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旅遊的人多了,吐槽的也就多了。吐槽最多的,是旅遊途中一個接一個的“坑”和“套路”。大坑、小坑,一不小心就中了套路。

今天遇到了“重走長征路”紅色旅遊“項目”的套路。何止是一個“坑”啊,是懸崖、是絕壁!

在洛陽欒川縣叫河鎮,有一個很大的光伏扶貧產業基地。在欣賞拍照的時候,偶然發現醒目的標牌旁邊還有一個紅底黃色的“重走長征路項目”,還有兩個精緻的紅色箭頭,指著前邊一個岔路。一個是“河南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一個是“紅二十五軍入盧陝紀念碑”。

1934年底,紅二十五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大旗,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北上開始長征。12月到達伏牛山區,在敵軍的圍追堵截中,從欒川叫河(當時屬盧氏所轄)出發,在一個貨郎的帶領下,秘密穿越入陝小道,成功跳出敵軍的包圍圈,勝利進入陝西商洛地區,之後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併成為最先到達陝北的長征隊伍。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路標顯示9公里

這一段驚心動魄的長征傳奇就發生在盧欒交界處的欒川叫河鎮、盧氏文峪鄉之間的峽谷峻嶺之間,盧氏段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有關叫河段的行程知之甚少。現在偶遇,屬於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捨棄原先的行進路線,拐入路標指示的行進方向。何況只有9公里的距離,很快就能到。沿著路標,在山村道路上穿行,路不寬,但還算暢通,一會兒是柏油路面,一會兒是水泥路面,在每一處交叉口,都有規格相同的“項目”標識和兩個紅色箭頭。心裡暗暗歎服,這個紅色旅遊路線,也夠貼心!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七拐八拐,道路越來越窄,細雨迷濛中,已經進入到大山的腹地,路標也不見了。

恰遇從山上揹著一捆柴禾下山的鄉親。向他打聽長征紀念碑在哪裡。鄉親遲疑了一下說:就在前邊村子裡,還有三里來路。心裡再次有了實底兒。

終於到看到了村子,三岔路口樹著一塊大大的宣傳牌,路標標識是馬陰村。一片樹林後面,飄著一面紅旗,應該是這裡了。

村口一個小小石拱橋的兩頭,濛濛細雨中,柳枝低垂,水洗過後分外翠綠。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小橋、流水、垂柳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馬陰村,又名摩雲垛

仔細觀看牌子,上面清楚地標註著紅二十五軍長征路線圖和重走長征路項目的規劃路線、遊覽項目等等,包括紀念館、紀念品市場、紀念牆、紀念碑等等,一眼看去,確實是一個完整的很有看頭的紅色旅遊項目。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很豐富的旅遊項目

根據項目牌上標識的方位進行尋找,卻什麼也沒有找到,繞過樹林,後面飄揚紅旗的地方是馬陰村的村部,因為下雨,院子裡並沒有人。

再回頭看看路標,下邊的紅色箭頭變成了“傳承了半個世紀的不變信條”,距離為0.5公里。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還有0.5公里

不就是500米的路嗎!不死心繼續向裡邊開進,終於在一個採石場停了下來。前邊已經沒有路了,粗糙的砂石路面更像是石料廠的生產道路。周圍建有一些工棚,也停著幾輛車。

路邊的野花開的正豔,黃燦燦的,雨後的花兒更是嬌豔欲滴。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不過,路標還是有的,只是距離變成了1.5公里。路標旁邊是一棵移栽的風景松樹。

既然到了這裡,還是有點不死心,1.5公里的後邊到底是什麼呢?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說好的1.5公里呢

棄車步行上山。雨後的砂石路很難走。兩邊全是剛剛開採的大理石,石面非常精美。往路標指示的1.5公里深處看去,對於在山溝里長大的我來說,並不陌生。山溝裡除了樹和草,還有亂石和溪流,不會再有其他什麼紀念碑之類的東西了。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石料廠

紅色旅遊“重走長征路”,遇到的不是“坑”,是懸崖

石料廠

原路返回,除了感受到一個個紅色路標的溫暖外,雨中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看到了什麼!

也許這就是當年紅軍長征中的真實寫照。前路茫茫,只能一邊行軍一邊尋找道路。我開著車,還有路標指引,微微細雨淋不到我一絲一毫。

而紅軍將士當時是12月5日,正值隆冬時節,天寒地凍,衣不蔽體,忍飢挨餓。更何況,前有堵截,後有追兵,身邊隨時都可能響起敵情不明的槍聲。

重走長征路,如果能有這些感受,也不失為一種收穫!

旅遊中,“坑”或者懸崖,本身也許就是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