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对大型银行的一个粗略判断!(必看)

一、估值水平

简单粗暴一点,农行明年每股分0.18元是有保证的,那么按5%为价值底计,也就是3.6元,现价3.85,马上分红0.17,除权后3.68,距价值底还有8分钱。当然,去年7月份,农行最低到过3.25元,但从7月份到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3.4至3.8之间运行,价值底基本是有效的,当成债券,5个点也应该满意了,何况还略有增长。

建行明年每股分红0.32元有保证,按5%为价值底,也就是6.4元。建行估计7月份也能分红了,现价7.62,分红除权后是7.3元,距价值底还有0.9元。建行去年7月份到过6.15元,但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6.5之上运行。价值底也基本有效。

银行去年涨了半截又打回原形,今年虽然涨了点,但距去年高点还相当远。农行去年高点4.82元,建行去年高点9.88元。

本人认为,说一千道一万,大型银行未来的看点只有一个:股息率。股息率的提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分红比率的提高,一个是每股收益的增加。年报公布之前,大家对提高分红比率的预期比较强,但希望落空了,建行这种资本充足率达到17%的银行,也还是按30%来分红,目前看,对高分红形成压制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稳定理事会推出的TLAC,具体参见越来越近的TLAC全球重要银行供给侧改?还是提高门槛的护城河?。

二、未来展望

缓解资本压力的方法大概有几个,一是释放利润,二是发债解决,三是降低监管标准。四是谋求轻资本的内生性发展。最损的办法还有一个,就是降低分红比率,估计会被骂死,这种可能性暂时忽略吧。

释放利润当然有可能,这个对股东有利,分红比率不变的话,咱们也能多收三五斗。

发债解决的可能性,据天风证券测算,我国金融债5年缺口1.66万亿,工农中建缺口1.44万亿,交行招行0.22万亿。下面是一段引文从“中国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来看,2018年3月末中债登和上清所托管的66.6万亿元债券中,商业银行持有55.3%、广义基金持有26.3%、非银金融机构持有6.8%、特殊结算成员持有6.0%、其他机构持有9.0%。考虑到广义基金包含银行理财资金,商业银行总体持有比例在55.3%~81.6%,债券风险大部分集中在银行体系。从资本工具发行情况来看,投资者范围则更加集中在银行体系。二级资本债券投资资金99%来自于银行自营资金和银行理财资金。因此,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主要交易对手为银行机构的现状,非银行机构现有投资规模难以满足TLAC工具发行需要,通过发行TLAC工具实现分散风险存在一定难度。”

再看降低标准,我国对银行体系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存在一些放松监管的空间,比如一些风险资产的权重可以调低,释放一些资本。

谋求轻资产发展, 比如建行这两年的总资产规模增速17年5.54%,18年为4.96%;风险资产增速17年是8.23%,18年是5.72%,这是不是一个苗头,外延式增长资本消耗太快了。

三、过高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利于内生发展

以建行为例,核心资本充足率是13.8%,实际上超出TLAC要求的10%,假定有两家银行,一家是建行,核充为13.8%,债券4.2%,一家是瘦身后的建行,核充10%,债券8%,再假设19年利润与18年相同。当前,建行的核心资本是1.89万亿,简单计算,瘦身后的建行是用5200亿的债券替代了普通股,假定债券利率是5%,建行的利润会从瘦身前的2546亿(18年归母净利),下降到2351亿,而期初权益净利率则从13.07%,上升到16.5%左右。对于13%左右的权益净利率,还能维持30%的分红,分红后权益增长9.15%,还能够应付风险资产的增长。如果是16.5%的权益净利率,分个40%,权益还能增长9.9%,也能应付风险资产的增长。

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权益的资本成本高,银行取得的权益净利率可以认为就是权益的资本成本。债务的资本成本税后只有4个点左右,所以,要尽量用债务而不是权益来满足资本要求。较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更容易实现内生增长。

四、结论:

1、目前建行与农行估值都不高,下跌空间是有限的。

2、未来资本压力大,对提高分红比率不报太大希望,但也不绝望,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债务工具,银行应该还是愿意适应降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至少不再增加核心资本充足率。

3、未来几年,银行释放利润可期。

4、由于2与3的原因,大行的ROE下降过程可能告一段落了。

稍后结合消息具体分析,持续关注!每天更新,分析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