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男子關掉百萬元服裝廠,回鄉繼承做“稀罕物”,笑稱不在乎錢


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外出做生意,那一抹深藏內心濃濃的“鄉愁”,總是無法讓人難忘,而這也就是人們最終選擇“落葉歸根”的原因。來自江西鄱陽的一位70後漢子於清源就是如此,為了那一抹鄉愁和父親的傳統技藝不被遺失,他關掉了打拼多年積攢的價值百萬元的服裝廠,回鄉繼承做“稀罕物”麥芽糖,找回了童年的趣味,笑稱自己並不在乎錢。

說起麥芽糖,那不僅是於清源童年的喜愛,也是眾多70、80後喜愛的東西,但因為機械化生產的普及,純手工製作的麥芽糖已越來越少,但總有些東西不該被遺忘。那就是童年的記憶,遙想童年,那關於麥芽糖的故事總是浮現,也許是因為兒時對它的渴求已在記憶深處揮之不去,根深蒂固。出生在江西鄱陽的於清源自小就是吃父親製作的麥芽糖長大的,在他的記憶中,更多是跟著爺爺和父親一起做麥芽糖,特別是節假日,家中總是聚滿了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大了的於清源並沒有繼承父輩的手藝。反而是到了大城市,經過多年的打拼,有了自己的服裝廠,價值百萬元。然而長久的在外打拼,讓於清源感到異常的疲憊,在疲憊之中她更加的思念父輩製作的麥芽糖,再加之父親年紀大了,不能再製作麥芽糖。於是他就將服裝廠盤了出去,回到家鄉和父親重拾老手藝,製作麥芽糖。


因為父親年紀大了,製作麥芽糖的主要工作都到了於清源的手中,父親則是負責技術把控。由於做麥芽糖非常的費時間,所以說於清源和父親很早便起床開始忙活,一直持續到深夜,為了保證麥芽糖的原汁原味,加大其產出效率,於清源和父親在古法制作麥芽糖的基礎上,改進新的技術。先把米碾成米漿,然後在密封的鍋裡通過高溫的水蒸氣把米漿蒸熟,大大提高了效率。

為了全心全意的製作麥芽糖,傳承父親的這一手藝。於清源將妻兒全部接回了老家,在於清源的帶動下,不滿6歲的兒子也是天天跑來看他做麥芽糖。在製作的時候,先發麥芽,用新鮮飽滿的麥子浸水發泡起芽,浸泡的麥子一般一兩天就可以起芽。然後再磨麥芽,將麥芽在石磨上磨碎,與糯米粉混合在一起發酵。發酵完進行過濾,熬糖、拉糖、切糖最終成型,在這其中還有著諸多需要注意的細節需要把握,不然會影響一鍋麥芽糖的品質。

為了讓傳統的麥芽糖再次回到人們的口中,於清源和表兄弟投入兩百萬籌備了一家現代化的麥芽糖加工廠,現如今,廠子雖然盈利很少,但於清源表示只是想做出真宗的麥芽糖給讓人們品嚐,對於錢自己並不是十分的看重。其實傳統手藝的繼承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金錢的投入,但這兩方面並不是一般人可以付出的,所以說於清源的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應給予鼓勵。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