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孔多塞悖论

一个制度,不能因为某一派人的政治偏好不是“单峰”,就让人 家闭嘴吧。但是假如偏好不是“单峰”,就无法找到一个均衡点。这就产 生了一个悖论。在公共选择理论里,有很多这样的悖论。200多年前,在法 国大革命的时候,就有个叫孔多塞( Nicolas de Condorcet)的法国思想家提出。

带你了解孔多塞悖论

扎多塞悖论是这样讲的:假设有一个人,要面对A、B、C三种选择方 出了“孔多塞悖论

案。假设他认为A比B要好,而B比C要好。即使我们没有直接问他更喜欢A 还是C,但是,显而易见,他更喜欢A。这叫偏好的传递性( transitivity)。 我们再假设不是一个人了,现在有三个人,甲、乙、丙,同样还是A、B C三种选择方案。假设三人的偏好顺序如下:甲的偏好顺序是A>B>C,乙的 偏好顺序是B>C>A,丙的偏好顺序是C>A>B 好,现在开始投票。如果在A和B之间投票,甲和丙都投A。按照少 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由甲乙丙三个人组成的这个“社会”应该认为A优于 B。如果在B和C之间投票,甲和乙都投B,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社会”应该认为B优于C。既然A优于B,B优于C,那么在A和C之间就不用选了,肯定是A优于C,不是吗?不是的。在A和C两者之间选择的时候,乙和丙都选C,也就是说,“社会”认为C优于A。

带你了解孔多塞悖论

问题出在哪里?其实还是因为偏好的“单峰性”。甲乙的偏好都符合“单峰性”,但丙的偏好并非如此。所以,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个体理性无法推导出集体理性,即使每个个体的偏好都是“可传递的”,社会的偏好却不是“可传递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偏好是不符合逻辑的。

带你了解孔多塞悖论

肯定会有人讲,你看看,我早就说过了吧,哪里有什么民主制度,民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是虚假的,是骗人的。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民主制度确实是有缺陷的,但民主制度什么时候声称过自己是一种完美的制度?丘吉尔说过,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它只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有些支持民主制度的人会把它神圣化,他们认为,只要是投票投出来的结果,就肯定代表了民意,而民意是不可能错的。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哪里有这么容易的事情。投票无非就是投票而已。民主作为一种信念,是不能轻易动摇的,但作为一种制度,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