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史記》記載的朝代,也進入了教科書,為何西方人還是不認同?

張文瑤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什麼?

中小學《歷史》教材明確告訴我們是夏朝。由於沒有明確的考古學證據支持,西方學術界一直拒絕承認。大部分西方學者的態度並不是否認夏朝的存在,而是認為目前的證據不足以將其列為信史。

的確,按照王國維提出的“二重證據法”,包括今人發展倡導的“四重證據法”的要求,夏史的充分證明和深入研究還遠未完成,相信隨著文獻學、考古學、人類學和新科技的應用,這一天已不再遙遠。

《史記》雖然存在錯誤,但基本上認為是一部嚴謹而偉大的歷史著作。

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 ——《史記 · 五帝本紀贊》

對於五帝時代,太史公都對他的整理記述有很大的信心,更何況之後的夏代呢?

對於我們國人來說,夏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在殷墟被挖掘之前,商代考古同樣處於空白,然而甲骨文的解讀接近完美的印證了《史記》等記載的商王世系(對照表附本文末尾)。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於史書中的夏王及其歷史事件也基本可信。

夏後期都城斟鄩就在已經挖掘的偃師二里頭遺址或者鞏義稍柴遺址。

讀過《尚書》的朋友們會發現,這本書把最早的朝代稱為虞朝,包括唐堯和虞舜執政時期。或者把堯、舜再分開,即唐、虞。

如果說黃帝僅僅是傳說中的人物的話,堯、舜、禹的存在是不容懷疑的。他們都是曾經的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周朝建立以後就曾分封堯的後人於薊,在今天北京廣安門一帶,開啟了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這裡樹有薊城紀念柱,薊後被燕國所滅。

封虞的後人於陳,在今天商丘柘城一帶,後被楚國所滅。封禹的後人於杞,在今開封杞縣,同被楚國所滅。越也是大禹後裔建立的國家。

舜出身於有虞氏部落,故名虞舜。有虞氏的活動範圍目前推測大約在山東濟寧、菏澤和河南濮陽一帶。這是傳統上東夷族的區域,所以很多學者主張舜也是出身於東夷部落而非華夏。舜都城有說在蒲坂,即今天山西永濟,由於舜接替堯而繼位,這是可能的。永濟乃媯汭之地,所以舜後人得媯姓。媯姓陳國國君的一支後代田氏戰國時期取代了姜姓齊國。

堯出身於陶唐氏部落,故名唐堯。唐堯立國之初,在河北唐縣,後遷徙到山東定陶、山西臨汾翼城。翼城之地也稱唐,西周成王封於其弟叔虞於此,後改稱晉國。臨汾襄汾的陶寺遺址,有專家推測即有可能是與堯有關。

隋末李淵發兵于山西而得天下,所以定國號為唐。

夏代唐堯後人劉累為夏王孔甲之臣,投王所好,為其養“龍”,後龍死追責劉累逃至魯陽(河南魯山)。劉累也是漢高祖劉邦先人。

河北唐縣今天還有涿鹿山,名稱來自黃帝戰敗蚩尤之地(張家口涿鹿),說明唐堯一脈曾跟隨黃帝族由涿鹿南遷而來。

根據《史記》的世系,堯、舜、禹及商、周、秦的祖先都為黃帝后裔,其中最為可靠的是堯,其次是大禹和周,而商和秦皆出於東夷,肯定非炎黃後裔。


所以先秦一般稱夏商周三代,或虞夏商周四代,也可稱唐、虞、夏、商、周。《歷史》課本斷代自夏起而不是虞,採用了折中的辦法。


附:甲骨文與《史記》商王世系對照


文字波


真知堂說上古史;

對於中國上古史的研究,一直是歷史學界一個最乏人問津的領域。春秋時期,孔子那麼博學,對於夏時代的故事依然說我知道的不多,得去杞國問一下。杞國,春秋小國,乃夏之後裔。杞人憂天說的就是杞國的故事。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春秋孔子時期,夏朝離當時已經非常久了,所以缺乏更多的文獻資料和史料,更不要說文物證據了。

夏朝之否定,首先不是西方人否定的,提出中華文明5000年的,恰恰就是一個西方人,號稱仰韶文明之父的安特生。他在中國甘肅陝西一代考古,發現了仰韶文化彩陶,並對中國上古史有不少研究。但囿於當時的學術高度,他誤以為此類彩陶乃至於西方屬於很正常的事。

真正的疑古派是以民國時期學者胡適,顧頡剛師徒為代表的懷疑一切歷史。但當時為什麼他們的理論那麼流行,原因在於民國時期是個革命的年代。往下的意思你就自己去聯想聯想,不用我說得太白了。

再往後走,以張光直為代表的美國培養的史學家,基本上依託的都是西方學者編撰的理論。以筆者手頭上這把《中國文明史》為例,這本書是美國學者康拉德.希洛考爾和米蘭達.布朗所著,應當說代表了西方史學家對於中華文明的普遍認知和理解。

在第一章 上古時代的中國裡,從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1000年這個時間段裡,分為幾節,第一節新石器時代,第二節中國文字的起源,第三節青銅時代的出現,第四節,商朝。也就是說他們認為根據中國是史料,應該是公元前1766年到前1122年為商朝。

按照這個時間段來定商朝,那麼作者所言的“商文化的最早證據來自於一個名叫二里頭的遺址”<strong>就極為正常了。而對於鄭州二里崗文化,作者明顯出現了錯誤,他們說:‘商代後期的遺址發現於中國西北地區的二里崗,這一遺址暗示了到公元前15世紀和14世紀時,國家和社會已經更為複雜了,’。

看到這裡,我想很多稍微瞭解商周文化的朋友都會看出錯誤何在。

鄭州二里崗文化第一不是商代後期,屬於商代早中期,第二不在西北,在中原。第三不是公元前15世紀的商朝遺址,那個遺址是大名鼎鼎的殷墟,在河南安陽。

筆者手上的書為2008年第一版,《中國文明史 第二版》,暫且不說對於二里頭是夏是商如何論斷,這屬於學術爭論範圍,僅就美國學者寫出的這部教科書式的理論而言,對於二里崗文化他們的認識水平是極為低下的,遑論更早時期的二里頭文化。

到了今天,西風東漸。不少讀者也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碎片化知識,就開始跟隨西方人和民國人那些早已過時的理論,盲目認為中國歷史上沒有夏朝。

早於夏的時代的各個時期的文化,北方的紅山,中部的仰韶,起于山東的龍山,後來席捲中原的河南龍山(廟底溝二期),湖北的屈家嶺石家河,江浙的良渚都一一被發現和證實。今天良渚文化遺址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就是對我國上古5000年文明的最好認定。

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問題,西方學者僅僅是作為一個外國史,有那麼幾個東方學家會去探索一下。其出發點和好萊塢電影裡流行的埃及探寶類型無有不同。但對於中國學者而言,發現和證明夏朝的存在卻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作為一個民間學者,筆者對於西周以前的上古史也算浸淫多年,發表的文章都是依託已經發現的古代文化遺址發掘報告和遺存的文物以及可靠可考的古籍文獻,整理完畢後將作為中國上古史彙總結集出版。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學術討論,不要扣帽子,亂噴就好。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傳統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鑑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鑑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鑑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


瓷器鑑定真知堂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個人著作,著作的內容分兩類,一類是真實存在,一類是想象或虛構的不一定真實存在的,《史記》屬於後一類。

由於中國社會的著述長期在已有著述裡打轉轉,意思是說,人們都事先決定已有著述不可置疑,不可超越,後來的所謂研究,其實就是內容的複述,複製,黏貼。決不用任何事實或常識或邏輯進行驗證,決定(規定)就是它了,也就進教科書了,進歷史書了。在這些書裡打轉的人當然深信不疑,但對外人來說,難以理解。

比如孔子的媽媽與尼拜就懷孕了生下孔子,按照常識,人要男女交媾才有可能懷孕,孔子的媽媽懷孕生出孔子就難以置信,但2000多年的中國社會決不容忍任何人對此提出疑問,外人當然覺得滑稽愚昧了。


胡氏口語文


對於夏朝我們在歷史教科書和《史記·夏本記》和《尚書》和其他先秦時代的書籍中都能看到夏朝的影子。



至於外國人為何不承認,據我所知,三皇五帝五千年,不算伏羲和女媧,夏朝因為時間太長了,出土的文物都沒有了,畢竟一個東西在地下埋藏幾千年指不定成了什麼樣的了。



而且國際歷史學裡面有個標準,就是這個時代一定要有遺址和文物文字誕生,這樣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歷史,這是外國曆史學界的標準。



中國考古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夏王朝的遺址,希望能找到夏代的文字,雖然有二里頭遺址,但外國人一部分不認為是夏朝的,而是早期商朝遺址,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了,在民國時期,西方可不承認商朝的存在,商朝的出土文物現世後,承認了商朝的存在。



不過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讓西方人承認呢?畢竟這是我們的歷史,而且口口相傳,歷史文字傳承了很多年,而且據我所知,夏尚玉,商尚鬼,那麼商朝崇尚鬼神文化時,是不是傳承了夏王朝的發展,古代的文明每個朝代發展不同,夏王朝是不是另外的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個文明呢?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我會給你帶來最好的問答。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並非只有西方人不認同

其實不光光是西方人不認同,國內考古學界同樣有疑夏的聲音,比如主持二里頭考古發掘的許宏。

其實對於夏是否存在,或者到底哪一個遺蹟是夏。甚至還有人提出反證。

目前關於夏的記載,最早出現的周代的青銅銘文上,但這已經和歷史中的夏相隔數百年了。以後世的記錄,遺蹟歷史的規範性,要弄清楚幾百年前元明時期的事情,都很困難。以古人當時,就更困難了,夏朝的記載少,而且多帶有神話色彩,這對於確定夏確實幫助並不大。

奇怪的甲骨文記載

夏朝之所以被懷疑,最直接的依據就是夏朝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就好比你發現一個古墓,沒有直接的文字記載,你就無法證明他是誰的墓一樣,墓主只能存疑。

目前國內發現,並被確認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體系的文字。正是因為甲骨文的出現,原本也被懷疑的商朝的地位,才被最終確定下來。

按照史記的記載,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那麼甲骨文的記錄就要遠遠早於周代的銘文。按說甲骨文如果有夏的記載,那麼其可信程度,將遠遠高於周代的銘文,畢竟在歷史中,夏商是銜接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就目前的考證來說,甲骨文中記載的歷史與後來史記中的歷史有不小的出入,這也正常,後代朝改前朝的事情多有。但關鍵是,甲骨文中找不到任何關於夏的記載。

周有夏的記載,商沒有夏的記載,那麼問題來了,是商人在說假話呢,還是周人,目前的歷史普遍是根據周後來的記載來的,畢竟甲骨文是到清末才出世的。

那麼甲骨文中沒有夏說明了什麼,而且更奇怪的是,甲骨文中有禹的記載,他們對於商朝始祖的記載也有不同,這說明了什麼呢?

是商人刻意隱瞞了夏的歷史,還是說周人為了顯示他們的祖先曾經和商人一個地位,而抬出了一個夏。目前都只是猜測,沒有證據。而缺乏文字的實證,這是想證明夏的人最大的致命傷。

懷疑夏的人,有句話,瓶瓶罐罐推不出夏朝。

但隨著無數遺址的發現,不論是懷疑夏的,還是肯定的,都認同,不管夏存在與否,對於中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都沒有影響,無數的遺蹟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葉飄刀


這是一個認識論的問題。西方的學者不承認夏存在,不等於夏不存在。中國的學者認為夏存在,也不等於夏就存在。關鍵是要拿出證據。而現在對於下是否存在的質疑,其關鍵就是找不到夏.朝.(作為一個朝代,而不是部落)的考古學證據。所以我們姑且把文獻記載的事情和考古學證據都擺在那裡,講清楚爭論的焦點所在。梳理一下思路,看看有沒有走過彎路。比如夏都的位置有沒有定錯。二里頭,只是夏的一個重鎮,而不是都城。有沒有可能,夏人在二里頭管理這一帶的事務,而其都城在另外一個地方。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只聽說了夏的事情,但已經搞不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到底是在夏都還是夏的重鎮。

同時期文化最燦爛的地方是三星堆,有沒有可能夏都在這裡?或者當時夏的文明,確實沒有發展到城邦的程度,還仍然只是一個部落。

如果最後考古學證據表明,夏還只是一個部落,而沒有到城邦。那麼我們應該稱其為夏朝,還是夏族?

再者,將來如果能夠認定三星堆為夏都,又把夏作為商之前的一個朝代,是不是就能說明華夏文明是外來的呢?我認為如果真有這種事情發生,也不能認為華夏文明是外來的。這種事情在中原大地上發生過多次。甚至使中原大地落入外族手中。況且,考古證據中,夏之前中原大地上已經有很多文化存在,如果夏人是沿著橫斷山走廊進入中國版圖的西亞人,那也只能說他們是給華夏文明增添光彩的一群外族人。

有了這種心胸,我們不妨放下防備的心理,以客觀的心態去看待三星堆,去看待二里頭考古成果。重新尋找評價夏都、夏朝。


高山流水999888


西方科研考古等等都講究證據,主要是實物證明,夏朝僅被記錄在史記中,而史記也不能難保證其內容屬實(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而我國現在科學考古得到的所謂夏朝的一些證據,也不足以證明就是夏朝的;即便確認屬於夏朝時代的物品,也無法表示那個地方就是夏朝所在。

鑑於以上兩個原因,所以西方人不會認同,我也不這麼認為。

目前似乎有部分媒體說西方認同夏朝存在,不過我沒看到類似資料,並且就像說世界八大奇蹟指兵馬俑一樣,只是我們的自我安慰,並未被國際認可。

另外在我的個人研究中,山海經講述的是世界地理,而不是中國範圍,秦時代還有大量記載,但到漢的時候,全國大一統導致很多傳承消亡,關於整個世界的事基本無人知曉了,而史記主要記錄就多是一些六國時代的事,但作者不敢言山海經之鬼怪(其實都是實際存在的),其內容的偏頗就很難說了。

我認為夏朝其實是兩伊(伊朗伊拉克)文明,中國區域主要是商朝,而周朝在南美南非墨西哥一帶,具體可參考我寫的上古文明真相研究系列:為什麼我們找不到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具體證據一文。

我們目前考古找不到夏的證據也就是如此,因為兩伊跟我們國家自古就是不和平的對象,沒有多少交往,不像周-穆天子還來拜訪西王母,所以我們可以找到很多周朝的證據。


上古世界文明


網上常有人認為西方人不承認中華五千年,不承認有夏朝的存在,我想問真有此事嗎?有何證據,是哪位西方人不認可中華五千年?老嚴剛在微信看了一個美國人所拍的二次大戰,中國人抗戰的長篇歷史宣傳記錄片,影片在介紹中國歷史文化時,一再反覆講“中國有四千多年文明歷史”,而中華四千多年,正是夏朝,夏朝元年,是公元前2049年,史曰,歲在壬子!嚴格地講,這四千多年,甚至包括了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在內的歷史!


維權78380048


西方置疑中國的地方多了,其中之一而已。華夏,叫了幾年了,你覺得沒有還會稱這麼多年嗎?建議起用我國的華夏紀年,今年是夏曆4717己亥木豬年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不是西方人不認同,我也不認同,所有秉持科學歷史觀的人都不會認同。

歷史是一門科學,就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和定論。我不是說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可笑,這當然是高尚的情操,但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去研究歷史卻是可笑的,和當年義和團沒有什麼分別。

商朝擁有燦爛的文明,文明不可能從天而降,所以理論上講,商朝之前肯定還有某個政權,也許不是國家,只是原始的部族,但也肯定會有,這是定論,但那個政權叫什麼,在哪裡,什麼制度和規模,這些我們都一無所知,還需要時間去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