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河南洛寧:勿忘牛渠古剎千佛寺

河南洛寧:勿忘牛渠古剎千佛寺

洛寧縣河底鎮牛渠村有座古剎千佛寺,位於洛寧縣城東北二十五公里,宜陽三鄉驛北五公里。千佛寺創造年代應建於漢代。據老人們傳說是吳姓吳景創造,在一次禁佛毀像中佛像腹內有“吳景創造千佛寺”木牌字樣。漢代三國時期有個吳景,丹陽太守、揚武將軍。時代吻合,興佛年代接近,說明歷史悠久。國家文物資料記載很少,洛寧縣誌中僅有:“河底鎮牛渠村千佛碑一座,一九五八年運往鄭州”。

千佛寺六十年代寺院建築規模保持完整。有正殿、前殿、南堂,前後兩院,坐北面南,前後兩院有東西廂房。原先正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佛身為坐像。高丈餘、頭頂殿梁,後院東西廂房是僧主持,和尚下榻之處。前殿供奉伽藍菩薩,前院東西廊房是小鬼塑像,兇剎駭人。東南角有一鐘樓,樓頂懸掛三圍大鐘,鍾高六尺,四周配有響鈴,風吹鈴響。南堂為看門護衛之神像。院內松柏參天,四季青翠。寺院後有幾孔窯洞,院東是和尚場。全院佔地八畝有餘,五百米外有一處是和尚墓,還有主持圓寂古塔。千佛寺還有幾十畝地,每年收穫地租供寺院所需。

千佛寺有千佛碑一座,也稱北周佛徒三兄弟造像碑。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70年)信佛弟子兄弟三人,割家彌珍,敬造石像一區,伏願國土永隆。碑正面有主佛塑像一尊,手心握有一寶石。如有盜寶賊靠近,總有棍棒伺候。後有人稱南蠻子,實是日本盜寶賊。近前佯裝看碑,脫下皮鞋,猛打主佛面部,面部失去一塊,失去靈氣,將寶石盜去。背面縱橫排列六公分大小佛像,有千位,故稱千佛碑,是千佛寺鎮寶之物。千佛碑一九六五年洛寧縣文化局發現啟運送鄭州博物館。現洛寧縣姓氏研究會人員發現存於北京故宮。村民家中保存有兩座千佛寺碑,運往學校存管。

河南洛寧:勿忘牛渠古剎千佛寺

建國後,千佛寺是學校大隊部佔用,後來幾次學校擴建,千佛寺房舍被毀,經善心村民竭力挽留,保留前殿一座。洛陽市文物局定為二級保護文物,確定有文管員。

歷史上有據可查幾次重修記載:1.明代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功德主吳成,化主史海量,方圓各村施主聯合捐資重修。2.大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修千佛寺。3.大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81年)牛渠村眾舉功德主王大章,化主吳望岱九十多位捐資重修。4.牛渠大隊集體出資修繕前殿。

歷史上連昌川東有九朝古都洛陽,西有六朝古都西安,連昌川是兩地來往必經之路。牛渠千佛寺位於連昌川三鄉驛與城頭同軌城之間。來往商賈、官員在千佛寺遊覽遛彎聽教學經。寺院四季香火不斷明正統(公元1436-1449)寺內有三和尚住其寺,永寧以北大宋裡牛氏之子,自幼落髮,先住大明寺上院,後住千佛寺。明天順(公元1457-1464)主持僧:學無比。

牛渠千佛寺古時殿宇輝煌,香火不熄,不斷重修繕補,壯塑佛身,屢現僧生,善民仁行之舉,體現中華民族凝聚美德,實乃幸事。時至今日,往昔繁榮景象如同煙雲,僅剩前殿一座,年久失修。殿頂飛禽走獸東倒西歪,不斷滑落。殿簷椽頭高低參差,門窗破損不堪。目睹此景,頓覺心酸。細心再望,真好比瀕臨絕境無奈老叟,向人們傾訴昔日榮耀,哭訴著今日傷心無助之痛!

(注:碑文資料由大明張紅歌文中整理而來)

河南洛寧:勿忘牛渠古剎千佛寺

作者簡介:吳電智,洛寧縣河底鎮牛渠村人,熱衷於家族文化研究,現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