一件事。

守国库是件很枯燥单调的事情,而且风险比很大,万一出了安全问题,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但满人对这个职位仍是趋之若鹜,想方设法谋取这个职位,甚至要花很多银两去贿赂管事的官员,希望能得到库兵这个职位。

满人之所以如此执迷当库兵,是因为这个职位油水很大。

户部为了保证国库安全,要求进出国库的人必须脱掉衣服,一丝不挂,防止有人夹带银两出库,这就像如今一些金银首饰加工厂,对工人的人身检查也十分严格。

可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库兵还是有办法偷银子,他们经过长期训练,把肛门扩张,让直肠适应藏匿硬物,然后把银子塞进肛门和直肠里,偷偷夹带出去,虽然这种“肛门纳银”每次能偷的数量有限,但这可是无本的买卖,而且日积月累,是一笔十分惊人的额度。

宋人笔记小说《鹤林玉露》曾记载一个“水滴石穿”的故事。

话说名臣张乖崖曾为崇阳县令,有一天,他偶然发现麾下一个管钱库的小吏头巾下有一枚钱,张乖崖质问这个小吏,小吏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从库房中拿的。

张乖崖十分生气,下令打小吏的板子,没想到小吏理直气壮,反而质问说:“一枚钱算什么!你就要打我?我看你敢不敢杀我!”

张乖崖更加气愤,挥笔写下判词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完之后,张乖崖亲自挥剑,把这个小吏当场斩首!

张乖崖能发现小吏“监守自盗”,难道清朝户部会不知道吗?

当然不是,他们不但知道,还一清二楚,但他们不管。

为什么呢?因为库兵只是小蛀虫,他们才是大硕鼠。

康熙晚年时为政十分松弛,导致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腐败,各级国库是贪污的重灾区,无论户部国库还是地方各级国库,在一个个大硕鼠、小蛀虫的鲸吞蚕食下,亏空极其严重。

库兵从国库中偷银子,好歹是小偷小摸,但户部各级官员、朝廷高官和满清贵族,对国库可是明目张胆地拿,就连很多皇子阿哥们都和户部官员勾结起来,大发“国库财”。

反正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傻子才不拿,胆小鬼才不敢拿。

当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从国库发财时,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在了一起,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谁也不说破,一起闷声发大财。

可以说,凡是知道国库秘密的人,都是从中受益的人,绝不会站出来举报,若谁坏了规矩,那可是一牵连一大批,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没人会去追究小小的库兵。

在这种官官相护、塌方式的腐败下,国库亏空十分可怕,雍正未继位时就对这些现象十分清楚且深恶痛绝,当他下定决心整治时,经过盘点发现:

户部的国库亏空竟然达到250万两,山东一省的国库亏空也有50万两之巨!

雍正反腐的决心前所未有,对涉事的达官显贵、王公贵族一概不放过,主管户部的历任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各级官吏,被责令均摊赔偿150万两,历史上闻所未闻。

雍正的十二弟允裪曾主管内务府,被责令对内库亏空负责,被迫将家中贵重财产当街变卖,弥补内库亏空;雍正的十弟允䄉因此事赔偿白银数万两,因为凑不够数,被雍正抄家。

在雍正雷厉风行的整治腐败下,吏治为之一新,各级国库重新变得充实。

但好景不长,雍正死后,乾隆继位,这个败家子很不赞同雍正的严苛,反而仰慕康熙的宽仁,不但自己享乐奢靡,还放松对官员的监督约束,清朝国库很快为之一空。

所以说,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中,雍正才是对清朝国力强盛最最重要的贡献者,可惜后世只讲“康乾盛世”,完全忽视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库兵,顾名思义,就是守仓库的士兵。最有油水的,那必定是清朝守银库的士兵,据说当时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叫做“一个银库小郎中,十个皇帝也不换”。由此就可以看出来银库的士兵是多么的有油水可捞,上面吃肉,下面总要喝口汤才行啊。

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清朝这些肥差全都是满人,没有一个由汉人,就算是汉人,那也必定是冒充满人身份滴,就算是是搬运银子的体力劳动者库兵,也全都是满人担任,他们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偷银子,各种小手段,小技巧层出不穷。

当然为了防止他们偷银子,清政府特意规定:无论春夏秋冬,库兵浑身上下都必须一丝不挂,工作完毕,还要双臂平举,两腿微蹲,学两声鹅叫,以证明没有私自夹带国库银两。按理来说,这么严格的检查,怎么可能能够把银两带出去。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库兵为了把这白花花的银子带回去,专门练就了一门绝技,那就是用肛门来藏银子,据说技艺高超的一次能够藏银上百两,就算是新手,也能带上几十两出去,这才是赤裸裸的油水呀。

当然,还有文雅一点的办法,那就是京城灰尘较大,一开银库库门会有很多灰尘洒落,需要大量洒水,脑子灵活的立马想到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准备一种带夹层的水桶,趁人不注意将银子藏到里面,晚上便可以大摇大摆的带出去,还不用像肛门带银一样,需要多年的训练,而且最后三年库兵当完之后,往往身上一身的病痛,果然干啥都需要一个好脑子呀。

每天丢银子,为何没有人查呢?

首先,那边是库款出入,从来都是只有一个大概数,根本就数不清,也就是说,银库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算都没有办法算,如果有人问今天放出多少,应存多少,管理人员必定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由此,也使得库兵偷银愈发大胆。

其次,那便是银子在搬运过程中是会磕磕碰碰的,由此就会造成大量的损耗,这些被偷的银子完全可以划分为损耗,就算是来了专人检查,也根本什么都查不出来,具体的损耗只能视情况而定,根本没有一个标准。

最后一点,那就是库兵偷银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潜规则,就仿佛“后厨没有干净手一样”,那么库兵想要好好的偷三年,那必须好好的打点上级,银库小郎中,一个芝麻大小的官,他们都需要好好的打点,因此,官员来了银库办公,那就纯粹是躺着赚钱的,为了好好享受,那必定需要再打点自己的上级,如此一层一层打点,上下包庇,偷银更是相当于被默许一般,抓贼,那边是在找死,利益链太广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没有什么人干严查,就算是被查到了,最终也只能抓到几个替死鬼罢了,偷银子最终还是会进行下去,根本无法杜绝,所以也就没有人敢查了。


荡漾飞剑356


有人说,清朝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明知库兵从银库里偷银子却不抓,这是为什么?

在大清时期,有一个官职特别特殊,因为做这个职业的人并没有实权,反而还做的是苦力。他们这类人,不会有人给他们塞银子求办事,但他们会自己给自己“塞银子”。大家好奇这类人是什么吗?他们就是库兵。当时很多人都想要去当库兵,因为干这一行的人可以明目张胆的偷银子,可以说这是他们默认的行为。



曾经在道光年间就发生了一件让帝王愤怒不已的事情,国库中的真金白银,居然无缘无故的就少了1000多万两,这可等同于王朝全年1/4的收入。这件事当然是大事,于是道光帝就下达命令,务必要将此事查清,结果查完发现,银子居然全部都是那些库兵们偷盗的。这就挺让人好奇了,库兵们在搬银子的时候,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偷,所以都不准他们穿衣服。他们去之前会将衣服脱了进去,然后换上里面备好的衣服,出来时又要把里面衣服脱了,光着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还能偷走银子,也真挺让人好奇。



若知道了他们的方法,也只能佩服不已,这一个个的都是狠人。他们为了拿银子,提前就做了很多练习,用猪蹄,鸡蛋之类的东西塞进屁股里面。这样经常练习以后,他们的屁股就可以用来成为藏银子的地方,以此偷偷的拿走银子。但这也是有后遗症的,这些库兵们老了以后基本都会有脱肛的问题出现。



其实库兵们的这种方法难道就真的隐蔽吗?当然不是,许多监察的人都知道他们会偷银子,可却不敢抓他们。这条利益线上涉及的人太多了,动一个就会牵扯很多人。库兵这类没有实权却极为吃香的工作,谁都想去干,可以说竞争压力特别大。若是没有一些关系网,这些人都进不去。而要维系关系网也得用银子,库兵们偷拿出来的银子又会送一些给其他有权有势的人,以此来保平安。因此,对于这类偷银子的库兵,他们不是不想抓,而是不能抓。


漠外孤舟


在道光23年(1843年),清廷发生一件大案“追缴户部银库亏空案”:户部银库竟然亏空925万两!

要知道,和珅被抄家时,抄出的现银只有白银300余万两,黄金3万多两。大约只是道光23年户部亏空案涉案金额的三分之一。

这件亏空大案是被一件小案子牵扯出来的。

户部银库库丁张诚保有一位兄长,叫张亨智。张亨智师万泰银号老板,他想为二儿子捐一个监生。于是,在道光22年(1842年),张亨智让姐夫周二带着11474两白银(分11个口袋装着)到户部报捐。因为当时捐监生的人多,直到傍晚,才轮到周二交库。周二指挥帮手张五将银袋搬进银库门内,库门内每称量一袋,张五即再搬一袋进库。

仓促之际(也有可能是存心的),库丁张诚保将第2袋误报为第3袋。而此时,查库御史与库官均没有听出(揭露)其中的错误。于是,张诚保便更大胆地在报第7袋时捏报为第10袋。就这样,张诚保帮着兄长共偷漏出4袋白银,共计4100多两。

之后,张诚保暗示张五将偷漏的银两趁乱携出库外,然后和周二一起运走。当时,在场的库丁很多,都看见了张诚保漏报银子的事。于是,这些人就拦住周二,抢拿一些银两。最后,有3700两被运回由张亨智的万泰银号内。

此时,万泰银号的几位管事人知道此事后,也来索要好处。张亨智不仅没给,还将他们一顿臭骂。这些人气不过,就把这件事捅到南城衙门。衙门觉得此事太大,就咨送刑部审讯。

第二年(道光二十三年)3月18日,道光看见刑部送来的长篇奏报,才知道此事严重性。道光说:“此等积惯舞弊之人,恐盗用已不止此一次”!于是,道光派出钦差大臣彻查此案。这一查不要紧,户部库银的惊天亏空案被揭露出来。

3月26日,刑部尚书惟勤等奏报“户部库银亏空”实际情况:实应存银约1218.2万两,而统计存贮各项实存银两约292.9万两,实际亏银约925.3万两。

道光帝愤恨交加,每年都有亲王大臣清点库银,竟然没有人报出此事!真是一帮丧尽天良,欺上瞒下的窃国大盗!

道光:“实属从来未有之事!览奏曷胜忿恨!以国家正项钱粮,胆敢通同作弊,任意攫取,似此丧心昧良,行同偝国盗贼”

此时,清廷刚经过鸦片战争,正是缺钱的时候。

道光很生气,但是,先追回来钱才是最重要的。于是,道光下旨,惩办历任银库司员、查库御史、管库王大臣、查库王大臣等321位官员,按照任期赔钱!具体方法是:

嘉庆五年(1800)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间历任库官、查库御史,根据在任时长,按每月1200两白银罚赔;历任管库之王大臣每月罚赔银500两;查库王大臣按照出任次数,一次罚赔银6000两;已经去世的,减半。(收银150.5万两)

同时,道光还下旨追缴库丁、书吏所侵蚀的库银,减平发放各项开支银两,没收各省关“库吏规费”等陋规收入弥补库亏,增加征收入库岁银的附加费。(收银213.5万两)

最终,清廷共收银约363.8万两,远少于“亏空”。

对于那些经手出入及验看银两之库丁银匠全部“处斩”,妻妾子孙均发新疆给官兵为奴。库外当差的库丁及该库皂隶“判处绞刑”,其妻妾子孙均流二千里安置。

回归正题。

户部亏空为什么历经四十多年没人揭露?众多亲王大臣为何查库时不揭露?库外当值的库兵为何不管?

这件案子,不是简单的库丁偷银子。库兵自己才能拿多少?按照清朝规定,户部银库只有13名库丁,每个月只有9天可以入库。而且,在开库的时候,库丁也是轮值的,平均每人也就四五天能入库。

按照库丁“肛门藏银子”的偷银方法,(因为库丁入库要脱光了换衣服,只能藏在肛门)一次最多藏100两白银,累死这些库丁也偷不了多少钱。真正的大老鼠,是那些高官。这些人相互串通,一起做假账。入库十万两,敢写成50万两。同时,还让下面的库丁、差役全部参与分红。

上面来人盘库,就想法收买查库的人。收买不了,就临时找“银号”借钱补上。或者,在银库中弄夹层,制造库满假象。甚至,造假银子,以假乱真。

既然上面高官主导的,下面人也有丰厚分成,谁还管偷银子的事?这也就是监守自盗吧。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这事发生在道光年间,有一天道光皇帝突然想查看一下国库到底还有多少银两,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账簿上清清楚楚记载国库本应该有1218万两白银,而国库目前仅仅只有不到300万两白银。

这一结婚让道光皇帝都蒙圈了,国库差入如此之大,少了900万两白银,要不是亲自去查看,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等离谱的事存在。



道光本想下令彻查此事,将失踪的白银追回,并惩罚相关人员。但是他后来又仔细一想,又放弃了这种打算。因为他清楚国库少了900万两白银,肯定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发生了很久,甚至在前朝就已经开始了。


银子肯定是看守的库定监守自盗,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他们又怎么有如此大的胆,肯定是上面有人指使。倘若道光这回不查看,这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揭露,满朝文武估计上上下下都分了一杯羹。道光自然不会糊涂到抓了所有的大臣,因此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麦地传奇


1843年(道光23年),随着一支由几个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刑部尚书等组成的监察队伍入驻户部,大清朝国库的腐败大案缓缓浮出水面。

调查结果显示,户部银库账面金额1218万两,实际金额约293万两,925万两白银不翼而飞。要知道大清朝一年国库的收入才不过4000多万两。近一千万两白银不知所踪,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几十年的时间,在戒备森严的银库拿走近一千万两银子,若无外贼,必有内鬼!而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一切还得从清朝银库的看门者——库兵(或库丁)说起。

一、库兵——6000两白银是入场券。

在大清银库中,除了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离白银最近的人就是库兵了。库兵是大清朝银库的基层管理人员,一般会招募13名库兵,这些库兵大都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但是并不是说你有一身肌肉就可以进银库的大门。

一般来说,要想成为库兵,必须用至少6000两白银去打点关系,从银库的基层长官,中层长官,甚至一直到户部尚书,你都得打点。虽然付出很多,但在银库里工作,获利自然是相当丰厚的,至于获利的方法下面会讲到。这些库兵每个月有九天的时间在库房里搬运银两,因此只要将这9天好好利用起来,大把的银钱自然是不用愁喽!

但是,在每次库兵进入工作场所之前,都要脱光衣服在大堂里走两步,下班时也是如此,他们的随身物品也都要经过检查,以保证仓库银钱的安全。那么如此严密的检查,银两到底是怎么运送出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库兵有绝活,肠道当钱包 。

根据民间的传说,第一种方法就是肠道当钱包的绝活。既然你要脱光了检查,不能将银子藏在身上,那就藏在身体里啊。这些库兵会将银锭塞进自己的肛门里(画面太美,不敢直视),一般来说,这些库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一个人的肠道大约可以放进上百两银子。

只要在脱光检查时确保银子不掉出来,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一出户部仓库直奔厕所,自然就可以将银子拿出来分赃了。

由于银锭都是椭圆形的,只要库兵在进入银库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做到。有些库兵是直接听命于上级某位大臣的,也就是专门为某些大臣偷银子的职业库兵,他们往往从小就开始训练这项绝活,先从鹌鹑蛋开始,再到鸡蛋,鹅蛋,经过这样一套训练,在肠道里装下一百两银子自然是不成问题。

但是长期干这个活,很容易感染,导致发炎甚至腐烂,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晚清,这些库兵的结局往往是悲惨的,他们只是贪官污吏牟取暴利的工具。

第二种方法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将银子冻在随身携带的茶壶里,由于银子被冻在了铁壶里,再加之有茶叶的掩盖,往往能够得手。

三、沆瀣一气,监察禁区。

有人说,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几十年,为什么没有败露呢?这当然是得益于晚清处处腐败的官僚集团啊!库兵在大清国库中偷运银子长达几十年之久,其上级官吏不可能不知道,户部的上下官员也不可能不知道,真正不知道的恐怕只有皇帝一人而已。上下一气,官官相护,都想从银库中分一杯羹,自然构成了一张利益与腐败相交织的大网,将所有的威胁都挡在外面,库兵肆无忌惮地搬运银两,上级官员坐享其成。

我们都知道,明清都是有监察制度的,对于国库这样重地的监察,自然更加严厉。只要监察得彻底,再多的腐败都不用怕。然而,悲剧的是,负责日常监察的官吏也沦陷在了这摊利益的泥沼里。监察御史一来,三千两雪花白银送到你脸上,就连御史的随从也能混到五六百两银子。这样的利益诱惑,相信任何人都难以幸免。

倒是有一个不收贿赂的骆秉章,但是这些贪官污吏为了让这位瘟神远离他们的利益之网。于是奏请皇帝将他的官位拔高,以脱离骆秉章的直接管辖。于是骆秉章的官位竟然奇迹般的晋升了!恐怕连他自己也很难想清楚吧!

一群贪官污吏,训练几个身怀绝技的库兵,再贿赂几个监察御史,就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国库里拿走近一千万两白银,真是触目惊心!在道光皇帝的检察队伍查清情况之后,大批官员落马,几乎所有的有关人员都受到了严惩,追回了近900万两银子。尽管银子亏空基本被弥补,但是清朝腐败的根源仍然存在,这也是导致清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