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孙二娘战死,武松为何痛哭流涕?文化小说如何描述的?

小土豆说历史


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就算下雨也是一种美,做人何必撑得那么狼狈!



武松听到孙二娘战死的消息后大哭一场,是他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的缘故。

武松看上去冷酷无情,是一个心狠手辣,杀人无算的狠人,甚至说翻脸就翻脸。在梁山泊组织的第一届菊花大会上,当他听到宋江又在唱起招安的调调时,第一个站起来反对,说话不留一点面子: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要知道,武松可是第一个让宋江主动有意要结拜的人,两人原来的关系很不一般。可武松该翻脸时还是照样翻脸。

但是,他恩怨分明,对于自己真正的兄弟,朋友,帮助过自己的人,又是是饱含着深情的。特别是对于孙二娘,更有一种别样的感情。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第一次在十字坡相遇时的情景。


那时的孙二娘敞胸露怀,浓妆艳抹,就像个生活作风随便的风骚老板娘,还撩拨武松。武松知道她店里的猫腻,一时兴起,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的捉弄起孙二娘来。到最后,两人还有了肢体接触。

幸亏菜园子张青及时到来,化解了两人的尴尬局面,然后互感义气深重,武松,张青结拜为了兄弟,孙二娘自然而然的成了武松的大嫂。

这个大嫂可是真大嫂,不像潘金莲那样心术不正,总想和小叔子之间玩点儿暧昧。孙二娘对武松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而且在形象上画风突变,也忽然庄重起来。这让从小父母双亡的武松感到心里暖烘烘的。

最让武松感到家庭般温暖的情境是他血溅鸳鸯楼后,误打误撞下再一次来到十字坡张青,孙二娘的酒店。孙二娘不但为其制定了周密的跑路计划,并为武松设计了伴随其后半生的行者形象。当孙二娘亲手为武松披上那件行者的皂布直裰时,武松那颗冰冷的心肯定瞬间也被融化了……

孙二娘阵亡时,正是宋军和方腊之间的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此时,几乎每天都有梁山好汉阵亡,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直到消息真真切切的传到武松耳中,就像一根针扎到了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一样,即使他志如钢,意如铁,再也支撑不住了,嚎啕大哭起来 ……从此,世上可能还有朋友,兄弟,但是再也不会有亲人了……


而武松自己也断了一臂,他心灰意冷,正式遁入空门,在六合寺出家,安然度过余生,直到八十岁寿终正寝。

(以上内容是根据电视剧的剧情作答)


田获三狐


说实话,我一直不反对影视剧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因为有时候的确改编可以让影视剧更有感染力,逻辑上也更加说的通。但是改编这种事情,主要人物的精气神不要动,可以在行为事件上进行扩充,但如果一个人的精气神改编了,那样的改编会让人反感。

关于武松与孙二娘的暧昧关系,历来就有很多说法,但其实都不足为信。很多人就会拿武松与孙二娘第一次相遇时候的情景来说事,但是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首先来说,影视剧里的孙二娘都大大美化了,哪怕是梁丽版本,最接近原著形象那一版,人物也要比书中描述的好看的多。原著里的孙二娘又丑又壮,如果你朴素点倒也能看,偏偏又格外爱打扮,浓妆艳抹,坦胸漏乳,这样的形象十个男人十个看了要恶心。这样的孙二娘靠卖人肉包子过活,恶名远播。武松路过这里的时候,就想着教训一下这个恶人。

果然,路过的时候,武松先是言语挑衅,后来假装被迷晕,最后直接压住了孙二娘。这里的动作看起来似乎有些暧昧,实际上是生死相搏,如果孙二娘拼命反抗的话,她估计当场就被武松打死了。好在孙二娘是个识时务的主,一看苗头不对赶紧求饶,张青也及时赶了回来,孙二娘这才侥幸逃脱。

拿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一段描写的确有点情欲的意思在里面,但是如果结合整部水浒来看,实际上就是单纯的武松想要教训孙二娘罢了。水浒里面有个论调,就是好汉无妻。像最顶级的好汉是武松鲁智深,他俩一个和尚一个行者,尽管吃酒喝肉,但是算半个出家人,不近女色。老大宋江老二卢俊义虽然有过女人,但是都不放心上,所以都被绿了,后来杀女人上梁山。老三吴用老四公孙胜终生不娶。梁山以前的老大晁盖为了修炼武艺,不近女色。也就说,梁山上有头有脸的好汉都是跟女色绝缘的。只有像王英那样猥琐没志气的角色才会见了女人拔不动腿,被人瞧不起。武松显然是作者最中意的角色之一,被后人评价为天人,这样的好汉如何能够女色扯上关系呢。

有人说不对,武松虽然拒绝了嫂子潘金莲,但是武松还有个个女人叫玉兰,当时张都监要赐给他,武松不是也没拒绝吗。其实那个时候武松是戴罪之身,刚刚从风光的武都头变成了杀人犯,武松特别憋屈,他特别渴望翻身。这时候突然受到张都监的眷顾,自然十分高兴,张都监说什么就是什么,要给他美女他也不好反驳,就算那时候都监给他一个丑八怪,他也丝毫不会在意的。后来武松知道自己被张都监所骗,还不是一个不拉的把他们全杀了,哪有半点情意。武松对于女人,可以说是铁石心肠的。

但是呢,抛开男女关系,武松对对他好的人,绝对也是掏心掏肺的。自打第一次不打不相识以后,武松就与孙二娘夫妇结为兄弟,这张青倒也罢了,拿武松就是亲弟弟一般,那孙二娘对武松也特别好,在对待武松的问题上,她甚至表现出她少有的女人的细心。比如在武松血溅鸳鸯楼以后,武松被高价悬赏,孙二娘怕他败露行踪,把他好好打扮一番,从一个杀人武松变成了一个头陀,对于孙张二人,武松是很感激的。

然而,水浒里面对于次要人物,在招安之前,有些人描述还蛮多的,比如说张青孙二娘有大量动作语言描写,但是招安以后存在感就弱多了。最后他们的死仅仅半句话就交代了。至于武松对于他们死后的反应,作者真的没空交代啊,痛哭流涕啥的就更没有了。

老版水浒电视剧对这个进行了改编,里面孙二娘为了替武松挡排刺而死,武松自然悲痛万分,毕竟人家为他而死。这样的改编我倒觉得还蛮合理的,在原著里,孙二娘的确对武松表现出亲姐姐一般的关爱,而且武松年龄上虽然是小弟,但却是英雄,是他们在梁山的靠山,孙二娘有孺慕之情不足为奇。你为我死,我为你哭,这里表现的更多的是兄弟义气,是亲情,而且让电视剧情节更有张力,这样的改编是不错的。


但是在有一版电视剧武松里面,最后张青死了,孙二娘武松走到了一起,那就是太扯淡了,这样的改编看了让人尴尬难受。


一览众河小


孙二娘这个人,很重义气,相貌打扮却很粗犷:

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见那妇人如何?

这是武松和孙二娘第一次见面是的装扮,那时武松还是个戴罪之人,和孙二娘不打不相识,加上自己的丈夫张青,三人一同结拜,感情好得不得了。

后来三人同上梁山落草为寇,感情也是十分要好,宋江带梁山泊好汉被朝廷招安之后,孙二娘在攻打方腊的时候战死,武松为何痛哭,其实原因很简单,且听我慢慢道来。

孙二娘是替武松死的

在旧版中,孙二娘和武松一同去攻打方腊,丈夫张青很早之前就战死了,孙二娘报仇心切,和武松一同被敌人包围。

在冲出重围的过程中,中了陷阱,眼看武松要被上面的筏子打中,孙二娘推开了武松,自己却被筏子打在背上,一名呜呼。

孙二娘救了武松一命,他能不痛哭流涕吗?他们认识这么久,孙二娘对武松就如同自己的亲弟弟一般,不仅帮他缝衣服,还给银子,后来又要去救他,这份情意,早就超过了亲姐弟。

孙二娘为了救武松而死,武松更多的是一份自责和感激。孙二娘为人极讲究义气,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新版中,孙二娘是和丈夫张青一起死的,其实我更喜欢旧版,把她和武松的姐弟情意描写得十分生动,武松对这位老大姐也是十分的敬重,他俩性格本就相近,应了那句老话: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金庸的小迷弟丶


把武松在上山视为亲人的人只有三位,分别是施恩、张青、孙二娘,而这三人皆阵亡于江南,只有施恩死的时候武松大哭了一场,而张青和孙二娘死的时候武松已经断臂,这个时候的武松心态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颇有大彻大悟之感,什么儿女情长,对他来说都已经淡漠了。

施公对于武松有着特别的照顾,但对于这三个“小跟班”施公给他们安排结局时就很凑合了。施恩在打常熟时不小心淹死,孙二娘死于杜微的飞刀下,张青更可悲,施公就用一句死于乱军就把他交代了,简直一点面子也不给啊。而武松在胜利前夕被包道乙斩断胳膊,后来就一直在养伤,所以他也没机会第一时间知道哥嫂的阵亡消息了,施公自然也没必要去对武松进行心理描写了。

施公口口声声说梁山头领都是好汉,其实他在对一些“恶人”的处理上也丝毫不手软,比如像以张青、孙二娘为首的黑店主人就不会给他们善终的结局。同样的,朱贵、朱富得瘟疫病死了,李立在清溪县重伤而亡了。而做正经买卖的孙新、顾大嫂则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孙二娘的结局都不同。98版水浒中孙二娘为了推开险些中陷阱的武松,自己被南军的顶板压死;新水浒中孙二娘和张青则被方腊双杀,要知道原著中方腊可不是什么功夫高手,新水浒的编剧这是要上天啊;还有一部名字就叫武松的连续剧,这剧中把张青刻画成了一个窝囊废,并非孙二娘对武松一见钟情,征方腊张青死了孙二娘存活。在后来宋江等人被整死后,武松和孙二娘乔装打扮杀了高俅,最终武松也没出家,和孙二娘结为夫妇,从此不知所踪。

这个改写就有点太夸张了…

总之孙二娘不是什么正面形象,害人无数的她也不配好汉之称,无止境的明褒暗贬,这就是《水浒传》的高明之处了。


你在孙二娘身上闻到的不会是香味,而是血腥味。


逻辑文史游


小说里并没有描述孙二娘战死后武松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出武松肯定是伤心的。

武松痛哭流涕是电视剧里的剧情,很合理,也丰富了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

我来说说题主为什么这么提问和电视剧为什么这么改编。

水浒作者对中国人的男女观念的反抗。

题主这个问题,让人一看第一印象就是武松和二娘有暧昧。

没办法,我们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都这毛病。东方文化中男女之间要是不玩点暧昧,都对不起观众。

自从人类懂得拿树叶遮住下体开始,男女都故事就开始了。这也是没办法,特别相熟的男女之间有友谊吗?绝对有。有暧昧吗?也绝对有。

男女有别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个“男女大防”,防啥?不言而喻。可人类天生的好奇心和反抗精神决定了,你越是防什么越是来什么,好像墨菲定律就是说这个。

尤其在古代,在水浒传小说成书的年代,汉族的文化刚刚摆脱异族的统治,又正慢慢把自己陷进理学的牛犄角中。

水浒传是什么小说?古代被禁止的小说,作者就属于有文化的愤青,你越是不让我说什么,我就偏写什么。于是水浒传,无数的痴女被不解风情的好汉一刀剁了,还有几个会武艺的老娘们和男人们成哥们了。

孙二娘就是其中一个。要说这个老娘们,哦,不,是小娘子,也是真性情。不顺眼的剁了卖包子,顺眼的结为异性兄弟,比你妈对你都好。这一形象,一改中国传统文化中“红酥手”、“知否,知否”的多愁善感娇滴滴女性人物设定,让读者眼前一亮。

电视剧里为什么这么改呢?

我们看看武松,这哥们真是个苦命的人儿啊。从小相依为命的哥哥被爱自己的嫂嫂给药死了,自己坐牢苦尽甘来得了个女子,发现了阴谋,自己杀了眼全给宰了。

武松是个“独狼”,不是他自己想独,是命运剥夺了他的亲情和爱情。于是,武松哥哥只能从友情中获取自己所剩无几的人性,从友情中保持自己不会被“野兽”占据全部。

可是他遇到的人是什么样呢?柴进,宋江之流的都是在施舍、怜悯,利用自己,只有鲁智深、孙二娘夫妇是真心对自己好。

武松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拼了命的对自己好的人好。可惜他最后看清了宋江之辈,所以尽了义气之后没有回去“同富贵”。

武松从小没有父母,他对孙二娘的感情更像是恋母情结。孙二娘在这个小兄弟面前,也是像“长嫂如母”,从生活的细节处关心武松。

武松是水浒传中人性描写最好的一个,他其实是游走在人性善恶边缘的人物。

孙二娘战死了,死在他面前,死在一场对他而言毫无意义的战争中。被朝廷招安后,梁山兄弟们的种种,让他心中的家没了,孙二娘战死后,他心中的亲情也没有了。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变为野兽。在尽义之后,他选择了六合寺。

因为他记得,当年是那个像母亲一样的女人,给他穿上了行者的衣裳,穿上了,就是一辈子。


风舞鹰翎


武松和孙二娘、张青夫妇在水浒传里面有很多描述,武松在水浒传里大致的路线:受伤出场在柴进家里做客(其实养伤),遇见宋江,拜为哥哥(为后期上梁山做铺垫)。身体痊愈后,回郓城省亲。路过阳谷县,三碗不过岗。成为打虎英雄,因而受阳谷县委的赏识,成为浦头。加上在阳谷县遇到了武大郎。后知道在老家受人欺负,在阳谷租房卖饼。武松就留在了阳谷县,后武大被毒死,武松打死西门庆和潘金莲。发配充军,在路上遇到孙二娘和张青。成为兄弟。后去二龙山落草,在路上遇到施恩,帮施恩打走了蒋门神。两人成为兄弟(后来施恩打方腊战死,武松哭了,再次哭就是孙二娘死时)。后来蒋门神和一个团练教头陷害武松,在鸳鸯楼武松打死他两。和施恩去二龙山了(找鲁智深当了二把手)。后来宋江攻打祝家庄时归顺梁山泊。在梁山泊和孙二娘再次相遇,但只是轻描淡写,后来攻打大辽,没多大战功,南下攻打方腊,才方显本领。张青(没什么能耐)死后,孙二娘在水浒传小说里没死,封了一个地方的郡君。武松断臂成为一个清真庙的祖师,小说里没有暧昧的描述。都得到了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