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為什麼不把原子彈投在北海道,既警告日本,又少傷人命?

yvdlhq


可以肯定的講,美國就是為了殺日本人才把原子彈丟在廣島和長崎的,北海道?也就一個札幌值得炸,不把原子彈丟在日本的核心區域,不造成大量殺傷,能起到逼迫日本快速投降的目的?

我們需要明白一個概念:美國人丟原子彈,並不是這場戰爭需要這兩顆核武器,實際上當時戰爭已經到了尾聲,日本政府已經在謀求與盟軍談論投降事宜。美國人當時在沖繩擺滿了大軍和艦隊,北方蘇聯也在快速南下,中國戰場雖然國軍未動,但八路軍新四軍卻展開了大反攻,奪回了大量的城市,日本日薄西山,隨時都是死。

從這個角度上理解,原子彈就是個多餘的東西,相反日本人通過原子彈找到了投降的臺階,保全了自己的實力,得以在戰後快速發展。

但是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原子彈一點也不多餘,因為美國人最需要的是“時間”。他們急於在戰後的利益分配上佔據主動,沒功夫也沒心思更沒人命和錢財繼續陪日本人玩下去。

國家政治就是如此冷酷,日本人的人命對美國而言根本就不叫事兒。美國人在原子彈之前發動的“李梅火攻”,燒死燒傷上百萬人,無數難民流離失所,成萬噸的凝固汽油彈和鋁熱劑被扔到日本人的人口稠密區,殺傷比原子彈大的多。

“李梅火攻”就是衝著日本的人去的,按照美國人的話說:“最大限度的消滅日本的戰爭動員能力,給予日本人最大的戰爭恐懼心理”。所以美國人並不憐惜日本的人命,在日本拼命發動的“一億人玉碎”面前,不狠狠的殺,狠狠的炸,豈不是對自己士兵的生命不負責?

原子彈也是這樣,火攻都用了,還怕核彈殺人?當時的美國實際已經急紅了眼睛,他們在歐洲還在與蘇聯爭奪勢力範圍,東南亞那些美軍艦隊光顧過的地方英法也不消停,法國甚至準備大大咧咧的要回自己的越南殖民地,然後蘇聯對中國、朝鮮、日本北海道的覬覦又實在是個大麻煩,這直接影響到美國的戰後佈局。

那麼怎麼辦呢?在盟軍的地圖上,連如何攻擊佔領日本其實都劃分好了。比如北海道,這裡是蘇聯“預定”的地方。也就是說,如果美國速度不夠快,就會在戰後喪失掉許多的利益。反過來,只要速度夠快,把日本一口包圓了,然後徹底奠定戰後勢力範圍,任誰罵街都沒辦法,全都是我美國的。

所以,蘇聯一出兵,美國馬上在當天把原子彈扔了。

如此,美國還容得你日本天皇和政府嘰嘰歪歪的談條件嗎?杜魯門是靠羅斯福駕崩才從副總統位子上轉正的,他難道不想幹出豐功偉績?如果為了長時間與日本嘰歪,拖了戰略的後腿,又因為對日作戰付出太多人命,人民一懷念羅斯福總統,豈不是把你杜魯門給比下去了?

所以美國核爆日本,真的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得出的結果。核彈的目的就是震懾,靠巨大的殺傷和兇猛的威能來震懾,不僅震懾日本政府,敦促其快速投降,同時也是對蘇聯的震懾,對盟軍日漸離心離德陣營的震懾。

既然是震懾,殺人多與殺人少有區別麼?反正連帶這還要消耗日本的戰爭潛力,那麼不如殺狠一點,不驚天動地,如何震懾群雄?你要是在北海道爆破,炸完一個札幌,再隨便找個小縣炸掉,死幾個鳥人,別人還以為原子彈沒啥了不起,這樣有用嗎?

所以,要核爆就要在日本的中心繁華地帶核爆。如果不是美國人還要找天皇談判,還需要日本政府趕緊組織投降,如果不是李梅火攻已經把東京燒得都躲在掩體裡,東京肯定是逃不過原子彈的。日本人的血肉,就是原子彈最震撼的表達,就是美國人武力的最高宣言!

故而美國人找了廣島和長崎,沒別的原因,就因為這倆地方沒有被李梅火攻荼毒過,李梅燒了日本近百座城市,唯獨這兩個地方躲過了。這樣相對完整的城市是最好不過的核武器試驗場,蒐集核爆殺傷數據也更好是不是?

所以,核彈炸日本,日本只是個可憐的祭品罷了,祭品不肥,能讓美國掙到霸權麼?


王司徒老百科


這個問題也是經常討論的,美國為何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沒有在其他地方?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廣島長崎是日本的重工業基地所在,想要摧毀日本的鬥志,必須從七寸開始打,其實這裡面也有著許多不為之人的故事,我們慢慢來講。

為什麼在日本投放

1945年8月,美國投下原子彈,在廣島造成14萬人,在長崎造成7萬人死亡。現在電影中動不動就會出現“核平”的場景,而真正在現實中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只有美國。二戰末期,美國與日本交戰,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 美國想要儘快的迫使日本投降,於是採用了剛剛研發出來的原子彈來對付日本。這裡可以推測的是:如果日本早些投降,估計也不會遭受到原子彈的打擊。所以,這裡就是投放原子彈的初衷之一:迫使日本投降。

當時戰局是對日本不利的,但是日本依然冥頑不靈的想要進行“本土決戰”。當時日本的海陸空幾乎都被美國控制,沖繩同樣處於美國的佔領之下。(這裡是不在沖繩投放原子彈的原因之一,當時已經被美國佔領)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只是甕中之鱉,投降是早晚的事情。

為何在廣島長崎投放?

關於這個原因,現在也是眾說紛紜,按照我的理解主要有下面幾個:

  • 廣島和長崎並未像東京大阪那樣遭到美軍的轟炸,是作為實驗新炸彈的良好地方;
  • 廣島被稱為日本的“軍都”,很遺憾,我並沒有找到二戰時廣島日本軍隊設施的整體佈置圖,但是我找到下面的圖,是原子彈爆炸的正下方。

上圖是1945年7月25日由美軍拍下來的廣島場景,拍攝這裡是有原因的,把這張圖劃分以後,就是下面的圖:

從這個圖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個地方是日本的兵營所在,也是彈藥庫、醫院、學校所在之地,可以說是日本的大後方!

  • 廣島是日本重工業集聚之地,轟炸這裡更能摧毀日本人的野心;

說一個題外話,日本軍需產業TOP10是下面的企業:

三菱重工業、川崎重工、三菱電機等大公司都在廣島有工廠。這些有些現在依然也在,有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查一下,不過三菱重工的廣島工廠,其主頁不是隨便能夠訪問的,需要登陸權限才能夠訪問。

  • 廣島沒有聯合軍隊的大型俘虜收容所;

1942年5月,日本為了解決國內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將一部分俘虜移到日本,在函館、東京、大阪、福岡設立了4個俘虜收容所。特別是在阪神地區的礦山處,現在依然可以看到收容所的遺址。

  • 決定廣島命運的“好天氣”

在廣島投放原子彈的決定是在1945年7月25日正式下達的,8月3日有資料記載除廣島以外,小倉、新潟、長崎也是備選地。投放原子彈當時最具有信賴性的方式是“目視投放”,1945年8月6日清晨,美軍的氣象觀測飛機飛向了廣島、長崎、小倉,之後搭載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升空。根據氣象分析,氣象條件最好的就是:廣島。

從未被考慮過的沖繩

實際上,沖繩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除了當時被美軍佔領以外,其地位在日本人心中並不高,即便是轟炸,也不會對日本造成太大的損傷。說到這裡,我們就聊一聊當時選定轟炸目標的那些事情。

1945年初,美軍曾經統計了一份空襲資料,上圖是翻譯成日文版的資料。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第①階梯的城市,是日本的主要大城市,美軍的空襲已經對此造成了很大的損害。而第②分組的城市,其損害率小,但是人口多。京都和廣島,在1945年5月的原子彈投放會議之上,被分為“AA級目標”。

上圖是第二次原子彈投放會議的資料,除了京都和廣島之外,又追加了兩個城市:小倉和橫濱。然而,第一目標依然是京都!

然而,在後面的會議之上,京都被排除在外。斜線部分是京都排除在外的時間段,7月21日後,就沒有考慮過京都了。所以,城市就剩下了五個:廣島,小倉,新潟、長崎、橫濱。最終選擇是:8月6日廣島,8月9日長崎!

結束語

投放原子彈對於當時的美國,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只是將原子彈投放在哪裡,是一個有藝術的決定。又想讓日本人看到原子彈的威力,有不想讓日本人繼續負隅頑抗,所以從物質和精神上需要對日本人進行多層的打擊!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要收取二維碼使用費?真相究竟如何!》

《日本“長安”:國人趨之若鶩,日本人卻逐漸逃離!》

《日本兒童書在中國爆賣,本國書店卻持續破產!》


日本二三事


那原子彈用於實戰就完全缺乏了它的意義了。

問你一句啊,為什麼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知道緣散威力以後還是要向日本使用原子彈的?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曾經說過,我是一個屠夫,我是一個罪人,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杜魯門就告訴他,比誰罪孽深厚,你別給我在那裡開玩笑,要跟我手上的鮮血去比嗎?

美國總統杜魯門說這句話,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在原子彈首先被成功引爆的第一天,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希望把原子彈扔給小日本兒嚐嚐,但是這個時候原子彈巨大的威力確實讓當時很多人都感到忌憚,這個東西是要犯戰爭罪的,所以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意思就是能夠不使用就不使用這玩意兒,用了以後才容易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何必呢?

但是進攻沖繩島的時候,美軍總共傷亡64000多人,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比例,與此同時,美國前線的將領麥克阿瑟給美國國會的報告,就是如果想要按照這個傷亡比例拿下日本本土100萬人的傷亡,你先給我預備著,美國人頭疼的問題,並不是說100萬人的傷亡問題,人嘛,戰爭的時候哪有不死人的,關鍵問題就是如果這個時候美國長期的在日本本州島跟日本人僵持著,前蘇聯進軍中國東北,拿下朝鮮半島,甚至染指日本本州島,那麼前蘇聯的太平洋艦隊將會出入太平洋境內,沒有任何壓力,美國人組建的第一第二島鏈瞬間蕩然無存。

所以美國人必須要快速結束戰爭,至少要在前蘇聯沒有大規模的投入遠東軍事力量的時候結束戰爭,讓日本人最起碼像美國人投向美國,徹底掌控日本,組建第一,第二島鏈。

也就是說原子彈這個巴掌打下去,要打的日本人藤要打的,日本人還嗷嗷亂叫,要把日本人徹底的抹殺掉,他要抵抗的決心。

怎樣才算是徹底的摧毀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打,當然就是殺人了,而且是大規模的殺人。要讓這一次殺人事件在日本天皇的心裡面留下一個不可磨滅的陰影,(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因此選擇城市不能夠是一個偏僻的,偏遠的小城市,要選就選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城市,一顆原子彈下去,死他孃的十幾萬人的人城市!

效果那當然是拔群的好,原子彈的報告亦扔到日本天皇的桌子上,日本天皇立刻表示頭像,原本以為靠著這些愚蠢的國民可以給美國人增加傷亡,讓美國人跟他談判,但現在可能把原子彈這一顆扔下去,他自己活不活的下來都是一個沒準兒的事兒!

而且美國人也知道,以後這個原子彈要想用於實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威力太大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回允許你這樣無力氾濫的,所以兩顆原子彈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二的兩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這個實驗的數據太寶貴了,美國人曾經對投檔部隊做過精確要求,你扔在哪裡,準確度不能夠超過幾米,如果超過了這個數目,你別給我當飛行員,你趕緊給我滾蛋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軍的原子彈投彈的飛機在小倉上面飛了好幾圈兒,就是因為天氣原因,找不到準確的弱點,所以才選擇放棄了小倉而選擇去其他城市,包括現在在原子彈的紀念博物館裡面,曾經有一句話就這麼記載,如果那一天天氣晴朗,那究竟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所以原子彈為什麼要這麼扔,一方面要把日本人徹底給打醒了,要讓日本人感到疼,另一個方面則是為了珍貴的實驗數據,美國人可不會把日本人當人看,至少在戰爭期間,很多日本人的頭蓋骨或者是身體上的骨骼,都被參戰的美國士兵當做收藏品給真藏了起來!


漩渦鳴人yy


答案,美軍的腦子沒有注水。

如果原子彈的使用僅以警告對方,還要儘可能減少傷亡為原則,那麼不僅是極低效的使用方式,除了浪費外,更能證明美軍腦子出了問題了,如比理念完全違反了戰爭原則。

戰爭從來強調過,以減少敵方人員傷亡為目的,不管平民,還是軍人,相反以大量殺傷對方人員為根本原則。這一點在二戰時期,美軍以打擊敵人為優先項,為此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中,已經把德國的平民列為目標,對城市進行大規模轟炸。

美軍對日本的打擊也一樣採用對德的原則,對日本的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轟炸,尤其是1945年中期起,日本城市被大規模燒燬,既然已經以毀滅日本為目標,為什麼非要考慮原子彈減少人員傷亡呢?對打擊日本來說,原子彈威力更大一點,不等於說威力大了,就非要考慮自我減少破壞,那與美軍的目標相反了。

美軍使用原子彈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儘早的結束戰爭,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造成對手更大的傷亡,只有讓對手感覺到疼痛才能夠讓它放棄抵抗,所以美軍的行為毫無問題,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麥田軍事觀察


事實是,不要說把原子彈投到北海道,就算是美國把原子彈已經投到了日本的重要城市廣島,日本帝國主義也沒有立即投降,直到美國把第二枚原子彈投到了長崎,又造成了十幾萬人的傷亡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才嚇得立即投降。

所以,對頑固的日本帝國主義分子來說,美國真要把原子彈投放到北海道,日本帝國主義很可能會把美國人當傻B,不僅會繼續抵抗還會錯誤的認為美國在日本準備全民玉碎的時候已經慫了。

如果這樣,即便當時美國擁有摧毀整個日本的力量,也難以逼迫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

到時候美國只有兩個選擇:

  • 1,為了早日結束戰爭,接受日本人的停戰條件;
  • 2,不惜犧牲百萬盟軍,以常規力量登陸日本列島。

第一種選擇,意味著日本帝國主義不會遭到清算。

上到天皇下到普通軍國主義分子都不認為自己在這場戰爭中是失敗者,反而認為由於自己的拼死抵抗已經成功嚇阻了盟軍。更有甚者,日本的停戰條件很可能包括保有他們在明治維新以來所得到了大量利益,比如朝鮮半島繼續為日本領土,東北地區繼續為日本所有等,這對東亞人民來說非常不公平。

第二種選擇,意味著盟軍將會在日本列島繼續進行漫長浩大的戰爭。

盟軍雖說會死去百萬人,但是日本列島也會被炮火蹂躪一遍。要知道當時日本國內的工農業正處於崩潰狀態,大多數日本人不僅沒有裝備現代武器,他們甚至好多天已經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這樣的抵抗力量在盟軍強大的火力面前將會付出數以千萬的死亡。

想象一下,當手持竹槍的日本老百姓向盟軍陣地衝鋒的時候,盟軍自動武器全力開火,無數日本人像稻草一樣成片的被掃倒,是一個多麼慘烈的事情。

(描寫盟軍射擊的畫面)


可見,第一種選擇對東亞人民不公平,第二種選擇對雙方來說代價又太大。

所以,為了避免日本帝國主義誤判,為了減少日本人民和盟國軍人的損失,只有向日本的工業中心廣島投擲原子彈了。

1945年8月6日,一枚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彈在B-29轟炸機上投下,他的目標是日本的廣島市。原子彈在550米高空爆炸,釋放了相當於1.5萬噸TNT的能量,很快廣島變成了一片火海,7萬人死去。

<strong>

(擔任投彈任務的B-29轟炸機)

這是人類第一次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用於戰爭,也向日本帝國主義展示了盟軍強大的物理攻擊能力。

說實話,如果如題主認為只靠威懾就能迫使日本帝國主義投降,這枚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彈已經成功讓日本帝國主義認識到了盟軍的威懾力。

他們應該投降了!

可惜,對於頑固的日本帝國主義來說這樣的威懾還不夠。

原子彈投放後,日本帝國主義並沒有放棄對盟軍的抵抗行為,數千萬武裝起來的日本人依然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和盟軍戰鬥。設想一下,假如這枚“小男孩”沒有投到廣島,而是投到了人煙稀少的北海道,沒造成什麼傷害,是不是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更加微乎其微,並且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當成傻B!?


美國一看一枚原子彈對日本造成的打擊還不夠。只好啟用僅存的另一枚叫做“胖子”的原子彈。

“胖子”的目標是本來是小倉,因為當天天氣不好,執行任務時指揮官只好臨時把目標更改為長崎,小倉因此逃過一劫。“胖子”在長崎上空550米爆炸,造成了4萬人的直接死亡。

投完“胖子”之後,美國人心理也在打鼓,這是美國最後一枚原子彈了,要是萬一日本帝國主義在遭到打擊後繼續抵抗,那麼他們再也沒有原子彈對日本攻擊了。到那時,美國是接受日本的停戰條件,還是派出盟軍登陸日本就是一件非常難以選擇的難題了。

好在連續被原子彈大規模攻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終於嚇尿,以為美國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原子彈,認為繼續抵抗下去真的會全民玉碎,只好接受無條件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實,美軍對原子彈的使用就是在和日本打一場心理戰。

進入到二戰末期,日本帝國主義已經窮途末路,但是軍國主義分子試圖綁架全日本的人民逼迫盟軍就範。

而對於盟國來說,他們不是日本帝國主義那樣的野獸,他們充滿了人性,所以在對日本反擊的時候,考慮到了儘可能減少對日本平民的傷害,甚至就連古建築都在考慮的範圍內。

比如,盟軍在轟炸日本期間曾經灑下數千萬傳單,提前告知日本老百姓躲避炸彈;再比如梁思成建議美軍在轟炸日本期間不要摧毀古建築,並且對很多古建築的位置進行了標註。這一切換來了日本老百姓在轟炸期間能夠避免遭到大規模傷害,也保護了很多日本文物。

(這些日本古建築能夠在戰火中保存下來不是僥倖)

可惜啊,因此帶來的結果卻不太樂觀。日本帝國主義的一億玉碎計劃依然緊鑼密鼓的進行,甚至可以說這種計劃就是為了綁架日本老百姓給盟國示威。

所以,不得已盟國只能祭出原子彈大殺器,並且攻擊日本的工業城市,用事實告訴日本帝國主義,盟國不願意傷害日本老百姓,但是為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也會不惜一切代價。

通過對日本廣島和長崎的轟炸,日本帝國主義看到了盟國的決心,知道再抵抗下去真的會玉石俱焚,日本帝國主義軟弱的一面漏出來了。他們不敢真的和盟軍拼命,趕緊投降,恐怕盟軍再次投擲原子彈。

萬幸,這場心理戰盟軍贏了!

假如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會投擲原子彈嗎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會投下原子彈。

當時,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爆炸引起了一些白左的不適,進而向美國政府發出抗議。杜魯門做出了堅決的回答:對付野獸,就應該用野獸聽得懂的語言

只是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沒有原子彈了。於是,杜魯門指示相關部門,繼續製造原子彈,如果日本不投降,還會繼續把原子彈投放到日本上空。

(美國總統杜魯門)

以上!


歷史風暴


不可能投北海道,因為那是蘇軍的目標。再說了,美國人當時就是想用原子彈大大蘑菇嚇唬日本人。

沖繩戰役勝利後,美國製定了登陸日本本島的“風暴”計劃,第一步代號“奧林匹克”,打算在1945年11月,14個師33萬人從九州島登陸;第二步代號“小皇冠”,定於1946年3月從關東平原組織更大規模登陸。根據沖繩戰役的戰損比估算,美軍大約要犧牲100萬士兵才能完成征服作戰。這個數字讓美國朝野震動,在實施登陸前,美軍計劃用大規模無差別轟炸摧毀日本的抵抗意志。這裡要強調一下,大規模無差別轟炸首創者就是日本陸軍,在中國戰區首先使用。

1945年7月,原子彈試爆成功。美軍迫不及待把它用在了日本戰場上,轟炸目標選的都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旨在摧毀日本軍事工業與抵抗意志,儘快結束戰爭。當時美軍也就那麼兩三顆原子彈,不可能扔到荒無人煙的北海道,難道炸個煙花給日本人看嗎!還有人問,為什麼不轟炸東京呢?其實東京大轟炸雖然用的常規航空炸彈,但汽油彈威力不比原子彈差多少,東京大轟炸中日本傷亡20餘萬人,與兩次核轟炸傷亡之和持平。

雅爾塔會議中,美蘇雙方初步劃出了日本南北分治線,分治線以北為蘇軍戰區,以南為美軍戰區。在日本投降之前,美軍為了減少傷亡,迫切希望蘇聯儘快出兵。所以,美軍也不會跨區進行作戰。


紅龍軍團長


這與美國的戰略目標有關。美國對日使用原子彈是為了實現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目標,而日本當時正在積極準備以固守本州為目的的本土防禦,且本州的30萬日軍還有相當的戰鬥力。因此,投擲原子彈不只是要在心理上警告和震懾日本,更重要的是還要起到軍事打擊和摧毀的作用。原子彈投擲在北海道是很難起到這樣的作用的。原子彈是戰略性武器,它打擊的目標一定要是戰略性的,廣島是日本重要的製造業基地,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長崎作為日本的港口和海運中心,也是他們的經濟中心之一,它們都是重要的戰略目標,因此成了美國原子彈爆炸的目標。其實,在決定對日本投擲原子彈前,美國曾經考慮過公開展示在太平洋某島進行原子彈爆炸實驗的信息以震懾日本,但因擔心達不到迫使日本投降的目的而放棄。至於貧民的傷亡,美國只是以事先不好估計來解釋,日本作為戰敗國也只能忍氣吞聲。一旦世界格局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相信有人會站出來要說法。


港口有塊礁石叫關門咀


起因是應為美國本想做等河蚌相鬥魚翁得利來

但是日本人不管這麼多啊也可能有點自不量力啊轟炸了美國的珍珠島美國人就開始做不住了這時又成立了一個反法西斯聯盟這就開始了美國人制造原子彈轟炸日本的計劃!

但處於人道主義他沒有直接轟炸東京而是選擇了廣島長崎這兩個城市,不但加快了二戰的結束而且還給日本一個教訓!

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隨便發動戰爭,更不要使用核武器,

戰爭是勞命傷財的;請勿戰爭 愛好和平


運動達人健康你我


美國在戰爭中使用原子彈不是為了威懾,而是為了快速結束戰爭,日本到二戰後期已經徹底瘋了,各種神風特工隊的自殺式攻擊讓美國損失慘重,美國計算過,如果按常規武器計算,結束二戰美國至少還得損失五十萬軍隊和大量的武器裝備,這是美國難以接受的損失,所以當時才開發的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是為了快速結束戰爭,但是如果扔到無人區,震懾力是沒有多大的,想要讓敵人怕,就必須讓他知道疼,才有了美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的事件,也確實加速了二戰的結束


從心開始139629221


空投炸彈都是投到軍事目標上,這是戰爭的規則,轟炸平民是要受到國際譴責的。

廣島、長崎都有軍事目標,由於原子彈是首次使用,誰知道這顆炸彈竟然誤傷了平民,以後的戰爭中再也沒有用過原子彈。

美國在二戰中,部隊傷亡上百萬,死亡三十萬。把原子彈投在北海道,或者投到海里去,怎會有這麼便宜的事,戰爭是殘酷的,直到現在美國還佔領著日本的國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