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独有的吗?

meng0130


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趣,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欧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 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

这是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的。这也是当代学者季羡林所推崇的观点,“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北大的李零教授在《中国方术考》中认为,“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的传统,“天人分离”才是。 李零在《思想地图——中国地理的大视野》中写道,我是把“绝地天通”当天人分裂。我认为,欧洲和我国都有两界划分,这不是区别所在。真正区别是什么?是他们比我们更强调宗教,我们比他们更强调世俗。他们讲两界,强调的是天人沟通。天人沟通就是天人合一。政教合一就是它的实际体现。我国不一样,正好相反,政教是分开的。天人合一,人神交流,是大众和僧侣的事,政府以外的事。政府,官僚士大夫的世界,完全是世俗世界。中国的国家,是以人为中心,只管人,22不管天。天人合一只是局部,天人分裂才是整体。

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天人合一”和推演法的欠缺阻碍科学诞生,“近代科学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与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能把它合在一起。”



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在理解和评价上悬殊很大。有人认为,“天人合一”不仅是一根本性的哲学命题,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种思维模式。

有人将它看得很低,称之为人类幼稚阶段尚未能辨别“物”“我”限界时的原始浑沌思维形态, 或归之于诗人、艺术家在审美感受中的一时兴到之语,不具备真实的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哲学史上观念出现的甚早。《易经》中有:“易,所以会天道, 人道也”,《庄子齐 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 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 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北 宋张载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天人合一”。张载在其《正蒙乾称》里说:“因明致诚, 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石,但是儒家对“天”与“人”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天人合一”,而且还有“天人相分”。荀子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只谈“天人合一”不谈“天人相分”,对传统文化来说是很不全面的。 “天人合一”思想在最初的表达上是为政治服务。董仲舒“天人合一”到“天人感应”,用自然现象比附政治伦常和社会制度,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君权神授”论,其目的并不是要探求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而是借此来神化帝王,使人民“顺”服,并使人相信“规律”是不可改变的。



皇帝乃“真龙天子”, 强调“天”是最高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间统治者的权力是天之所授,因此历代帝王都以天子自居以此来使人们屈服于自己的统治也就间接地屈服于天道。

“天人合一”不可避免变成了帝王统治百姓愚弄大众的一种理论工具。 “天人合一”的观念中还有一大局限, 那就是强调万物共生、和谐, 而忽视客观对立和矛盾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 强调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 那么人类只能被动地顺应自然, 完全按照大自然的“意志”行事, 那么人的主观能动性势必会失去。既然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人就失去了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理由和原动力,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振宁说“天人合一”阻碍科学诞生了。



中华民族是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 所举多限于纸张、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所谓“四大发明”, 思想文化的贡献凤毛麟角影响很小。西方人说中国没有哲学更是让很多人心有不甘。西方文化遇到的危机,让中国很多学者感到东方文化崛起的希望。

钱穆称“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很多学者推波助澜,说什么“天人合一”引领世界思想,说什么“天人合一”是实现人类和谐乃至天人和解的中国智慧, 也是实现大同世界理想的中国智慧。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指出:“当 代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们,有些人每好谈天人合一 乃是中国思想的特征。其实这是一种无征不信、似 是而非之说。因为古今中外一切哲学讲到最后,没 有一家不是指向天人合一的,宇宙和人生最后终究 是要打成一片的,天道、人道终究不可能不是一以 贯之的。也可以说,凡不如此的,就不是 哲 学。问 题只在于每个人各有其不同的讲法,这就成为了不 同的哲学。”

“天人合一”思想不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西方也有这样的思想。随着近年来“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环境伦理”等学说的兴起, 西方社会在深刻反思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弊端后正在走向“人与自然(天)的和谐共生”。我们自己天天喊“天人合一”,可是污染却是触目惊心,生态危机前所未有。先把自己事情干好再说什么对人类的最大的贡献。


非常道毕延河


“天人舍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天人一体”、“天人之分”、“天人相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天人关系的过程中,非常重要、非常现实的是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明确人的责任和担当。这种定位更重要。人应当在应对当前的天灾人祸中,有大智慧、大胸怀、大气势,对天地万物负责,时人类自身负责。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天人观。“天人合一”与“人与自然和谐”有着密切关系。但“天人合一”不是“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等于“人与自然和谐”。有人将“天人合一”混同于“人与自然和谐”是不妥的,应该说是一种误会、误读、误解。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起源于人对自然万物的探索和认知,起源于人对地球乃至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是这种探索、思考和认知的人文结晶、理论硕果,是一种大智慧、大眼界、大境界。

  从遥远的历史世界走来,置身于现实世界,将“天人合一”与“现代文明”放在一起进行观照、透析和考量,用“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现代文明”提供思想理论资源,提供参照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其现代意义。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由于对“天”的蔑视、对“天”的“不尊”,无视“天”为何物,更缺少对“天人”关系的关注,甚者对“天人”关系的颠倒,以至于“天”对“火”予以严厉的惩罚频频发生,当今人类正无奈、被迫地尝其恶果,同时由于现实社会的功利倾向、实用倾向、近视倾向,这种态势并未得到或者说根本的改变。当然,人类无法穿越时空,回到较为理想的“天人合一”世界的原点~这是悖论。毕竟,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不管前途有着因“违天”而形成的多少恶果,受到了怎样的报复和惩罚,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一、“天人合一”说

  

  “天人合一”说,起源颇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它独特的架构和体系,在这方面,学界已有系统论述,我们不作复述。我们认为,讲“天人合一”,尤其要关注组成其说的三个方面,即“天人一体”、“天人之分”、“天人相参”,这三个层面既是递进的,又是重合的,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

  

  (一)“天人一体”

  “天人・体”是“天人合一”的基石。 浩瀚自然界,既有有生命物种存在,又有无生命物种存在。其动物物种、植物物种、矿物物种以及其他物种,难以计数。而在时空的进程中,一些物种退颓了,一些物种消亡了;一些物种进化了,一些新的物种诞生了。林林总总,来去往复,变化万状,令人目不暇接。

  但无论如何,都处在一体中。生在一体中,死在一体中;盛在一体中,衰在一体中;兴在一体中,亡在一体中。

  这一点,古圣哲早就宣示了。孟子日:“天地万物为一体”(《孟子・尽心上》)。程颢日:“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仁篇》)。张载日:“性者,万物之・源”,“万物虽多,其实一物。”(《正蒙・诚明》)王阳明日:“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一体者也。”(《大学问》)

  归结到最后,人是万物之・分子。就是:“天地是父母,万物是兄弟。”天人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或者没有你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无所谓你的关系。“天人_体”的基本理念,是对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这是人所以能发生,所以能演化、延衍、发展的前提。

  这种一体关系,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古人有精辟之论。‘吟夫,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多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礼记・中庸》)也就是说,天沐万物,地载万物,具体到山水所兴所生之物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亦沐人,地亦戴人;而山之草木禽兽、宝藏,水之水生物,均是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所以,荀子曰:“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荀子・致士》)这是“天人一体”、“天人相依”关系的生动、真实的写照。

  

  (二)“天人之分”

  这一观点,明确提出的主要是荀子。荀子日:“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荀子对“天人之分”这―观点有很高的评价,对认同明白这―观点的人,有很高的评价。

  有人认为,“天人之分”和“天人合一”是对立的,他们对“天人之分”的解读,与荀子“天人之分”的本来意涵是大相径庭的。荀子并不反对“天人合一”,相反,荀子的“天人之分”开拓了“天人合一”的思维范畴,深化了其理论层次,是极高明而精当的。所以我们认为,“天人之分”是“天人合一”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天人之分”这一部分,“天人合一”说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天人之分”,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天”和“人”各别,二是“天”和“人”不同,三是“天”和“人”分而不离。

  1.天人各别

  “分”,古人有云:“何谓‘分’?分犹职也。”(《礼记・礼运注》)

  天和人的职分、职能、功能有别,是有各自的特性、各自的职能的。

  荀子则日:“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天、地、人各有其职,各司其职,“分”才是正道,才是硬道理;不“分”,则谬矣。

  2.天人不同

  从“万物一体”或“天人・体”中抽象出“天人之分”的概念,从而生发天人不同,并由此出发,给人以“最为天下贵”的定义,不仅是形态的、现实的、生活的,而且是哲学高度的。“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荀子・天论》)荀子十分浅显地说明了天人不同,天人的区别。荀子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荀子运用“气”、“生”、“知”、“义”的一般概念一所以说一般,以当今科学发现而言,草木不能说完全“无知”,有的植物是肉食植物即是一例;而禽兽不能说完全“无义”,乌鸦反哺不能说无义,亦是一例一来区别水火、草木、禽兽、人类的不同,以浅显的生活认知,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不同”。荀子曰:“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荀子・礼论》)

  3.天人分而不离

  虽各有别,虽各“不同”,但由于处在“万物一体”或“天人一体”的意涵中,天人是相依相附的,是不可分离的,“天之所以为天,地之所以为地,人之所以为人,不相离者。”(《周易外传・系辞上》)这也是“和而不同”的原则。取一简单具体的例子,“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功。”(荀子・儒效》)善骑无马,善射无弓矢,离了一方,那是不能成其功的。   

  (三)“天人相参’

  “天人相参”是张载《正蒙-至当》里的话,儒家对此表述多矣。“圣人参与天地”(《礼记・礼运》),“天子者,与天地参,故能德配天地,兼利万物”(《礼记・经解》),‘上参天地”(《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等等。可见,“天人相参”,是儒家本能的、强烈的参与意识、人世精神的具体反映。而张载所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则把儒家的这种行为意识和精神取向和道德追求推向极致。

  在天人关系中,儒家主张积极参与。孟子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里指的是政治参与,而在天人关系中,穷、达是并不相干的。当然,这种参与不是盲目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是人“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正蒙・至当》)这是在正确把握天人关系基础上的,是正确把握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基础上的,是在顺应、运用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基础上的,即“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

  人恪守生态伦理之道,是有助于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据传夏禹时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人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西周时期,也有在特定时段“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的规定。(《伐崇令》)《淮南子》综之日: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这些战略决策,是值得后世永远铭记的。孑L子也提出了“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论语・子路》)的主张,捕鱼用钓具而不用网具,避免大量捕捞;不在鸟类夜宿时捕捉,一说不在岛类怀孕时捕获。甚至说:“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上述种种,都可看做圣人悲天悯物的关怀。先哲们恪守生态伦理的表述比比皆是。孟子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荀子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参与思想,更是人木三分。在这里,强本节用,养备动时,循道不贰,是人参于天地万物的重要途径,亦是利于天地万物共生共长的重要途径。反之,本荒用侈,养略动罕,倍道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富”,“不能使之全”,“不能使之去”,必然招致天惩罚,“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荀子・天论》)

  

  二、“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

  

  有“天人一体”、“天人之分”、“天人之参”,才是完整的“天人合一”。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不仅体现了天人关系,重要的是明确了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儒家认为:“故人者,天地之心也”(《礼记・礼运》),“唯人万物之灵”(《周易・秦誓上》),孔子目:“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圣治》),朱熹曰:‘‘人是天地中最灵之物”(《朱子语类》卷二中),荀子日:“最为天下贵世’(《荀子・王制》),董仲舒日:“人,超然万物之上”(《春秋繁露・天地阴阳》),等等。儒家已经肯定,“唯天地万物之母”(《周易・秦誓上》),人有赖于“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荀子・王制》)

  那么,关键在于,“超然于万物之上”、“万物之灵”、“天地中最灵之物”,应如何跻身在、自立在天地间,如何对待作为“父母”的天地,作为“兄弟”的万物呢?历史已经昭示,现实已在召唤。人既不可以不作为,不可以无作为,也不能满足于小有作为。当然,更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应该有战略思维,应该有大作为―_尤其是在当今社会。

  其一,人类必须尊重天地万物,应有虔诚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孝悌之心、亲爱之心、友善之心。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真正认天地为生我养我的父母,是让人类繁衍发展的父母;真正认万物是同胞兄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兄弟。想天地父母之想,思万物兄弟之思。

  而且要承认,人类对天地万物的认知,无论是感觉上的还是理论上的,无论形而上的还是形而下的,都是不全面的,不透彻的,甚至有的地方是片面的。在相当相当长的阶段,人类还会有许多难解的谜团,有许多困惑。在认识天地万物这一课题中,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文明,很重要的是表现为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文化需要、精神追求一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这种需要是天地万物赋予的,是自然界赋予的。这是从接受的层面讲的,前述“五”很重要。有了这“五心”,才能和天地万物为一体。

  其二,人类认知天地万物,是要把握其运行规律。荀子曰:“列星随旋,日月递��,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这就是大的规律,具体的呢?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做了巨大的努力,巨大的牺牲,去探索、把握天地万物的奥秘,去探索其规律,这很重要。惟其在不断探索、把握其生发、演进、衰亡、发展的进程中,人类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既不断满足人类无尽无穷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又使天地万物“得其和”,“得其养”,从而达到“生”、“成”的目的。

  不能违背规律。不能超越天地万物的接受能力、消纳能力、承受能力,而只能以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其能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天地万物顺利地发展。这应该是双赢,而不是零和游戏,更不是以摧残自然为代价,满足人的物欲、情欲。这是“天人合一”的重要意涵,包含着生动、鲜明的生态伦理思想,是理顺天人关系的道德底线。

  其三,人类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因为,人是万物g,-分子,人是超然万物之上的,是万物之灵。《易传・乾》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合,就是责任担当。而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录》),这个责任和担当,就是维护天地万物运行发展的自然性、完整性、连续性,也就是维护人类进化发展的自然性、完整性、连续性。竖看历史,横看现实,相当一个时期,由于人类有失责任和担当的义务,反而膨胀索取的权利,已经使自己面临困境。有识之士,已经用大量的事实,惊人的数据,描述了人对天地万物的摧残和破坏,许多物种一是兄弟啊一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我们在《坚持和而不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文中,已经指出了这种危险和困境。如全球气候变暖,由于气候变暖加剧了地球的沙漠化,危及世界沿海家园,导致生物物种变异,导致资源短缺。如:全球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实际上是万物生存环境污染,这对有生命的物种尤其危险和恐怖。

  又如贪婪的过度的开发和掠取。“过度的放牧,使草原荒漠;过度的采伐,使森林退化;过度的捕捞,使水产枯竭;过度的采掘,使资源短缺;过度的开发,使耕地流失……”科学家频频发出警告:“21世纪是一个危险的世纪!”“再过一世纪,人类能够幸存的把握只有50%。”而据英国《每日邮报》2010年8月9日报道,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再次发出警告,他说,如果人类不设法移民外星球,在200年内,人类将面临灭绝。

  200年,天地史上一瞬间,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和形势,人类真的应该把人类生存问题放到首位,把万物的生存放到首位。

  铁肩道义。搁置争议,放弃对抗。千万不要做果戈里笔下的高老头,在生命终结的时候,还要伸出吝啬的手指。全球同心,明确责任,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共同应对面临的危机和困境。向国际环保组织致敬!向绿色和平组织致敬!向动物保护组织致敬!他们走在了前面。

  其四,人类经过漫长的蒙昧时代,经过了漫长的野蛮时代,终于跨入了文明时代。随着人类对物质文明、文化文明、精神文明需要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增加了地球支出的物质成本。人类为持续生存、持续发展计,应该克制自身的贪欲,应该明白天地的承受能力,应该表现出大智慧、大胸怀、大气度,追求合理的途径。

  霍金指出的“走向太空”也许是重要途径。但是,利用高科技、利用全人类的努力,让地球仍然是我们的美好家园,恐怕是最理想的


袁天罡风水文化


我来回答一下,不好意思不请自来

首先可以肯定是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据我了解在我们的邻居印度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在印度并不叫天人合一,在印度教里叫做梵我合一下面我来解释下

中国的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最初由我国汉代儒家思想学家董仲舒提出,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是道家的基本思想

天人合一通俗点解释就是:人感受不到“自己“这个概念,脱离二元对立,因为自己已于世界融为一体,这时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修行在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指从物质意识产生一种单纯的觉知后逐渐修炼养成转化一切的状态,可保持觉知的时刻临在。这部分意识从物质到心智到灵魂到灵性再到本源的空性,后每一阶段是含摄与转化前一阶段的。是俗世间人类认为的灵魂境界的修炼的最高境界。

印度教的天人合一

梵是大我,梵无处不在,梵在物质世界中执取与五蕴,被五蕴蒙蔽了真如本性,从而误以为物质本身是所谓的我,人类平时的思想实际是一种意识的活动,它是被物质大脑所制约的,是被物质和俗世所熏染的,是低级的物质意思,通俗点讲就是你每天都在妄想症中度过。

印度教提倡修炼瑜伽。认为瑜伽可以吧神识从物质身体里抽出来,不在收五蕴物质的污染和制约,使其感受到真实世界。观看其他众生的心识,了解世界的本院,通俗的讲,印度人认为我们眼睛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假的,是被大脑欺骗的,只有灵魂脱离肉体你才能看到真实的世界。

总结下通俗讲中国和印度的天人合一都是本体论但是

中国的天人合一指的是自然本体,印度的就是精神本体,中国道教认为只有融入自然才能感受世界,就是人妖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讲征服或者被征服。印度教认为只有脱离世俗才能感受真实,天人合一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博弈,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是天人合一。

修炼到天人合一怎么修炼

首先小编肯定不会小编目前还在世俗中挣扎,但是要修炼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道教的天人合一我认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修仙之路,首先肯定要蔽弃世俗,不被红尘所侵染,就是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真正能用灵魂来理解,传说太上老君说过: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日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即使道是一自己为法。入道感受到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所遵循的道,理解并知道其真道,就是说你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悟道

2.印度教的天人合一首先你要先练瑜伽,因为印度教认为只有瑜伽才是可以吧精神抽离肉体,

你认为对吗?


远古荒灵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看来,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这个思想有着鲜明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国外即使有接近的思想,也必然和我们的“天人合一”相差十万八千里。

中国的文化是非常注重“内修”的,而老外基本上是“修表”,这就是差距,无法逾越。

看到题主的标题里,还顺带提问了“如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

那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天人合一”,这个其实我在之前的问答中已经解释过了。

何为天?

老子所说的“道”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天。

这个天不是老天爷,也不是上帝,而是这个自然世界无处不在的,不为个人意志所转移的,永远存在不会消亡的道法规律。

“天”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自然的规律,事物的发展趋势。

这个人也不是指个人。

“人”指的是人为的操作,个人的行动,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想法、行动。

天人合一

前面解释了“天”和“人”,那么就不难理解“天人合一”了。

也就是说要将自然规律和人为行动进行结合。

如果个人的行动符合自然规律,发展趋势,那么就是达到了“合一”的境界,可以称之为“天人合一”,反之,就是“逆天而行”了。

天人合一,在老子眼中,就是“无为而治”;在《易经》而言,就是“趋吉避凶”;儒家来说,即是“知仁合一”。

这些都是我们古人的精华思想,都是大智慧,希望朋友们都能用心体会。

如何做

至于说,如何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个属于有教无类,全靠个人修行了。

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悟性高的,看的高、看的透,想的也深邃,自然境界也高。

大多数人都是和無月一样的普通人,我们没有必要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从小事情入手,看明白小事情的趋势规律还是不难的,小到天冷了要加衣这种常识,稍微大些,比如摸透自己妻子的性格特点,遇到事情的时候懂得运用合理的方法去得到支持等等,都是“天人合一”。

做好了小事情,也许慢慢的,你就能做好大事情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人的组成成分都来自天,而且都带有天的信息。这是天人合一的第一个意思。

人的动皆为被动,只有天才是主动。天带着人动,人咋动拗不过天。这是天人合一的第二个意思。

人死身烂,回归于天。这是天人合一的第三个意思。

天即道,人得遵道而行。这是天人合一的第四个意思。

不知道外国有无这些意思。


太极拳玄机


“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然不是中国所独有。

这个思想在各个宗教和流派都有,只不过他们各自的说法不同罢了。

“天人合一”我换一个说法,大家就明白了。

那就是“人道合一”。

天在这里代表的就是道。

在印度,它被称为“梵我如一”;

在基督教,它被称为“与神(GOD)同在”;

在现代的灵性流派,也被称为“与宇宙意识合一”,简称“合一”。

怎么做到“天人合一”?

不管是什么宗教,什么流派,什么文化,

去除掉依附于它们之上的各种法门、技巧、术语、词汇、理论、烙印等等,

我归结到两个字:

无我!

没错,只要“无我”,你就可以做到!

这就是最终极的答案!


大道之光


论道求生,示易求存。

道者——探索变通求证务实之路!

伏羲仰观天象以明心,俯察地利乃见性,详参生死以见道,顺应人事乃取法。

绘制河图洛书——天地元始一气造化万物生死之规律!

以无上智慧示道于易,

以无上勇猛证道于理,

以发明万化术道于流,

以四情八德治道于世。

立文字而通话语,制五玄八音以合声闻,结网捕鱼,耕种五谷,圈养家畜等等,授民以生存之技,生活之艺。

开太乙玄门道家三教:人教,阐教,截教。

人者求完,阐者明理,截者取道。

人教至仁,阐教至德,截教妙术。

三教宗旨:

阐明人生求完正理,以至仁至德妙术截取大道一线生机!

推演九流之术:

星占相术遁医兵治艺——内涵万象,导民生向善,引民生向前!

分家而治,合群而理,演化国道——共治之道!

立君子之德,拥君称王,以统江山社稷,为民生谋福!

尊华胥氏为祖母,取夏天物产丰富之意,命名华夏——寓意繁荣昌盛!

以德治世——五行之中土为厚德,其性忍辱,其能载天,其位居中,其道守正——称名中国!

立易之初,趋吉避凶,使民得利益而生起信仰!

立教之初,修身养性,使民习正理而生起信念!

立法之初,导善归真,使民心悔悟而生起正行!

立国之初,治理民情,使民生无忧而生起幸福!

易道生华夏,易理治九州,易法济天下,易术渡众生!





道妙机神——玄门道医


老子讲的道是宇宙成因及真实相而不是哲学!不修道很难懂道任你世间学问再高也不解如来真实义!宇宙万物都是一体的,宇宙万物就是当人当下一念变现的!在最初没有宇宙万物时,连一片云一丝风都没有,那时就是一个念一个意识一个灵体存在!老子讲先天地而生,老子不知道它的父母是谁,也就是无始,佛祖说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子的!那个念动了起妄想了发出能量了,即老子讲的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能量振动才有了宇宙万物。佛法,道法,打坐,禅定,念佛都是在教人不起妄想,妄想不起了你的念不动了你就又回到本来处,道,佛,道佛就是能量。这宇宙万物就是佛说的众生一念妄想心变现而来!为什么说众生呢?是因为我们都是一体,其实宇宙万物就是一尊佛一个道一个念变现而来,我们都共用一个第八识也就是佛性。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不是平常理解的道,它不是道理的道,道即是一个能量团,一个念,一个意识,因能量无形无相却又真实存在,老子没办法形容它就强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道生一,本来的道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一念妄想起生出无,也就是那个道念起妄想了就是起心动念了,意念发出就是发出能量,意念也就是脑电波现在浙大学生用意念能控制小白鼠,证明意念是有能量,一念妄想起生无,无即是能量,无不是啥也没有的无,是因能量没有形相就叫它无,二生三,也就是无生有,能量振动生出粒子来,粒子即物质,物质有形有相就叫它有,三生万物,也就是有生万物,不同频率振动出不同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组成宇宙万物,老子怕人误会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说道不是平常的道,名字也不是平常的名字,道生一即道生无,无你不要理解为和啥也没有的无,无是能量,无名万物之始,也就是没有名字,说啥都是错的,无形无相的道是万物的开始,有名万物之母,能量振动出来的粒子就是物质,物质有形有相了可以叫出名字了,铁的频率振动出铁的粒子,石头的频率振动出石头粒子,不同频率振动出不同的粒子,不同的粒子组成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皆是由粒子组成也就是三生万物即有生万物,就是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讲的道是万物的成因及真实相也就是现在的基础物理学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是波时就是无,是粒子时就是有,波粒就是能量转物质,物质转能量。老子讲的道是物理学,老子讲的德是符合道的规律本性即是德,有德就是得道,德与道是精神物质的统一体,万物皆是能量振动出来的,让能量道生出宇宙万物的指令,念,就是你我他发出的妄想!这世界就是佛说的众生一念妄想心变现来的,因为我们都是一体的,就是老子讲的道生的,科学发现的能量振动出来的。万物都是一个道生一个念变现一个能量团振动出来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这才是圣人要讲的真实道。 去收印广法师讲解的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看懂悟后起修。


用户3975618840


佛陀如是说: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如来说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用户108118967449


天人合一,是我们的先贤发了太空、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从阴阳、五行到四季五气,太空、大自然和人体紧密相关,阴阳在太空中是太阳和月亮,在大自然中是风和雨露 ,在人类是分男女,在人体上是脏腑、气血和络。五行是太阳系的五大行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在大自然中是五色和五味,在人体是五脏和五音。随着太阳、月亮的自转和公转,大自然的气侯不断地出现变化,从而出现四季五气的节令和气侯,四季五气对人体五脏产生了影响。先贤把这些关系和影响引用到民族医学以后,发现不论从防病养生,还是断病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就传承下来了。春季木星当旺,太自然中就出现了木气,人体肝脏也属木,两木相遇形成了同性相劫,而人体之气远远小于大自然之气,所以中医认为春季应清养肝脏,清除肝火之热,养肝来抵抗大自然之气对肝脏的侵害,使肝不受损而不生病,以下各季、气同推。这是不是天人合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