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到底在什麼地方爆炸的?

淺夏32226


時間回到1964年的10月16日下午3:00,隨著在羅布泊的爆響,一朵烏雲漸漸的升上空中,標誌著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次原子彈爆炸實驗。



我們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技術的國家,也終於暫時擺脫了建國初期來自西方國家的排擠狀態。當時各國態度不一,但不管怎麼說,我們終於有了底氣。

原子彈計劃早已經醞釀許久

早在新中國成立兩個月左右,毛主席受邀訪問蘇聯。蘇聯安排我們的主席參觀了一些地方之後,又給我們放映了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紀錄片。

這是在赤裸裸的炫耀,但是我們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面咽。其實在新中國成立的前夕,我們就已經在謀劃原子彈,畢竟美國在日本投的兩顆原子彈的震撼性在那裡放著。

1949年我們拿出了一部分外匯,交給當時的留學生用來購買研究原子能的相關器材和書籍。在1950年的時候,我們又成立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由錢三強擔任所長。

當年研究所成立之後,迎來了一大批具有實幹精神的科學家。比如從外國留學歸來的楊承宗,就帶回來了10克的碳酸鋇鐳放射源,這可是研究原子彈的關鍵材料。

從筆尖到試驗場的困難

1955年的1月15日,毛主席召開了秘密會議,參加會議的除了重要領導人之外,還有像錢三強和李四光這樣的科學家。從參會的人員上來看,就說明了這次會議的不同尋常。


錢三強先是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向參會的人介紹了原子彈的基本原理。隨後李四光帶來了一塊鈾礦石,做了一些簡單的探測顯示操作。

這場會議整整開了4個小時,最後一致通過原子彈的研究工作。並且在第2年又成立了第三機械工業部,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展開了對於原子彈的研究。

由於當時中國一窮二白,只能向當時的老大哥蘇聯求助。我們也被迫簽訂了諸多不友好協議,才從蘇聯引進大量的科學家,共同投入到中國原子能的研究工作當中。

由於原子能研究工作涉及到保密、安全、交通等一系列的問題,最後決定把地點定在了青海的金銀灘這處人跡罕至的地方。當然並不僅僅是人跡罕至,還有著其他的一些考慮。

從大的方面來看,青海相對於內地比較遙遠。對於鄰國蘇聯來說,離的距離也不近。而且新疆與西藏地大物博,相當於內地的好幾個省加起來的面積,對於國界線來說,又離得比較遠。


而且這裡也是人跡罕至,就算是有意外發生也方便疏散人員。關鍵是距離西寧也不遠,就算是需要什麼物資,也可以很快的運送過來。因此才把地點選擇在了這裡。

1958年的冬天,第一批工作人員帶著物資來到了這裡,準備開始長期的工作。而由於此地的人跡罕至,也代表著這裡並不適合人居住。

由於海拔比較高,連水都難煮開,每天吃的飯都是半生不熟。而且天氣情況惡劣,狂風大沙的情況下,隨時都可能威脅到科研人員的生命安全。

再加上當時內地正處於三年大饑荒,對於工作人員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經過了三年的艱苦奮戰,總算在1962年暫時建造出來了大致的框架。

全民齊心爭口氣

與此同時在另外一邊,所有的人員不可能都等著基地的建設,還分出了一隊去尋找鈾礦資源,否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地質部門在剛開始成立了三支隊伍,但是面對中國地大物博的情況,就算是人數再多也是杯水車薪。急中生智下,終於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全民找礦煉鈾。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大躍進時期,鍊鋼鐵放衛星都是放在農民嘴頭上面的話。上面佈置下來的任務,就立刻調動了下面人的熱情。

許多地區成立了地質隊,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小半個中國的表層鈾礦都被翻了一遍。由於當時的技術比較落後,自然付出了相應的代價,最後只練出來了100多噸。

但是這100多噸的鈾礦,卻給我們的研發工作爭取了非常大的時間。一大批的科學家立刻投入到工作當中,鄧稼先告別了夫人,只是告訴他有任務。王淦昌隱姓埋名,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幹嘛。

當所有人都鼓足力氣要大幹一場的時候,突然一盆冷水澆了下來。由於赫魯曉夫提出來的一系列無理要求,被我們拒絕之後。他一氣之下撤回了所有的專家,並且切斷了對於中國的幫助。

當時的時間是1959年的6月份,為了記住這件事情,我們把第1顆原子彈的計劃改名為596計劃。隨著蘇聯人員的抽走,也意味著我們將要面臨的是一片空白。

沒有計算器,我們只好靠著最古老的算盤,一個柱子一個珠子的撥,光是草稿紙堆滿了一屋子又一屋子。同時為了後面進一步的研究氫彈,我們選擇了內爆式原子彈,當然也意味著研究難度的加大。

青海研發基地,爆炸羅布泊

原子彈的原理是核裂變,但是內爆式能量不完全向內擴散。所以為了達到核裂變的要求,科學人員必須去找到最好的爆炸點。

而這個艱鉅的任務落在了陳能寬身上,跟著他一起的都是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子。因為當時的技術不成熟,使用的儀器也是最落後的。

比如說溶炸藥使用的竟然是茶水爐,這個茶水爐還是問護國寺買的。除此之外,我們還沒有金屬藥膜,只有找馬糞紙代替。用人工代替機器攪拌,隨之而來的則是有毒氣體的侵害。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科研人員一點點的去研究,去探索。從北京長城下的試驗場,到最後青海金銀灘。再到爆炸點——羅布泊。我們一點點的做大做強,終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962年基本上已經定型,而在1964年隨著青海上空的一聲巨響,中國原子彈爆炸的消息迅速傳向全世界。我們在第二天發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並且宣佈不再進行核試驗。


而研究基地明明在青海,為什麼最後選擇了羅布泊?

其實沒什麼好糾結的,因為羅布泊的人太少了,也可以避免爆炸後的各種問題。而且別小看了10月16日下午3:00,這個時間點不是隨便選的。

引爆原子彈很簡單,但是爆炸後的處理以及數據收集是一個問題。選擇時間點的不是什麼物理研究人員,而是氣象學家顧震潮,是他用五年時間算出來的最佳時間。

原來原子彈爆炸後,必須要求500米下的風向為西風,否則很有可能造成在場人員受到輻射。3000米以上風必須足夠大,大到出走蘑菇雲。避免蘑菇雲融入雨水,隨後落回地面汙染水源。

總之亂七八糟的東西加起來,造成了地址、時間上選擇的困難性。顧震潮用了五年時間測繪羅布泊上空的環境,才最終確定了這個時間。


史之策


關於我國原子彈研製、試驗和爆炸的基地共有三個,原子彈研製基地位於青海省海北西海鎮;原子彈試驗基地位於新疆馬蘭基地;原子彈爆炸地位於新疆羅布泊。其中馬蘭基地與羅布泊核保中心有數百公里距離。

上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進行的核威懾、核訛詐,我國認為,要反對核戰爭、打破核壟斷,就要擁有核武器。1956年,我國核武器技術發展的方陣確立;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彈反應堆,原子彈研製工作進展順利。

1959年,國際形勢風雲突變,次年八月,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帶走了重要圖紙,停止供應設備材料,給中國核彈研製工作造成了巨大損失和嚴重困難。在此緊要關頭,中央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眾多的科研人員表達了不信邪,不怕壓,勇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意志。

核武器的發展首先要選定核試驗基地。對於核試驗的地點,一開始是選定在甘肅敦煌西北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戈壁地帶,但是,由於敦煌地區的高空風向不理想,為了保證當地居民的安全,考察組對新疆的戈壁沙漠地區進行了空中勘察和現場勘察。經過認真的勘察與篩選,決定將核武器試驗基地定點在新疆羅布泊地區。

1960年,我國第一批特別工程部隊進入羅布泊,開始了中國第一個核試驗基地的過程建設。同時,在青海核武器研製基地,除保留部分骨幹力量繼續攻關其它尖端武器外,集中力量研製原子彈。研製基地補充了百名技術骨幹和數千名大中專畢業生。

廣大科研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環境下,憑著為國爭光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攻克無數難關經過反覆試驗論證,於1963年,提出了研製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

同時,新疆核武器試驗場合研製基地建成,內地的科研人員陸續遷往大西北,開始了研製原子彈的總攻階段。鄧稼先等科技理論家完成了理論設計;吳世法等進行了核爆物理試驗研究;錢三強等人進行了中子物理試驗研究;惠祝國等人進行了引爆控制研究;郭永懷等人進行結構設計方面的研究。

1964年,我國全面突破了原子彈技術難關,取得了原子彈研究方面的巨大成果。經過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進行了千百次試驗,同年中,原子彈爆轟模擬試驗成功。原子彈進入了最後的安裝階段,準備進行實彈爆炸試驗。

1964年10月14日,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被安裝在早已修建好的高達102米的核爆試驗鐵塔上,塔的頂端有一個純金屬的小屋,原子彈就被安裝在裡面。試驗指揮部就剩下最後兩項工作,一是核定計算結果;二是確定爆炸時間。

周召光等科學家經過一晝夜,對爆炸數據進行了核算,確實證明了爆炸成功率在99%以上。15日,中央下達了代號“投籃”的命令,內容是要把鈾和雷管與原子彈的其它部分裝配起來。對這些關鍵部件的安裝,只有五人參與進行。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彈爆炸進入最後的倒計時,鐵塔小組撤離了基地,千萬二十多公里外的試驗現場控制室。14時30分,主操作員韓雲梯按下了最後一個按鈕。

在一段短暫的寂靜之後,鐵塔迸發出強烈的耀眼的閃光,接著升騰起巨大的火球,衝擊波如同颶風般席捲開來,隨後,傳來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壯觀的蘑菇雲的出現,標誌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

因此,題主所說的青海地區,那是原子彈的研發基地,而原子彈的爆炸地點是新疆的羅布泊。


野史也是史




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不到,也就是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貢獻巨大。

新中國決定研製原子彈,是基於當時複雜的國際形勢,尤其是美國的核威脅而決定的戰略。1954年秋,我國最初發現有鈾礦,於是在第二年年初的會議上,毛澤東作出了中國要發展核工業的戰略決策,標誌著核工業建設的開始。

1956年,毛澤東對赫魯曉夫提出,蘇聯能否在製造核武器方面給中國以援助,對方沒有答應,後來又答應,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於是中國決定完全靠自己。

1963年3月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同年11月29日,鈾工廠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產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轟產生中子試驗成功,1964年1月14日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濃縮鈾,1964年6月6日,在青海研製基地,爆炸試驗了一顆準原子彈,取得理想的效果。

1964年10月14日,張愛萍在新疆核試驗基地向中國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全體成員宣佈中央的命令。1964年10月14日下午7時20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吊裝到羅布泊地區一個102米高的鐵塔頂部。1964年10月16日下午2時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人員按下原子彈起爆按鈕。

馬蘭基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羅布泊的西端,這裡是中國唯一的核試驗基地,而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東北部海晏縣境內的金銀灘草原上,當時確定為02工程,代號為XXZ或221廠,對外稱青海礦區。


震長


1964年10月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試驗場試爆成功,終於結束了我國沒有核武器的歷史,使我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以後第5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顆原子彈的代號為“596”,是為了紀念蘇聯方面在1959年6月終止援助我國的核武器研發項目這件事。

不過據相關檔案揭秘,這顆試爆的原子彈除了沒有裝載核材料以外,彈上的其他材料均是模擬原子彈真實爆炸時的實物。同時,相關部門為了保密,還給這枚原子彈取了一個隱晦的名字,叫做“邱(球)小姐”。

值得注意的是,原子彈試爆的地方雖然是新疆羅布泊,但研發基地卻是在青海省的“原子城”西海鎮,即我國核工業總公司的國營221廠,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都是從這裡研製出來的。

時間回到1959年~1960年,由於外交形勢惡化,蘇聯方面陸續將在華專家撤回國,並全面停止了幫助我國研發核武器的項目。為此,我國不得不痛定思痛,自行進行核武器的研發工作。根據蘇聯人所留下的部分圖紙以及大量未建設完成的核工廠,自強不息的中國科學家們不斷攻克難關,在青海基地開始了研發國產原子彈的漫長工作。

 

1963年3月,青海基地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第2年的1月份,首批合格的鈾—235出廠;第2年的4月份,裝配原子彈的核部件出廠,並開始裝配工作實驗。1964年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終於爆炸成功。

不過科學家們並沒有因此而鬆了一口氣……在不到3年後的1967年6月17日,我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從此,我國成為同時擁有原子彈、氫彈的核武器國家。如今雖然已經過去了50多個年頭,但老一輩科學家們艱苦奮鬥的精神依然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歷史的荒野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新疆羅布泊,隨著點爆命令的開啟,一顆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響聲震徹世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從此,洗刷了中國沒有核武器的歷史,標誌著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這並沒有錯,電影裡說在青海爆炸那是片面的,青海也的確曾經是核試驗基地,而且早在1964年6月6日,在青海研製基地,爆炸試驗了一顆準原子彈,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說這顆原子彈不是標準的原子彈,但是也為日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引爆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決定研製原子彈,是因為當時國際形式複雜,尤其是美國的核威脅。而決定的戰略。1954年初,我國首次發現鈾礦,在第二年年初,毛澤東提出了新中國要發展核工業的決策,這也標誌著新中國核武器工業的開端。




1956年,毛澤東問赫魯曉夫能否為新中國的熱武器研製提供幫助,一開始沒有回應,後來雖然答應了但是卻在幫助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1959年6月,大批的蘇聯專家退出了中國,帶走了一切的設備,為了對抗美國和蘇聯,中國於1959年6月發動“596工程”,在羅布泊周邊建立實驗基地並由旅美歸來的核武專家鄧稼先帶領團隊與自蘇聯援助的資料研發出核武,在1964年試爆第一枚核彈。


1963年3月中國自行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同年11月29日,鈾工廠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產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轟產生中子試驗成功,1964年1月14日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濃縮鈾,1964年6月6日,在青海研製基地,爆炸試驗了一顆準原子彈,取得理想的效果。位於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以北區域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鎮的中國“原子城”原稱“國營二二一廠”,1958年在這裡建設的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實驗和生產基地,先後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1964年10月14日,張愛萍在新疆核試驗基地向中國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全體成員宣佈中央的命令。1964年10月14日下午7時20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吊裝到羅布泊地區一個102米高的鐵塔頂部。1964年10月16日下午2時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人員按下原子彈起爆按鈕。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中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


鏡像宇宙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在羅布泊試爆成功的,但是研製工作是在青海經行的

1958年,中國鑑於國際安全形式決定研製核武器,在研發地點的選擇上初於對保密工作的需要,最終敲定選址在地理環境閉塞的青海戈壁灘。

同年,在青海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西北核武器研製基地。該基地位於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境內,總面積1170平方公里。在此後的30多年裡,先後研製成功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

直到到1995年,該基地才宣佈完全退役。

如今,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已發展成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西海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青海的原子能展覽館)

位於青海的原子能基地是中國的早期核武器的研發基地,但是這裡不適合做核爆實驗,核爆炸會對脆弱的雪域高原產生不可逆地巨大地傷害。

因此中國的核爆試驗場選在了新疆的羅布泊,這裡沙漠廣佈,人跡罕至,是核試驗的極佳場所。

(茫茫的羅布泊隔壁)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於羅布泊試驗場的596核子試驗中引爆第一枚核武器,這次核武器試驗大約測得了2.2萬噸爆炸當量的威力。從此,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核國家,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千佛山車神


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1964年10月16日在羅布泊爆炸成功的,這一點是沒什麼疑問的,羅布泊肯定是屬於新疆的。而當時研究原子彈研究基地是在青海,電影中有可能是想表達這一點。

羅布泊因為大部分地區都是無人區戈壁灘,所以被選定為原子彈爆炸試驗地。

而原子彈的主要研究基地是設置在青海的,這個基地位於青海湖不遠處的金銀灘,原本是一片荒無人煙的草原。當年因為國際環境非常不穩定,隨時有打仗的可能。中央就決定把重要的軍工項目以及重工業企業,都搬遷到中西部的三線無人區,以避免被敵人轟炸。其中就包括了原子彈、導彈、火箭、核潛艇等重要機密的項目。

原子彈的基地就選在了青海湖邊的草原上。隨著科研人員及其家屬的到來,這裡慢慢的發展成了一座小城,後來被稱為原子城。

當年原子彈的主要研發工作都是在這裡完成的,包括最後的爆炸試驗的安排指揮等工作。

無問西東這部電影中也簡單的提到了一點這些背景,黃曉明他們就是步行跋涉穿過了戈壁灘來到的基地。


漂浮菌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的試驗場爆炸。

爆炸的地點在圖中紅點處。

從1945年8月19日至原子彈爆炸我們整整做了19年的工作。


至於說羅布泊是青海的事情應該是一些人的口誤罷了,別太糾結。不過羅布泊離青海也就120多公里的直線距離,即便說錯了也沒太大關係。

如果單單從地質學上來說羅布泊卻更像是青海省的大部分地質地貌,層積的雲母狀地貌特徵在早些年的青海湖也出現過。

坦白下電影《無問東西》W君還沒看過,不能對電影裡面的細緻對白做太多評價。


軍武數據庫


我國第一個原子彈代號“596”,於1964年在新疆羅布泊試爆成功。但是,原子彈的研發地是在青海省的“原子城”西海鎮!

該鎮的前身是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原國營221廠,這是一片神秘禁區,是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研製基地,

電影中,黃曉明演的男主,也是去青海西海鎮支援原子彈研製的。不過,導演在處理鏡頭的時候,有誤導觀眾傾向。鏡頭先是一個鐵塔,標示“青海”。緊接著就是爆炸鏡頭。當時,我也以為原子彈是在青海爆炸的。導演真牛!

第一枚原子彈代號叫“596”,是為了紀念1959年6月。這年6月,蘇聯單方面撤銷了援助我國研製核武器的合同,撤走了全部專家。同時,為了保密,第一枚爆炸的原子彈,還有一個密語代號“邱(球)小姐”(實際用的是“老邱”)。

核試驗場區向北京報告的明密語對照表:

正式爆炸試驗的原子彈,密語為老邱;原子彈裝配,密語為穿衣;原子彈在裝配間,密語為住下房;原子彈在塔上密閉工作間,密語為住上房;原子彈插接雷管,密語為梳辮子;氣象的密語為血壓;原子彈啟爆的時間,密語為零時。

同時,領導也有代號:主席爺爺是87號,劉少奇是88號,周爺爺是82號,賀龍是83號,聶榮臻是84號,羅瑞卿是85號。

(文|勇戰王聊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