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摩尼竟然不反對吃葷,提出禁止吃葷的是他的堂兄弟!

前言

在最早的佛教裡對於吃肉其實是不反對的,甚至有時候還提倡吃肉。釋迦摩尼最先的時候也是反對全素食的,而且他提倡的信徒的最基本的戒律,也就是五戒,也沒有不吃肉這一項。而中國的佛教從佛教的傳入來說也是有啥吃啥。而中國漢傳佛教的信徒吃素的傳統,也是從梁武帝開始的,所以佛教這個吃素的傳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釋迦摩尼竟然不反對吃葷,提出禁止吃葷的是他的堂兄弟!

釋迦摩尼六年的居住,得到沒有執著心就好,不必挑食。

釋迦摩尼在當年修習佛教的,釋迦牟尼以及他創立的佛教秉持的是中道,也就是不走極端。釋迦牟尼在當年是一個苦修的人,在經過長達六年的苦修之後,依然得不到真正的正果,隨後他得出了他的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思想就跟不上,影響到了大腦智慧的增長。因此對於釋迦摩尼來說他是不反對吃肉的,而且還教導他的弟子在生活中隨性就好沒有必要執著於一點,不用挑食。釋迦摩尼有自己的一套修行方法,他講究循序漸進,不能追求極端,在生活中,世界裡慢慢感悟,用智慧和思想來修行佛法。所以釋迦摩尼反對極端的苦修和對肉體的摧殘。不論是釋迦摩尼還是最早期的佛教組織都是不反對吃葷的,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來說,那裡的僧侶完全是靠化緣為生,自己沒有任何的生產,一邊修行,一邊靠著信徒的提供的飲食為生。在這裡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淨肉,在信徒提供的飲食裡不免有肉的存在,所以佛教在這裡的說法就是有肉吃肉,有飯吃飯,有啥吃啥。而釋迦摩尼的《藏律》有一個關於吃肉的規定就是,出家人外出化緣,不能因為各種原因拒絕化來的飯菜,但如果有肉食,則要保證是三淨肉,即不是自己殺得,不是因我殺的,沒聽見看見屠殺行為。所以說他只是提倡不殺生,沒有提倡不吃肉。而在佛教禁止的五葷是禁止可刺激慾望的五種刺激性調料。

釋迦摩尼竟然不反對吃葷,提出禁止吃葷的是他的堂兄弟!

吃素竟然和釋迦摩尼的堂兄提婆達多有關

提婆達多是釋迦摩尼的堂兄曾經是釋迦摩尼僧侶團的一員,但是因為個釋迦摩尼的意見不和所以退出了僧侶團另外成立的教團。其中提婆達多正是提倡不吃肉,他創的提婆達多五法裡面有著明確的記載:在《五分律》記載:1.不食鹽,2.不食酥乳,3.不食魚肉,4.乞食,5.春夏八月日露坐、冬四月日坐於草菴。在《四分律》記載:1.盡形壽乞食,2.盡形壽著糞掃衣,3.盡形壽露坐,4和5.盡形壽不食酥、鹽、魚與肉。在《十誦律》裡也有相關的記載。而隨著提婆達多在印度的教眾越來越多,想要加害佛教團,但是沒有成功,反而被自己害死了。傳說他死後因為他的提婆達多額的五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殺蓮華色比丘尼、十爪毒手。還有一種說法是破僧、傷佛、殺比丘尼這三逆,提婆達多被拉下地獄。

釋迦摩尼竟然不反對吃葷,提出禁止吃葷的是他的堂兄弟!

中國漢傳佛教的吃素規定

其實中國僧人不吃肉的傳統和篤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公元五一一年召集諸沙門立誓永斷酒肉,並且用法律嚴令的形式公告,違者嚴懲。而且在中國乞討是卑賤的行為,所以佛教徒們只能靠著自食其力,在寺廟裡耕種,自給自足。到了唐朝的時候,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正式開啟中國僧伽生活新型態,僧人開始過著“晝而農、夜而禪”自耕自食的農禪生活。所以中國的佛教正式進入了正軌。在佛教裡除了象肉、馬肉、龍肉、人肉不得吃,其餘肉類,只要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三淨肉),皆可接受(《四分律》)。而在中國的南傳佛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是可以吃肉的。

所以說,各地的佛教經過不斷的傳播演變已經有了各自的精髓和習慣,其實不管它是提婆達多提出的不吃肉也好,還是漢傳佛教裡梁武帝的規定也罷,佛教修的心,身體乃是皮囊,只要注重心的修煉,未必不能達到心中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