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的風向,又變了!

調控的風向,又變了!

小陽春之後,2019年樓市風向究竟是松是緊?

上週五,重要會議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1

4月19日,重要會議召開,傳遞當前經濟工作四大信號。對於房地產是這樣強調的: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這是繼2018年7月31日之後,時隔9個月重要會議上再次提及房地產,其中意義不可謂不大。

2018年7月31日,高層會議對於房地產的描述如下:

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可以看到,“因城施策”“長效機制”貫穿始終,這一次雖然再次強調了“房住不炒”“一城一策”,但731的“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明顯措辭更嚴厲。

2

這九個月,樓市從最高點掉頭向下。

一線樓市進入較長時間的低谷期;二線城市降溫最為明顯,從“萬人搶房”到“降價wei權”,不過短短几個月的光景;開發商則高呼“活下去”……

調控有了成效,因此幾個月來的會議都沒有提到房地產。

但2019年春節過後,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9年3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70城中有65個城市房價出現上漲,1城持平。

並且,和去年同期相比,超過7成的城市房價同比漲幅有所擴大,其中呼和浩特、貴陽、丹東因新房價格同比漲幅超過20%被點名批評!

在人心惶惶、擔憂樓市大行情再次出現的情況下,中央出面,重申“房住不炒”是非常及時且必要的,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此外,再提“一城一策”,既是給各地下方調控的權限,也是對過度放鬆調控的城市的一種警示。

各地當然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情況進行調控,樓市上漲壓力大的,調控政策要收緊;樓市有下行壓力的,可以適當鬆一鬆,但這種寬鬆並不是無底線的。

寬鬆、收緊的尺度,也是變相考量了各地的水平和能力。

3

其實,在此次會議發生之前,反向調控的風向已經出現。

4月10日,合肥發文打擊炒房,嚴禁哄抬房價、捂盤惜售等行為,要求開發商在取得預售證或現房銷售備案後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準售房源,為增加樓市供應、平抑市場有一定作用;

4月12日,國管公積金對二套房實行“認房又認貸”,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至最低六成且最多貸60萬,說明

北京的政策也開始收緊

4月15日晚,有爆料稱,武漢2019-2021年房價漲幅不得高於5%。

4月17日,自然資源部下發通知,制定實施2019年住宅用地“五類”調控目標。消化週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至18個月的,要適當減少供地;18至12個月的,維持供地持平水平;12至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要顯著增加並加快供地。從房價的根源——土地供應開始實施調控,以求樓市的供求平衡;

同日,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發佈了名為《警惕新一輪房價上漲 堅持房地產調控不動搖》的文章,也暗含了高層的態度;

4月19日,住建部對2019年第一季度房價、地價波動幅度較大的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

4月22日起,長沙停止執行對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的契稅優惠政策,二套房契稅提高至4%,無形中增加了購房成本

4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在樓市過快升溫之後,為警惕新一輪的房價上漲,調控必將捲土重來。

而調控越是持久,對剛需來說越是利好,房價調整到位的城市,剛需可以著手上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