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八國聯軍只有二萬人,就敢深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是什麼原因?

今天空氣流通暢


兩萬人雖然不多,但對於機動性強,裝備先進,全現代化軍隊組織形式下的八國聯軍而言,已經足夠成為一支能夠長驅直入的遠征軍了。

首先,對戰雙方軍隊性質截然不同

很多時候,決定戰爭的因素雖然與軍隊規模有關係,但是當兩支軍隊的性質完全不同的時候,人數就很難取得優勢了。

清廷搞了接近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一次甲午戰爭就付諸流水了,不僅國防工業基礎沒有建設起來,就是軍隊建設,依然還停留在封建軍隊的層次。即便生產,購買了許多近代熱武器,但十幾萬的軍營依然還是50年前那種貨色的士兵。

封建軍隊作戰,靠得的指揮官的威逼利誘,動不動就賞銀多少多少兩,臨陣逃脫者斬,可實際上軍法建設也十分粗糙,沒有真正成建制能夠貫徹執行軍法的督戰隊。在戰鬥開始的時候,倘若能夠取得一定戰果,這種方法還有所效果,但若短兵相接,被敵軍火力覆蓋,就十分容易一觸即潰。士兵們當兵吃糧,報效國家是大人們嘴上說的東西,指望大字不識一個士兵曉得什麼國家大義,那完全是對牛彈琴。

所以,清軍士兵在戰鬥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一觸即潰,大批潰兵四處逃竄,軍隊陣型被大亂,所有戰術失效,指揮系統在潰兵四散的情況下,顧此失彼,最終完全癱瘓。故而一場戰爭,真正的硬仗還沒怎麼打,全輸在自亂陣腳上了。

儘管八國聯軍2萬多人,本身也不怎麼團結,指揮上也不能做到協同作戰,可對付清廷中央這種毫無戰鬥意志的舊式軍隊已經綽綽有餘了。畢竟清軍長期缺乏近代軍隊的軍事訓練以及思想教育,軍人沒有什麼榮譽感,打仗作為職業作業,做得也是馬馬虎虎。所以八國聯軍能夠輕易擊敗一路之上的敵人,使得清廷士氣大減,毫無還手之力。

這是兩個時代的軍隊作戰,哪怕給清軍二戰士氣的美式裝備,估計要打垮八國聯軍也是個大問題。

所以,還沒怎麼打,老佛爺就自亂陣腳,開始鎮壓並出賣她原先支持的義和團了,等到八國聯軍毫無停下來的意思的時候,又驚慌失措開始跑路。就這樣的政府,本身就沒有戰鬥到底的決心,還能指望普通士兵跟老百姓賣命麼?

其次,英美等國與南方督撫們達成“東南互保”的秘密協議

慈禧太后最坑爹的地方就在於,在沒有跟南方封疆大吏們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不管不顧地選擇支持義和團,悍然對諸國宣戰,從而導致了南方督撫集體保持中立,並與英美達成了秘密協議。


東南的總督們再戰爭一觸即發的情形下,秘密結成聯盟,保證南方政局穩定,避免列強入侵,並秘密盤算倘若老佛爺和光緒皇帝去見列祖列宗,那麼就由李鴻章出面支撐局面。

你看,從他們秘議的盤算來看,東南總督們早就跟清廷不是一條心了,幾乎都準備等著八國聯軍收拾掉清廷中央後,“名正言順”地站出來收拾殘局了。一定程度上講,這些總督們隔岸觀火的同時,未必沒有存了借刀殺人的用心。畢竟洋人們收拾了清廷,幹掉了慈禧光緒,似乎對中國未來的局面是最好的選擇,最輕的傷害了。

可惜啊,老佛爺沒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直接逃跑了,北京城守都沒守,就門戶大開,清廷的官員們還張燈結綵,急忙製作了錦旗去慰問“遠道而來”的八國聯軍。這樣的事情,在世界歷史上也是頭一遭了。

日薄西山的大清,早就人心渙散,各奔前程了,可笑的慈禧,還以為她能夠掌控大局,實際上,也只有北方大概還能維持一下統治了,至於南方,早已與清廷貌合神離,同床異夢了。

圓明園是皇帝老兒家的院子,跟老百姓關係不大

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雖然是一座東西合璧的中國園林史上的“明珠”,但它在那個時代,只獨屬於清朝皇室,裡面的珍寶古玩,雖然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卻只屬於皇室的私家收藏,跟普通大眾沒有什麼關係。

雖然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充分展現了中國園林建築的美,雖然每一件收藏,都是不可多得的國寶,可是,這些東西,卻從來沒有被定義為國家所有,而只屬於皇室。

從項羽燒阿旁宮,到八國聯軍焚圓明園,在這片土地上被焚燬的皇家宮室園林已經很多了,對於當時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燒傷搶掠從來都是軍隊佔領一個地方後的“正常”行為。

當北京城濃煙滾滾,火光大作的時候,百姓們只能在八國聯軍入城,城內秩序混亂的時候,小心翼翼保護著自己的生命財產,而朝廷的官員士兵們,也只能以保住自己的財產飯碗生命為第一要務,盡最大可能地給這個帝國留點顏面,或許他們還要感謝八國聯軍“法外開恩”沒有一把火將紫禁城付諸一炬。

當一個國家戰敗,首都被佔領的時候,決定它命運的就不再是這個國家的國民,而是侵略者的暴力。八國聯軍有實力攻入北京城,這是國恥的同時,卻也是他們能夠為所欲為的資本。他們敢這樣做,所倚仗的無非是比中國更為強大的暴力而已。

在強大的暴力面前,要麼轟轟烈烈反抗而死,要麼卑躬屈膝苟全於性命。


文話史


有網友問:當時八國聯軍只有二萬人,就敢深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是什麼原因?首先在京津地區的八國聯軍數量是逐漸增加的,到最多的時候為5萬人。

戰爭第一槍在1900年6月15日的大沽口打響,聯軍向清軍發出了最後通牒,限期在6月17日凌晨2點以前交出炮臺,遭到清軍拒絕。隨後聯軍十多艘軍艦在俄國海軍中將基利傑勃蘭特指揮下,發動進攻,結果聯軍軍艦6艘被擊沉擊傷,損失130多人。

但是大沽口炮臺也被八國聯軍攻陷,而在天津租界地區,清軍已經在這裡與聯軍從6月就開始了交戰。到6月23日從大沽口增援上來的7000聯軍終於衝進天津,與天津聯軍回合。在7月9日,清軍與聯軍在八里臺爆發決戰。

5500多清軍與6500聯軍爆發大戰,清軍參戰的是最精銳的武衛前軍。他們是當時整個清朝最精銳的部隊。戰鬥的最後結局是聶士成戰死,清軍失敗。隨後,聯軍開始進攻天津城區。

清軍1.2萬人據守在天津城內,聯軍在訓練,火力和兵力上都有優勢。在天津城牆被轟開以後,清軍與日軍爆發了激烈的巷戰。當時聯軍記載:“華兵倚牆立,持槍欲開放狀,近視之亦為毒炮燻斃。”

戰鬥到7月23日天津失守,被依為支柱的武衛前軍,全軍覆沒,讓在京津地區的其他數萬清軍,頓時喪失了戰鬥信心,士氣低落,被聯軍依次輕易擊敗。


深度軍事


八國聯軍膽敢孤軍進攻北京主要是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英法兩國有經驗,這兩國曾在鴉片戰爭中嚐到了甜頭,當時的英法聯軍也不過20000多人,當時的英法聯軍直接攻入了北京城,並放火燒了圓明園;

第二個原因則是得益於日本的進攻,清政府在1900年時候還沒從被日本擊敗中恢復過來,甲午海戰導致45000多部隊陣亡以及2億兩白銀賠償。這抽乾了清朝的國力與軍力,清軍在這時候只有13000名軍隊左右(有裝備槍炮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武器裝備的問題!八國聯軍實際上是有11國參與了對大清帝國的進攻,這些國家是清朝的武器來源國。清軍的裝備他們瞭如指掌,清軍的彈藥也必須向他們幾個國家進口。也就是說,清軍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是沒有武器彈藥的後勤供應的!

第四個原因則是恥辱了!整個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竟然有11萬多的京津百姓自願加入八國聯軍替他們扛槍扛炮修工事。在八國聯軍攻城的時候,竟然有兩萬多人自願去幫英法聯軍扶梯子。


優己


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燒的!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燒的!火燒圓明園不是八國聯軍燒的!

感謝我們的那些無知電視臺的娛樂節目這些年的瞎搞亂演,結果火燒圓明園就被宣傳成為了八國聯軍燒的,事實上搶劫並且燒燬號稱是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在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攻克天津,在北京城外八里橋大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進而攻克北京,咸豐皇帝逃亡承德,英法聯軍進城之後洗劫併火燒了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而八國聯軍的是1900年的事情了。

1898年慈禧太后親自終止了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並囚禁了光緒皇帝。而袁世凱因為在戊戌變法中站隊正確,結果論功行賞被封為山東巡撫,成為山東一把手,老袁到山東後,激烈鎮壓山東的義和團,於是山東的義和團湧入北京和天津,大肆攻擊教民和外國人。清廷中央對於義和團剿撫政策尚無定論,不過關於西方譴責慈禧囚禁皇帝的輿論卻甚囂塵上,甚至西方關於要幹掉慈禧重新扶植光緒皇帝的謠言,結果慈禧覺得義和團民心可用,就以此為屏障,對世界11國宣戰。

義和團團民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的淮軍基本上被打殘,清朝收集淮軍殘兵以及袁世凱小站練成的北洋新軍,組成武衛軍,大約有10萬人。袁世凱去山東後,將北洋軍帶走。八國聯軍開始進攻天津,此時東南的漢族地方大佬,卻對於慈禧宣佈不支持,包括袁世凱、李鴻章、張之洞在內搞起了東南互保,搞起了中立。於是慈禧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洋軍以外剩下的武衛軍和義和團的拳民,武衛軍中北洋新軍戰鬥力最強,其他的很渣,義和團更是隻能打順風仗的角色,於是1900年八國聯軍在攻克天津、北京過程中,除了廊坊一戰不太順利外,一路攻入北京,於是慈禧太后西逃西安,北京落入八國聯軍之手。

八國聯軍合影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攻佔了紫禁城和慈禧給自己建造的頤和園,並大肆劫掠,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八國聯軍談判,最終賠償4.5億兩白銀等代價,才換得八國聯軍撤軍。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先更正一點,火燒圓明園的是之前的英法聯軍(1860年)。八國聯軍入北京是之後發生的事情(1900年)。

晚清給中國留下了許多恥辱,八國聯軍入北京是其中之一。要弄清八國聯軍能以二萬兵力橫行中國的原因,不能不追溯到第一次鴉片戰爭。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清朝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傲視世界。鴉片事件後,清政府支持林則徐禁菸,發生了著名的虎門銷煙事件。英政府惱羞成怒,派來軍艦,以武力來叩國門。林則徐率領軍民奮勇抗爭,擊敗來敵,鎩其威風。英軍見攻不動廣州,轉而沿海北上,直奔清政府中央。由於清政府動搖不定,抗擊不力,使英軍從天津踹破國門,又沿海迭勝清軍,逼迫清政府簽定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一《南京條約》。

這是中國的第一次對外失敗。敗給了英國一個國家。正因此敗,才有了之後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甲午海戰慘敗,八國聯軍蹂躪北京……

所以,八國聯軍以二萬人橫行中國,起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意志堅定,始終重用林則徐等愛國將士,堅決抗擊,擊敗英軍是大有可能的,則以後的恥辱就不會發生了。即然連一個英軍也打不過,敗給八國聯軍就毫不足奇怪了。

俗話說"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晚清列強肆無忌憚欺負中國,從根子上說,是清朝最高統治者,從道光至慈禧自私自利又軟弱無能造成的。不是敵人太強大,是自己太無能了。

另外,武器上的差距也是原因之一。落後就要捱打。這方面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歡迎點評。


WM曉奇


我們國家的愛國教育,不可以說不廣泛,其深度和廣度,也不比人家差,或許還獨一無二。然而一個發人深醒的現象,卻有些誇張奇特,這就是絕大多數的國人,對歷史事件的原貌,其實無知到,要讓人憤慨的地步!各種陰差陽錯、張冠李戴的笑話,也是屢見不鮮,觸目可及,更有甚者,還大多在堂而皇之地,以正義面目示人!題主提出此一問題,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現在有很多荒謬之極的觀點,卻被很多的國人,奉作當然的道理,而在堂而皇之竟相傳喻。比如什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我們不應去管其所作所為如何,都只能去與之抱團聚力;比如所有的敵人都是反動的,其所有的行為,當然也都是害人的,因此所有的敵人都一樣,都是不值區分、不值分析,可以一概而論不用就事論是的;比如我們天朝所有遭受外族侵略的歷史事件,都是怨曲的,無辜的,沒有一絲值得自我反醒、檢點的,那些侵略我國的外國強盜,則無一不是罪該成死,都應先在咱面前謝罪,求得咱原諒了,咱恩准了,方有臉來同咱說話!

呀呀呀!這種放不下的大天朝臉譜,可以休矣!

二十世紀初,我國“庚子國難”時,從六月中旬,英、法、美、德、日、俄、意、奧八個帝國主義國家,開始組成聯軍侵華,到六月二十一日,我們那個慈禧老佛爺牛皮宣戰,八月五日聯軍開始攻城,再到八月十四日,所謂的八國聯軍,僅以最初時只二千多人,到攻城時也僅一萬多人,且是黑種、黃種、白種狗雜種雜牌部隊,不但長驅直入,似入無人之境一般,一路攻到了京畿,又分別在俄國的尼古拉·連納維奇,日本的山口素臣,英國的阿爾弗雷德·蓋斯利,法國的亨利·弗雷,美國的阿德納·查菲這幾個強盜指揮下,摧枯拉朽一般,只用了數天時間,就驅逐盡了由十多萬的義和團,及十多萬的禁軍、甘軍組成的“愛國隊伍”,一下完全控制住了整個北京城。這究竟是咱天朝人,果真俱是“東亞病夫”之故?還是民族凝聚力,還沒達到那個強度的道理?抑或反動的滿清政府,不得人心?中國軍力,太差?

實質,是撩人的叫囂,虛妄的革命,報國的虛火,表面的激進,才招致了國家的這一大災大難!也是招致清軍此次兵敗如山倒的無奈惡果!

想一下吧,就早前甲午戰爭時的情形而言,那時候,除了極少數幾個,洞察國內外形勢的,比如李鴻章,北洋水師高層一些人,在自度自己力不如人,忐忑不安之下,巴望寧人息事外,朝野內外,哪是一片聲的喊打叫嚷!那些愛國的朝庭命官,不用說了,就是北洋水師那些搬彈操炮的兵弁,見了自家數千噸的鐵甲鉅艦,在海上遨遊,威風凜凜,直衝雲天的大炮,要數人合抱,攝人心魄,也是牛得不行,個個摩拳擦掌!至於自己的實戰水平,究是如何,各艦的配合,能否得心應手,人家小日本,它艦隊戰力又如何,是否不堪一擊,還是厲害得是否駭人,這些愛國憤青,知道個屁!以這種無知的衝動,意淫的強大,能夠打贏小日本嗎?

八國聯軍最初由英國的西摩爾指揮時,只有二千多人,合力進攻北京時,也僅一萬六千人,就是前後全部相加,也大約只在五萬左右。而當時在京、津、冀的義和團,加上董福祥的甘軍,載勳的禁軍,還有八旗和綠營,總共不下四、五十萬!如此不堪一擊,道理何在呢?原因是,這看似人數眾多的軍隊,卻誠如美國的那個華盛頓所言,僅是“一根用沙子扭成的繩子”,看著象那麼回事,然而一碰就散,中看不中用!

其實,我們應該慶幸當時的滿清,沒有反抗列強的力量!要是滿清皇朝,真有足夠的動員能力,大天朝的民族凝聚力,又結實了得,就此真要與當時五萬左右的“八國聯軍”,打得天昏地暗的話,以當時天朝與人家八國的國力差別,結果可想而知,招致的後果,只會更加恐怖!試想,人家在遭到迎頭痛擊下,會善罷甘休?而真要惱羞成怒,那些強盜不甘失敗,增兵增武器之下,發力來死磕的話,只怕給咱中華民族的傷害,會更甚------事物的複雜性,常會出乎人意料呵!

再說,由意淫發作而鬧出來的這種其實的奇葩事件,除了自我感覺的正義感外,國際上,有哪一國,發表了同情心聲呢?自己是孤立無援,人家,卻至少是八國眾毆,且遠不止八國可援!

而彼時的那些外國強盜,見了咱中華子民,竟相為其架梯扶梁,送糧送水,甚至指路帶引,發出的感慨是:此民智未開之國!咱天朝,雖然自譽是文明古國,那個大天朝譜,也一直襬在臉上,不甘放下,自認為自己乃世界的中心,以天下自許,所有諸夷,均是蕞爾小國,海外蠻夷,牛得不行,然而,面對人家各種眼花繚亂的科技創造,卻只知道譏作“奇技淫巧”,哪裡知道其實是什麼東東?尚只在那個數千年傳承的封建圈子裡,樂此不疲徘徊,與日新月異發展的世界形勢,格格不入,還對由這種“新氣象”,造成的對“安謐國度”的影響,在恨之入骨,發誓要“殺盡天下毛子”,不感覺荒唐,反理直氣壯,直貽至今---------民智尚且未開,能與人多勢眾的現代化各國,真家實夥比拚,且還能戰而勝之?除了意淫可成!

以史為鑑,歷史是面鏡子,我們今天還可以拿起來照一照。

愚雲:個性意味真實,人云亦云只是走肉。愚以一以貫之的獨個謅扯,愚人說道,謬誤、失實難免,歡迎諸君用更可信的史實,更有條理的解讀,不吝賜教,或痛加批判、斧正!


愚人說道


針對這個問題可以總結為,慈禧太后政治上的昏庸無知,策略上隨心所欲,作戰上的三心二意,指揮上不能統一,招募義和團更是最大的昏招,最重要一點,當時的清朝根本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做不到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百姓意識不到這是外國列強侵略中國,只認為是洋人和清廷皇家在打仗,至於誰勝誰負並不重要,下面我從義和團先說起。


義和團興起於魯西地區,他們到處燒教堂,殺洋人,讓西方列強甚為緊張,在洋人的壓力下,清廷派袁世凱到山東任巡撫,在袁世凱的鎮壓下,義和團不得不從山東向直隸地區轉移,而直隸總督裕祿卻和袁世凱看法不一樣,認為義和團可以利用,在他的縱容下,義和團運動逐漸進入了北京。

此時慈禧正準備廢黜光緒皇帝,卻遭到各國公使的強烈反對,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就看上了口號是“扶清滅洋”的義和團,經裕祿牽線,清廷認可了義和團組織,受到清政府鼓勵的義和團不但四處焚燒教會,還見洋人就殺,於是各國領事緊急協調,由俄,英,美,日,德,意,法,奧八國迅速組織了2066名聯軍增援北京,保護使館,教會,問題是義和團不但只殺洋人,為搶掠百姓的財產,也殺中國人,這連有的清軍士兵也看不下去了,結果義和團和清軍也發生了好多次衝突,衝突中清軍都不是對手,清廷只好調來堅決反對義和團的武衛軍來控制局勢,同時又調甘軍進京,而甘軍裡有不少義和團成員,這下事情更復雜了,大家看看,大清組織的是什麼反洋部隊?自己內部一團亂麻,不能團結一致,怎能奢望去打贏列強的軍隊?事實上在攻打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義和團和清軍有數十萬人之眾,而外國守軍只有400人,而400守軍硬是堅守了兩個多月,直到八國聯軍前來增援,能守住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十幾挺機槍封鎖了道口,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前面義和團在進攻,後面清軍在打義和團,清軍進攻時,義和團又從中作亂,清軍部隊又各自為政,不能統一,有的部隊想打,有的在觀望,就跟遊戲一樣,慈禧老佛爺也沒信心了,本來這場鬧劇該早早結束了,可守舊派大臣載漪為堅定慈禧作戰的決心,指使軍機章京連文衝偽造了一份西方列強給清政府的外交照會,提出讓慈禧交權給光緒,並由外國人掌握經濟,軍事大權,慈禧勃然大怒,這不是要老孃的命嗎?於是下詔,向十一國宣戰。




1900年7月上旬,列強的援軍從大沽口源源不斷地進入天津租界集結,人數達1.7萬人,他們有統一的部署和指揮,聯軍迅速展開了反攻,而沒有統一指揮的清軍和義和團一觸即潰,逃跑的無影無蹤,只用了一天,聯軍就佔領了天津,經短暫的休整,聯軍人數增加到1.8萬,8月11日佔領通州,兩天後兵分三路攻打北京,此時的北京城還有10萬餘名清軍和義和團民,但是己全無戰意,第二天,英軍首先攻打廣渠門,其它聯軍也相繼入城,經過3天巷戰,八國聯軍就徹底控制了北京城,聯軍僅僅死傷400人,而5萬義和團成員全軍覆沒,清軍傷亡4000餘人,剩下的不知所終,估計都逃到民間了,而東南各省清朝實有大量軍隊,一方面來不及調過來,另一方面他們在清廷向十一列強宣戰後同列簽有《東南互保條約》,列強和清廷的戰爭和他們似乎沒有關係,大家看看,大清朝己經腐朽到了什麼程度,已經不能號令全國了,難怪12年後就被民國取代了,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那是對皇室的懲罰,搶劫的也是皇家的收藏,現在對我們來說是國家的財產,當時是認為是皇家的私產,沒人心痛,當時老百姓就是這樣認為的。

在這犯了個大錯誤,火燒圓明園是1860年英法聯軍乾的,謝謝網友提醒,我就不改了,以後一定引起重視。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其實並不在於人數的多少。

在當時,北京方面連一個統一組織,統一抗戰的指揮官都沒有。

清政府對於本國的一些戰略戰事,都是以“跑”為主導,根本不把抗戰政策放在首位。

軍心渙散,毫無紀律,人人都想逃亡,更有甚者還有人趁機發動內戰,他們怎麼能抵擋住裝備、經驗、戰略都一流的八國聯軍呢?


大話往事


觀看全文需要一分鐘左右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都知道清朝末年的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國家經濟萎靡,國庫空虛,在八國聯軍進入前的中國,中國就已經風雨欲來,城欲摧的形勢。那麼下面就分析一下為什麼區區兩萬軍隊就可以進入當時領土人口都排在世界前幾名的清政府。



原因一:根本原因是因清政府的體制問題,屬於封建制度,也就是人治下的中國,皇權凌駕於法律之上,在政治經濟下的決策應該由專門的人進行協商解決,這樣的壞處就是權利過於集中,導致中國曆朝都會發生戰爭,清朝不例外,為了皇權也會發生戰爭,在清末也出現了慈溪太后垂簾聽政的現象

原因二:清末科舉制度,清朝的科舉制度讓中國人重視五經四書,而反對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要知道在清末,甚至在清初,歐洲的科學家都已經對原子結構進行研究了,而反觀清朝,在開始確實也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統治者盲目自大,認為西方科學技術是淫工巧計,不值一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導致在清末科學技術嚴重落後



原因三:軍事技術落後,裝備落後,在清朝末年出現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甚至出現了大刀和洋人硬剛的場景,結果可想而知,當時清軍幾乎是在被西方的大炮淫威下進行的改革自救的




總結:三個原因其實最重要的是原因一,社會制度問題,因為在清末進行的改革中,當時清朝擁有號稱亞洲最強海軍,但是和日軍交戰還是失敗,出現了大炮打啞彈的情況,可見並不是武器的原因,更多的是社會制度原因。因為最近比較忙,這是我抽時間碼字。謝謝大家支持


談古暢今


大清朝的落後和腐敗。軍事上的落後八國聯軍的裝備基本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大清國的武器基本上是大刀長矛,你說能打贏別人?還有30萬人打不贏2萬的八國聯軍,主要是為什麼?是因為大清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中,沒有意識到國家危機和民族危機,不思進取的大力發展工業,其實說句實話把,英國用戰爭得到通商口,就是為了讓大清國認識到工業的好處和利潤,這是要讓沉睡的東方巨龍覺醒。可是大清國是怎麼做的?到八國聯軍進北京城都多少年了?那麼長時間裡沒有進行改革和意識到危機。腐敗的方面,當列強來了就進行割地賠款求和,不想向西方列強學習。還是以農業為主,不學習工業,導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還是以農業文明對抗工業文明,所以失敗是註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