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藏傳佛教是佛教三大系統(南傳上部座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之一,自稱“內道”或“佛教”,清代以來漢文文獻中又稱之為

“喇嘛教”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公元7世紀佛教密宗傳入西藏。有人認為藏傳佛教不是真正的佛教,但佛教之所以為佛教,在於其三藏經典與戒律,以及法脈的傳承。藏傳佛教所依據者是真實的三藏經典,而未經過其他宗教修改;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應俱全;在法脈上,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延續到今天,由清淨證悟的大德傳承代代相傳至今。

清代的民族統治政策

由於滿族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清政府實行了許多政策,其中民族統治是其最重要的國策之一。這項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利用藏傳佛教來聯合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它不僅對清代蒙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而且在相當程度上也影響著清代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康熙帝曾定喇嘛教為國教“興黃教、柔蒙藏”,1713年(康熙五十一年)封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亦給予冊印。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靈山梵宮

乾隆將先皇的藩邸雍王府改成喇嘛教梵宮--雍和宮以示尊崇。清政府通過這些手段,籠絡上層喇嘛,使之傾心清政府,

“稗滿所欲,無二心焉”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從史實看來,清政府實行尊崇藏傳佛教這一民族統治政策,不僅能結好西藏,還可以撫綏蒙古,確實對擴大和維護清朝在全國的統治是一項積極政策。

藏傳佛教在清宮的盛行


藏傳佛教在清代十分盛行,清政府出資興建了大批喇嘛廟,並且還在宮中多處供奉藏傳佛教。宮中還曾設有專門管理藏傳佛教活動的機構“中正殿唸經處”,它成立於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隸屬與內務府掌儀司,主管宮內喇嘛唸經與辦造佛像等事。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宮中佛堂裡平日裡唸經上供,均是由宮內的專職太監喇嘛負責。這些太監喇嘛都是從小太監裡挑選出來的,經過學習藏傳佛教經典後,披剃穿黃袍成為太監喇嘛。

他們兼有僧侶與奴僕的雙重身份,這是為了適應清朝皇帝從事宗教活動在宮廷特設的一個機構。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清代是我國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浩如煙海的瓷器中,一些器物具有明顯的藏傳佛教風格,它們是西藏與內地文化交流的美好產物。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由於清政府對藏傳佛教採取扶植政策,一方面藏傳佛教文化滲透到內地文化中;另一方面,清政府需要製作藏傳佛教用品作為賞賚之用,它們必然是迎合其信仰需求的

。這些賞賚品中就有相當的陶瓷製品。因此清代大量流行具有藏傳佛教風格的瓷器。

藏傳佛教在陶瓷紋飾上的表現

八吉祥紋

八吉祥紋又稱“八寶”紋,指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雙魚、盤長(亦為“盤腸”)八種圖案。八吉祥是藏傳佛教的主要供器,被視為吉祥象徵,在藏傳佛教的文化視野中他們象徵佛的八個部位。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法輪代表佛的手掌,象徵佛法具有傳之久遠的法力,能輾轉相傳弘揚廣大。法螺代表佛的三條頸紋,為佛事活動使用的樂器之一,簡稱螺,又稱梵貝。象徵佛法所傳之法音妙音吉祥響徹世界。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寶傘代表佛無上正等正覺,喻佛法運轉傳播張弛自如,貫通無阻。白蓋代表佛的頂,可為眾生遮風蔽日,使他們從貧窮、疾病中解脫出來。蓮花代表佛的舌頭,佛以舌說法,使眾生都能領悟佛法,喻教法聖潔如蓮之清新芳惠,引導眾生脫離汙垢。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寶罐代表佛的頸,因佛法都是從佛口中說出,喻佛法深厚堅強,聚福智圓滿充足,如寶瓶般無散無漏。

雙魚代表佛的雙眼,喻佛法具有無限生機,如魚游水中,自由自在,解脫劫難,遊刃有餘。盤長代表佛的心,也可看成為兩個“卍”字交搭而成,象徵佛心脈,喻佛法的強大生命。

八吉祥紋早先是藏傳佛教密宗器物上流行紋飾,隨著藏傳佛教一起傳入中原,成為一種典型的含有宗教吉祥意義的紋樣,在陶瓷上也經常表現,成為瓷器的傳統吉祥紋樣之一。在八吉祥紋中偶有火珠狀吉祥物代替其中之一,也常見它們與蓮花組合成圖案。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帶有八吉祥紋飾的瓷器,目前所見最早出現在元代龍泉窯青瓷和景德鎮窯青白瓷上。從明代永樂朝開始,八吉祥紋成為官窯瓷器上的流行紋飾,但到了明中晚期逐漸消失。到了清代,受到清帝王宗教信仰的影響,八吉祥紋又重新在陶瓷上興盛起來。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從眾多裝飾有八吉祥紋飾的瓷器可見,其在清朝陶瓷上非常流行,是符合清代帝王審美興趣的紋飾,是清代陶瓷受到了藏傳佛教的典證。

“卐”字紋

“卐”音“萬”,在藏族佛教中是代表太陽的符號。太陽神是本教最大的神靈之一,因此宗教圖案“卐”字符在藏族服飾上的運用非常頻繁。“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唐代武則天長壽二年採為漢字,讀作“萬”。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延綿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此種錦稱“萬壽錦”。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物的窗牆、門格、梁頭上常常刻有這樣連綴而成的“卐”字紋,民間四合院的門窗圖案也有“卐”或者“卐”字符的變體,即取此“富貴不斷頭”的意思。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萬字紋在陶瓷上經常以萬字紋錦地的形式出現。這種紋飾也經常在服飾織錦上出現,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十字寶杵紋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十字寶杵紋,一種具有藏傳佛教風格瓷器裝飾紋樣。十字寶杵又被稱為金剛杵,其梵名Vajra(瓦支拉),藏語稱“多吉”,曾音譯為伐折羅、縛日囉、伐折囉、跋折囉、伐闍囉。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又叫降魔杵等。原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稱金剛杵。十字寶杵紋為雙頭杵交叉成十字形,因此被稱為“十字杵”,亦有加飾飄帶者,稱為“結帶寶杵”,有如意雲頭的稱“如意寶杵”。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金剛杵是藏傳佛教法器之一,代表著藏傳佛教的一種文化,它在法器中屬於持驗類,用來代表鋒利、堅固之意。它在佛經中曾記載,它代表了“五佛五智義”,亦表示“十波羅密能摧十種煩惱”。

梵文

梵文原為印度雅利安語的早期名稱,這種古印度的文字語言在中國更多的是作為佛教經典的出現。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梵文早在唐開元初年就隨密宗佛教傳入中國,瓷器上出現的梵文主要是密宗的種子字和咒語。種子字是佛的代稱,咒語為佛經中的頌詞。

瓔珞紋

瓔珞紋是指的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瓔珞原是用絲線將珠石編串成多層次的裝飾物品,《晉書·林邑國傳》載:“其王服天冠,被瓔珞。

瓷上信仰:清代藏傳佛教的紋飾寓意

”將瓔珞形象用於塑像或其他器物為裝飾紋樣,稱瓔珞紋,始見於元代瓷塑宗教人物像上。

藏傳佛教紋飾的影響深遠,由於它的樣式美觀,不少為漢民族所接納,成為了脫離宗教意義而純為打扮器物的裝飾了,如八吉祥紋、萬字紋、瓔珞紋等。這些影響在清代陶瓷紋飾與造型上有突出的表現,正是受到藏傳佛教的影響,清代陶瓷表現出了與明代陶瓷不同的具有異域宗教文化的審美格調。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裡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