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紀委書記回鄉助農種蜜柚,4年將300畝荒山變綠洲


7月10日,在江西寧都,劉長水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出生在江西寧都縣賴村鎮老嵊場村的劉水長,是一位老黨員,他從湖北襄陽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紀委書記崗位退休後,回到老家,看到鄉親仍然靠背井離鄉打工掙錢謀生,耕地和山地撂荒的現狀,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於是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回到農村,開啟新的“創業”,帶領村民種蜜柚致富,4年時間將300畝撂荒山地變成綠洲。

今年66歲的劉水長,17歲參軍,19歲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4年的軍旅生活後,他考試上了江西南昌航空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湖北襄陽中國航空救生研究所工作。“離開了農村,吃上皇糧,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是老一輩人單純的夙願。”劉水長走出了大山,全村的人敲鑼打鼓為他送行,來到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襄陽生活工作,讓自己同村人,同齡人羨慕不已。

“雖然人一直在外面,但我的心從未離開過家鄉。”劉水長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鄉,他的妻子也是在親人牽線搭橋認識的,“在單位上天天都講普通話,回到家裡能夠說家鄉話,減輕了我思鄉的苦。” 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經濟發展起來了,回家鄉的路也愈加便捷,每年回家變成了劉水長一家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這幾年家鄉真的是一年一變化。”劉水長介紹起家鄉,一臉的喜悅,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戶、幾乎家家都蓋起了小洋樓。但是村裡的人氣卻是不怎麼旺盛。“看到鄉親仍然靠背井離鄉打工掙錢謀生,耕地和山地撂荒的現狀,我的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2013年,劉水長退休了。“兒女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廣東,都有不錯的工作,我們也退休了,我想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劉水長剛退休的日子,和他人無異,早上或者傍晚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大街小巷,日子過得輕鬆安逸。然而大學同學的一個計劃卻影響了他的想法。在開廠的同學盧高,想到劉水長的家鄉養牛,於是劉水長陪著同學回到家鄉調研。家鄉山青水綠,特別適合養牛,但是村民們並不願意將自己的山地流轉給外人,此事便擱置了。

“我們這裡自然環境這麼好,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發展產業呢?”在眾多鄉賢的提議下,他們希望有文化、在外見識廣,又是在央企做過領導的劉水長能夠牽頭帶領大家一起發展產業。 “雖然在農村長大,但是基本沒有幹過農活的我不知道如何回覆大家。”大家的提議可難壞了劉水長,回報父老鄉親本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少小離家老大回,近40年的機關生活,在農村他能做什麼,能做成什麼,他的心裡沒底。


“寶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習定落後。”不會就學,劉水長想自己是一名黨員,就應該起到帶頭做用,用實際行動來幫助父老鄉親。在通過家庭會議討論後,劉水長的想法得到妻兒的支持,只是要求他要量力而行,畢竟不再年輕。

說幹就幹。回到家鄉的劉水長,白天與大家一起商議發展產業,晚上借宿在兄弟家裡。養牛?投資大,週期長被大家否定了。養殖寧都黃雞?技術要求高、風險大大家也不同意。“養殖業的風險大,大家便把想法轉到種植上了。”劉水長在朋友的介紹下,前往福建考察紅中紅蜜柚。寧都與福建相鄰,氣候相仿,土壤相近,並且紅中紅蜜柚果品優良,不僅如此,而且與福建的蜜柚合作社簽訂協議後,引苗、技術支持、銷售都會提供保障。

選定了產業,2014年春節期間劉水長與大家一起醞釀成立寧都縣賴村鎮洪源紅柚專業合作社,對合作社註冊、股東區域、經營方式、主要產品、近遠期規劃、財務管理、聘用果園管理人員、用工原則和工資、車輛費用、啟動資金等事項形成了決議。經過反覆溝通,不懈的努力,成立之處,合作社共有13戶農戶、1戶非農戶參加了合作社,其中貧困戶7戶,還有3戶基本沒有勞動能力。


“不僅我們投資人是股東,要讓更多的群眾一起參與到這個產業中。”劉水長建議,把帶領貧困戶共同致富列為合作社的主要工作之一,有錢的投錢,沒錢的出力,出土地也能入股。 經過反覆溝通,不懈的努力,成立之處,合作社共有13戶農戶、1戶非農戶參加了合作社,其中貧困戶7戶,還有3戶基本沒有勞動能力。

“去年第三年,我們進行了試掛果,因為我們土壤含有稀土等礦物質,加上江南水分多,蜜柚口感非常不錯。”講起蜜柚,劉水長如數家珍,今年合作社將讓更多的果樹掛果,讓更多的人瞭解,品嚐到這一新鮮水果。“蜜柚的市場前景不錯,在大城市能夠賣到七八十元一個。”到目前為止,合作社成員已由註冊時的14戶發展到31戶,其中農戶28戶,貧困戶有12戶。

合作社的事務多,2015年妻子退休後便做起了丈夫的秘書。“沒辦法,他想要做的事情,我攔不住,只能幫幫他了。”潘玲芳雖然遠離了好友,但是農村的生活她也在慢慢適應,如今老嵊場的荷花盛開,他們彷彿回到了年輕戀愛的時候,一起賞荷,一起看日出日落。


除了忙合作社的事情之外,劉水長還牽頭建蓄水池,改善農戶的安全飲用水條件,義務送老年人看病,幫他們買米、換煤氣、接送小孩上學,但凡能夠幫到大家的,劉水長總是盡己所能。去年的一天,79歲的鄰居劉方珊在掃地時感覺到心絞痛。劉方珊兒女都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在無助的時候,他撥打了劉水長的電話。“如果再晚來半小時,老人就有生命危險了。”經檢查,老人患得是心肌梗死,如今隔三差五劉水長還會去看望老人。

另一位鄰居劉新棟是一位殘疾人,老兩口年紀也近80歲了,同樣兒女要麼遠嫁,要麼在外打工,只要他一電話,劉水長便馬上到他家,要麼幫他換煤氣,要麼為他修理簡單電器……“他這個人真的是蠻好啊。”劉新棟逢人便說劉水長的對他的幫助,儼然將他看成自己的親弟弟。“相對他們來講我也是年輕人,在村裡大家其實也是親戚。”對於自己的付出,劉水長打心裡覺得不算什麼。

“他是一名老黨員,回到了家鄉,為家鄉父老做表率,帶領大家一起創業致富,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老嵊場村黨支部書記劉海生說。“當有年輕人接手時,我也可以放手了。”談起未來,劉水長毫不掩飾的說,其實他也想和兒女在一起,他希望當蜜柚成熟了,收入能穩定了,年輕人也培養起來了,那麼他將很樂意迎來自己第二次退休。 曾嶸峰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