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端州“不持一砚归”是什么故事,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吗?有何史料依据?

事说历史


端州指现在的广东肇庆市。现在该地尚有著名的宋城。端砚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石质细腻,且多有美观纹理。若有手艺高超的雕刻师,自可玉成一方宝砚。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律家,以刚正不阿、清廉善断闻于世。他曾任端州父母官,任满回京时,当地百姓自然要以特产送行,包拯坚辞不受。至于说随从以为事小受砚,后遇风浪,包拯抛砚于江,风浪立平,等等故事,俱是传说。这也说明一个闻名的地方特产也愿意与历史上能吏名臣结缘,以便美名远播。另外说一句,肇庆的七星岩和西江风景的确不错,值得一游。


小石头51676


包拯不持一砚归

说的是北宋名臣——包拯包青天,他刚正不阿,断案如神。他喜欢书法,对书法艺术也颇有造诣。端州的端砚非常有名,他在被调到端州做地方官不久就听说,历任地方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一天包拯换上便服,去砚工最集中的村子了解情况。他见到的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砚工,了解到历任官员都是要的砚多,但付的钱却很少。

回到衙门,包拯立即找来了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是个欺上瞒下的势利小人,忙拿出一块上好的砚台贿赂包拯,包拯气的直接把砚台摔到地上。张考文下出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求饶,不干隐瞒。便一五一十的把历年来贪官劣绅勒索的实情招认出来。原来地方每年只向朝廷进贡十块贡砚,而地方贪官私自增加数目,中饱私囊,害苦了砚工。

包拯贴出告示,规定不得任意增加贡砚数目,不准克扣砚工的工钱。百姓们高兴极了。

包拯卸任走时,男女老少到码头送他,所送之物一一谢绝。船走到羚羊峡时,风和日丽的天空突然乌云翻滚,浊浪排空。包拯知事有蹊跷,便再三追问下人有没有不该做的事,书童才跪下承认离开前收了别人一块端砚,包拯看之,只见砚身雕龙刻凤,果然是方好砚,用黄布包着。虽然喜欢书法,对文房用具也很钟情,但他连一眼都没多看,随手抛到江中。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后来,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砚的黄布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变成了沙滩。传说现在的广东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么形成的。

历史已经过去,但包拯的光辉形象永远在我们心中,他是民族的骄傲,国人的自豪。



狐说历史w


相传端州盛产端砚,文人争相以拥有端砚为荣,名气甚大,以至传入宫中,黄帝也闻其名,包拯在端州做官,更是久闻盛名,所以他从不取一方,后来回京百姓偷送包拯一方端砚,被包拯发现后掷入河中,未取一物,此事在当地流传甚广,传为佳话,以警后人。


惊人2149374981


故事原文出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包拯“不持一砚归”,正体现了包拯的清廉耿介、正直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增添了身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