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中的“蔡”原先是指蔡京吗?

siriusdjenny


这个问题我曾经发文论证过,我的观点是"宋四家"中的"蔡"指的就是蔡襄,而不是由蔡京换成蔡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宋四家"这个说法,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最早提出类似"宋四家"说法的人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的书法,称赞蔡襄的书法水平"当时位置为四家"。这位学者生活的年代距离蔡襄等人的比较近,他的说法相对比较权威。


其次,蔡襄同时代的人对其书法评价很高。蔡襄的书法很全面,楷行草皆精,苏东坡、欧阳修等人都曾赞誉蔡襄书法为当世第一。仁宗也特别喜爱和推崇蔡襄的书法,曾命他书写碑文。当时学习蔡襄书法的人很多,蔡京起初就是从学习蔡襄的书法起步的。 蔡京和蔡襄其实是族人,蔡襄年长一些,有说是叔侄,也有说是堂兄弟,这个有待考证。


再次,"蔡京说"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当时的一些文人认为蔡京的书法更优,加上蔡襄比其他三位年长不应排在最末,于是得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是指蔡京,后人因厌恶蔡京为人所以换成蔡襄。其实这种说法没啥说服力的,两蔡皆为书法名家,后人对他俩书法评价不一,这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欧颜柳赵谁是第一,也是没定论的事。至于蔡襄为何排名最末,张伯驹曾给出一个观点:苏黄米蔡声调渐升,念起来顺口。当然这种说法只能当作一个参考。


神是的念着倒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到底是蔡蘘还是蔡京,这事其实在明朝之前就有定论了。但是最后为什么又搞不清楚了,还不是因为明清两朝的人。

在明末有个大才子王绂,是书法大家,尤其擅长山水竹石。以理入画,草书入画,其墨竹号称明朝天下无双。既然是书法大家,那就必须得搞一点文艺评论,聊一些书法大家的作品,于是就搞了一本书《书画传习录》。

本书一共有四卷。卷一是“论书”,卷二是“论画”,卷三是“书事丛谈”,卷四是“画是丛谈”。而宋四家的苏黄米蔡,中的“蔡”为蔡京,便是从卷三“画事丛谈”中而来。

是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为京,后世恶为其人,乃斥去之,而进端名书焉。~~书画传习录.卷三

王绂的观点确实有它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为苏黄米三人顺序是长幼有序的。但是蔡蘘更为年长,要是这个蔡是蔡蘘,那就是蔡苏黄米了,这哥们儿一想北宋书法大家就两个蔡,而蔡京比蔡蘘年轻,所以这个蔡,必是蔡京无疑。因为王绂在书画界的地位,所以很多人信以为然。然而这个说法也是有疑点的。

第一。蔡蘘生于1012年,苏轼1037年,黄庭1045年,蔡京1047年,米芾1051年,就算是蔡京应该是苏黄蔡米才对。

第二。在王绂去世后四百年,《书画传习录》一直都是不为人知的。直到嘉庆年间,嵇康后人嵇承咸,在自家的旧宅发现了一本残卷,据老嵇一考究,居然是大书画家王绂的评论大作,于是在家修修补补,足足搞了六年,最后书画《传习录》顺利完工。因为王绂的名气太大,虽然《书画传习录》种种可疑之处,但是确实也有真知灼见。因此后人在提苏黄米蔡之时,往往就要搬出这杆大旗。到了明清还不止《书画传习录》这一家之言,明代的《清河书画航》,《书画跋跋续》,清代的《西阪颊稿》,《订讹类编》等都表示,苏黄米蔡中的“蔡”指蔡京,只不过后世耻其为人,才把“蔡”,硬换成了蔡蘘。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在晚明之后提出的,说来说去,只有《书画传习录》力度最大,其他的实在是有力不逮。

我们直接看一下宋朝是怎么看待问题的。

蔡京于蔡蘘他们在书法上的地位在宋徽宗面前高下立判,这里说的仅仅是书法上的造诣。

京从兄蘘,深悟厥旨,其书为本朝第一。而京独神会心一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宣和书谱

在徽宗这里评价为本朝第一,而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宋四家之说。没几年靖康之耻,北宋覆灭,赵构到南方继承大统。而后是由赵构第一次提出宋四家的说法。

本朝承五季之后,无复字画可称,至太宗皇帝始搜罗法书,备进求访当时以李建中字形瘦健,姑得时誉,犹恨绝无异秀。至熙丰以后,蔡蘘,李时雍,体制方入格律,欲度骅骝,终以骎骎不为绝赏。继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翰墨至。最早的宋四家其实是苏黄米薛,而蔡蘘是“论外”,岂能跟别人齐名?

但是苏黄米的实力有目共睹,而薛的地位却没那么结实,所以到后面宋四家又慢慢变成了宋三家。而蔡蘘在这时才拿出来跟苏黄米相提并论。

近“苏,黄,米”书盛行,前辈如李西台,宋宣献,蔡君谟,苏才翁兄弟书皆废,此两轴君谟真,行,草,隶皆备,石在仙井,可宝也。~~谓南文集.陆游

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朱子语类

蔡蘘字如其人,文字中正大气。而蔡京是北宋亡国的导火索之一,其字画作品皆被人唾弃,更无资格跟苏黄米三人并列。

一直到宋末元初宋三家又变成了宋四家而王芝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说法的人。

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研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灝流转,神色最壮,涪翁见瘦硬通神,蘘阳纵横变化,然皆须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而纵而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字学亦有风气,仆谓之知此中三昧者,至无辛卯二月廿有四,大梁王芝拜提于宝墨斋~~蔡蘘书法史料集

虽然王芝把这四位放到了一起,但是却没有排座次,排座次是后来人干的。那时候已经到了元朝了。

宋人不及唐者,不独人不专习,大抵法唐欲溯泗至晋而有未至焉。李建中后,蔡苏米皆名家~~跋张于湖寄马会叔侍郎三帖.徐有士

先朝评书者,称苏子瞻,蔡君谟,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大家,并驰于海内,纵横于岛之间。跋蔡君谟书寒蝉赋.宇文公谅

在元朝的时候,宋四家有说苏蔡黄米,有说蔡苏黄米,还有说苏黄米蔡。但是无论怎么排座次,从南宋到元末蔡京从未进入过宋四家之内,就是说从赵构提出宋四家开始,不论三还是四,薛还是蔡,但是这个蔡,压根儿就跟蔡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手一巴掌


蔡最开始指的就是蔡京,只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实在是太臭太臭了,达到了“骨朽人间骂未消”,所以后来被换成蔡襄了。大家都知道靖康之变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但真正把宋徽宗领上这条道的人就是蔡京。

蔡京是神宗时期的进士,风流人物,一手的好字,比较有名,但是那时大神太多了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等都在,蔡京呢只会写字偶尔画画,但这些人全能啊;就好比现在王安石,苏东坡是一线大咖,天皇巨星,要实力有实力,要流量有流量;蔡京就是十八线了。所以他没什么浪花,后来王安石,苏东坡等相继死了,黄庭坚也老了,蔡京抓住机会,这才慢慢崛起的。

怎么崛起的呢?投帝所好重拾权柄;宋徽宗刚上位的时候,是立志要成为一个好皇帝的,当时蔡京名声就不好了,贪污,宋徽宗就把他贬了,这就让蔡京很郁闷了,时刻想着重回权利中枢,但苦无办法,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宋徽宗当上皇帝没多久就让大宦官童贯到杭州一带去访求名家字画,蔡京的机会就来了,先搞定童贯,然后投宋徽宗所好,他都是自己写自己画,很快宋徽宗就注意到了蔡京,我们的宋徽宗是个艺术家皇帝,看到蔡京字写得好,画也不错,更重要的是深的自己心啊,然后蔡京就开始平步青云了。这时候蔡京虽然还未接触到相权,但因为他和宋徽宗有着共同的爱好,两人上完朝办完公没事就经常讨论字画啦什么的,所以他的形象在宋徽宗的心里就高大上了。于是乎,蔡京就官越做越大,赏赐越得越多,而蔡京又是一个极度贪财的人,钱多了干嘛呢?得花啊,蔡京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举个例子,蔡京喜欢吃鹌鹑羹,每天得杀两百多只鹌鹑。

蔡京除了贪财,还有就是忽悠宋徽宗。比如宋徽宗是艺术家皇帝,喜欢收藏,但是收藏是很费钱的,大家想皇帝还怕花钱,皇帝是不怕花钱,但皇帝是有祖先的啊,宋朝的祖训就是节俭,所以宋徽宗每次想买字画的时候就很纠结啊,难受啊,那种想得不可得又想得心情啊,老难受了。蔡京一看不行啊,皇帝都不敢花钱了,那自己怎么花呢,不行,他就曲解了《易经》里面的话,提出了“丰享豫大”这个说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越是太平盛世,越应该享受,日子过得越奢侈,才能证明社会安定繁荣嘛,再说你一个皇帝一天过日子都扣扣索索的,那老百姓这么敢大手大脚的呢,您是天下人的表率啊。宋徽宗本来就要想找说法来自我安慰,嘿,真是一听这话,没毛病啊,是这个理啊,心里的罪恶感瞬间没了,从此就开挂了作啊,然后呢蔡京就借着给皇帝办事的由头,祸害国家了。

结果呢,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再加上外敌环视,国内矛盾就急剧增加,最后方腊起义了。而蔡京虽然是大奸臣,全天下人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但却紧紧抓住了宋徽宗的心,结果就是创造了中国官员的一个第一-----四次被罢免,四次被启用。

后来宋徽宗扛不住了,就把皇位给了儿子宋钦宗,宋钦宗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法办蔡京,将其贬到岭南,蔡京死在路上,但是奸臣虽死,而遗祸未消,最后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所以蔡京就是字写的再好,艺术成就再高,因位中国人排位,首先讲德,德不行,一切白搭,各种家这些人是有示范作用的,引导作用的,因此就必须把他去了。


黄龙白马


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就是蔡京,但蔡京历史评价太差所以就后人就将蔡换成蔡襄。蔡京属于德不配位和德不配才的典型。他年轻就很有才华,也会投机,成为了王安石的女婿,先拥新法,后投旧派。政治上就是个墙头草,因书画和音乐上的超人造诣得幸于艺术皇帝宋徽宗后官运亨通,穷极奢欲,位居高位而巧言弄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