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現實生活裡,看到一個弱小的人被欺負,你會站出來替他說話嗎?

如果有一天,恃強凌弱成了常態,所有從旁經過的人都習慣性沉默,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看電影《熔爐》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些問題。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影片裡,初到慈愛聾啞人學校工作的老師姜仁浩無意間發現,在這個名為“慈愛”、專門照顧特殊兒童的學校裡,老師們嗜虐成性。

宿舍管理員避過眾人,將小女孩金妍斗的頭狠狠地按入工作中的洗衣機;

校長、教務長數次聯手姦淫金妍鬥、陳宥利兩名女學生;

男教師樸寶賢頻繁性虐待民秀兄弟倆,弟弟不堪受辱臥軌自殺······

於是,姜仁浩就遇到了我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應不應該站出來?可能是因為姜仁浩已為人父,看到那些孩子,他常想到自己的女兒,格外心痛,他選擇了後者。

行俠仗義的過程是艱難的。

慈愛聾啞人學校校長、教務長等人長袖善舞。姜仁浩和人權組織徐幹事站出來為孩子們發聲之後,監管部門推三阻四不予調查,互相推卸責任。後來他們錄製了受害者講述事實的視頻,找尋媒體介入,才得以將校長、教務長及男老師樸寶賢告上法庭。

但是事情並沒有好轉,相反,由於校長等人找到了一位具有“前官禮遇”( 韓國政法界慣例,凡是級別較高的法官轉做律師,接手的第一件案子,一定會贏)的律師,並且想辦法收買了部分受害人家屬,金妍鬥、陳宥利和民秀開始不可避免地處於劣勢。

即使有直觀視頻資料做證據,有姜仁浩、徐幹事和孩子們在數次庭審中的努力爭取,也抵不過律師及法官口中的“校長、教務長等人為當地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惡人們受到的懲罰是6—8個月監禁,緩期執行。就是說,不管是校長、教務長還是樸寶賢,都會繼續原來的工作。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面對最終判決,被侵害的孩子們默默流下了眼淚。姜仁浩和徐幹事也很失落,卻無力改變,帶著孩子們回了家。鏡頭一轉,校長、教務長、男教師樸寶賢以及享受“前官禮遇”的律師端著酒杯,肆無忌憚地慶祝著屬於他們的勝利。

民秀知道弟弟臥軌自殺全是樸寶賢一手造成的,不能接受法庭判決,偷偷跑出門,埋伏在樸寶賢回家必經的鐵軌旁。喝完“慶功酒”回家的樸有些醉,撕扯中被民秀抱住,壓在了鐵軌上,列車經過,兩人一起死了。

民秀的死讓姜仁浩和徐幹事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法院門口,姜仁浩捧著他的遺照,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孩子們的遭遇。善良的人們自發組織起來,靜坐在法院門口抗議。全副武裝的警察走向示威人群,人們被無情地鎮壓、驅趕、抓捕。

這是整部電影裡最晦暗的一段。

法庭沒有如願成為阿迪克斯(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堅持為黑人辯護的律師)口中理想的社會機構,“讓乞丐和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員平起平坐,讓愚人和愛因斯坦不分尊卑,讓粗陋無知的人和大學校長分庭抗禮”,踐行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相反,法庭成了惡人的庇護所,屈服於權勢利益。弱者失去了最後的維權工具。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不禁產生了類似的疑問,就像姜仁浩的媽媽。她隔著電話質問兒子:“你為什麼要管?你就裝聾作啞幹好你的工作、教好你的學生不好嗎?你以為你是誰?你以為別人是分不清對錯,才在那裡閉口不言嗎?光說對的話是沒有用的。”

是啊,如果我們本身不夠強大,如果有人隻手遮天,如果我們不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我們為什麼要不計得失地出手相助?明知道結果是失敗的。

還好電影沒有就此結束,導演在片尾留下了答案。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一年後,壞人依舊囂張。受害的孩子們退了學,受好心人資助,有了新去處。一天,徐幹事問孩子們:“我們做這些事之前和之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孩子們用手語說:“我們明白了,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有人來珍惜。”

這就是意義。

姜仁浩們的努力即使什麼都沒改變,也能給予弱小者以心靈的慰藉,讓他們知道,自己依然被這個世界眷顧。

就像那在濃重的黑暗中奮力掙扎的正義,即使最終無法衝破雲霧,也能照耀它周邊弱小的生命。

而且現實有時候,還會附贈給我們額外的驚喜,讓我們發現,那些願意為正義發聲的人,就算不夠強大,以卵擊石,也自有其力量。看看下面的時間軸:

2000-2004年

韓國光州一所聾啞學校發生虐待和性侵學生事件;

2005年起

知道真相的幾個人和當地人權團體為受害者發聲維權,堅持幾年,收效甚微;

2008年

作家孔枝泳在網絡上連載小說《熔爐》(以光州事件為原型),引起巨大反響;

2011年

電影《熔爐》上映第6天,光州重啟案件調查;

2015年

韓國政府為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陸續修改和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以《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又名“熔爐法”)最為知名。

失敗的發聲有什麼用呢?

十年後我們看到了。用吳秀波一句話說就是:“一個人如果只是善良,他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很弱小的。但如果他能把善良堅持到底,他又是很強大的。”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

現實生活裡,看到一個弱小的人被欺負,你會站出來替他說話嗎?

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站出來,我尚未遇到過那樣的情景,但我想,“站出來”是所謂對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許多殘酷的事情,我們一定要站在光明的一邊。因為對弱者的善良,不僅是社會的良知和底線,更是對每個人自身利益的有效保障。

如果沒有站出來為正義發聲的人,世人就永遠也不會知道,那些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們,有過怎樣不堪忍受的遭遇,需要怎樣的幫助。這對被欺辱者而言,是真正的絕望。

等所有人都習慣了沉默,弱小者無法獲得任何形式的援助,欺辱他們不用付出代價,恃強凌弱就成了社會常態。時移世易,到我們也不幸落入困境,無力保護自己時,我們就會體會到那種無路可走的絕望。

·end·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不妥請聯繫,立即處理。

更多好文:寫給孩子,也寫給成人:一起來讀奧巴馬推薦過的這本書

《熔爐》:如果惡人沒有受到嚴懲,伸張正義的過程還有意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