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老子相比較,誰的思想境界更高?理由是什麼?

醉墨客林世偉


但凡比較某人比某人強,某個聖人比某個聖人更高之問都很讓人糾結,因為一是很難對古人進行繁瑣考證,所以無法作出比較;即使能考證出點兒什麼,也難以進行比較。二是今人對古代聖賢說三道四都可能是對先聖先賢的不恭。只好比較說說儒家和道家的境界,看看誰更高一些。

儒家主張積極有為,以在天下推行仁義禮智信為已任;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循道而行,趨吉避凶,少做不做。雖然儒家的道家的處事態度有差異,但都希望統治者替人民著想,不坑害百姓,都希望人民生活安穩。從積極進取的角度看,儒家略勝一籌。


陳廣逵


從思考的時間軸看,孔子只看到了周,而老子看到了人類早期、至少在氏族社會。

從天地人的空間看,孔子只關注人,而老子先研究天道、然後以天道規範人道,即德。

從思想的深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看,孔子遠不及老子。

那為啥老子的知名度遠不及孔子呢?

一是老子思想太大太理想化,與老子格局差太多的人不會認同。事實上,歷史上的盛世都是奉老子思想的。說明還是有皇帝達到和認同老子的思想境界。

二是人為宣傳上,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明確宣傳老子,而明確宣傳孔子的為常態。

說的不完整。


太極拳玄機


當然是老子!有真人不露相的說法,老子是在不得己的情況下才寫出五千文,他的作品是偽裝者很難利用的,這就是老子的高度,而且常人也難做到的,這也是上層境界的難度,老子的思想是高層次的。也可以說差不多是古今中外的頂端學問,怪不得人們常說老子為大!

人怕出名豬怕壯,老子的思想幾千年以來為什麼沒有受到世人的大力推廣呢?老子本身就不主張張揚炫耀,他的思想和文章早就控制了騙子們的利用心,所以那些帝王將相和欺世盜名的騙子們都用不上他的作品,只有真誠做人的人才能領悟到老子的偉大之處,老子主張真者無需名,一個真心幹事的人,他是為了幹好這件事情為主,不是為了求名。名者無真,一個以名譽為重的人,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求名而為的,這就是老子那穿梭時空的偉大眼光!我在這裡只說了一點點老子的高明之處,因為他不願出名,他只想幹實事,所以,自古以來都沒有得到當權者的推薦。

孔子曾經去拜訪過老子為師的,孔子聽過老子的教導之後,回家對學生說,今曰聞道,夕死可矣,崇拜得五體投地。孔子的學說是中層次的學問,實用性廣,只要一個正常人都可以學到一點,就連盜賊也可利用仁義禮智信來騙人,當然,我們也不可能說孔子的學問是錯的,只能說是中等級的,因為好使,歷代的權利者們常常用它來騙取民眾的信任,自己做的全是偷雞摸狗之事。實在人用了孔子的思想就會成為君子,虛偽人用了就會求取功名,孔子的學說真的好做面具!所以很受歡迎,又實用。



莫要人誇好顏色


問這個問題的人即沒有讀通儒家的著作,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實修過佛與道…… 事實上,每當看到儒佛道這三個字排列組合一起我就不想說什麼了! 太不要臉了中國的所謂文人們!!!

應該是佛、釋、道!這是三類不同的修行法門,有人會說,佛與釋不是一家吆? 當然是一家!只不過釋是禪法是佛祖的核心、是最上根器之人才能修的, 那麼下根器的人就只能先老老實實地一步步走下去……唸佛號、拜佛……法門無量……道修似乎都是以《道德經》為這個地球上的經典奉上……事實上,實修上還真不只是讀讀寫寫《道德經》或者練練太極等武功秘笈就是修道的。這些都暫不說,單說儒:人物、著作。它們都是圍繞著人類的為人處事、道德文章、禮儀等等,一句話,它們是入世的。是外在的加入一些思想意識的範疇,它們還未能達到精氣神的領域。它們永遠都只是在外圍兜圈子。而禪,或釋迦牟尼本身是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淨土唸佛法門是先燻眾生的個性、漸漸引導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然後是專心專注唸佛……感應到唸佛三昧再繼續堅持下去,精進用功……修清淨心不如說是除㾀妄念……拜佛也不只是拜佛:是要人們放棄虛妄的自我、放棄自以為是的心態、放空頭腦中的雜念……於其說是拜佛,不如說是拜自己,自己做功!念力強大了功力深厚了又能幫助眾生,這是功德!利人利己的功德,真心誠意地想修的人都會非常喜歡又虔誠的祈禱頂禮感恩回饋……又計較什麼外在的得失呢?人有分別的,又不是修木頭修呆子!但是功夫深的就會知道:是也罷非也罷、進也罷退也罷……都是因為在一樓外圍兜圈子!一個強烈想上頂峰的人會一鼓作氣地攀登著,不然洪水猛漲上來了……一個在無數次輪迴受苦受累又無聊的人會勇敢拋下一切名利地位……清修苦修都會心甘如飴……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只要回頭、只要實修、只要堅定淨信!都有機會的,佛不打誑語的!否則也成不了佛!

如果你覺得做什麼事讓你心安就去做……總有一天會回頭的,急不來的。這就是說佛不渡無緣之人。你求了開口了,上帝、佛、菩薩、道都會顯示出途徑來的。因為它就圍繞著你充滿著你,光明正大的隱藏在你自己的內在……就等著你發現哩!是不是很好玩很好笑?是不是會讓你又哭又笑的?是不是讓你覺得自己曾經那麼的愚蠢至極、荒唐可笑…… 真的,開悟成道真的是很好玩的哦……


15872376568


中國儒釋道三位創始人,論境界應如下分析和定位:

①釋迦牟尼佛是精神大師

釋迦牟尼佛本是錦衣玉食的太子,卻拋棄一切,為救眾生而選擇修行道路,終於在普提樹下頓悟,創建佛教,成為世界連鎖的最大慈善組織,功莫大焉,堪為精神大師。

②老子是戰略大師

老子是春秋周朝圖書館館長,博覽群書,視野前瞻,實為戰略大師。他為社會統治者提供社會治理的無為而治方法,是當今國家乃至企業戰略管理的鼻祖。

③孔子是人力大師

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周禮,顯然是理想派和復古派,但抱有對社會秩序的期待,並且提供了一套可行解決方案,孔子顯然是跨時代的人力資源大師。和老子比起來,境界當然不如。


全息領導力


如果你看過了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論語》,讀過了老子自己撰寫的《道德經》,誰高誰低,高下立現。

再看各種文獻記載,包括孔子弟子的記述,孔子幾次問道於老子,你就知道到底是誰的思想境界更高!老子講道可,道非,道常,……眾妙之門,玄之又玄,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為天道;孔子講性善,性忍,中庸,是為人治,也就是人道(人治之道)。

再看歷史,孔子是周遊列國而四處碰壁,終生不得其志。是其弟子與再傳弟子整理而成《論語》,而老子是被攔於函谷關,留下千古絕唱《道德經》,而後西出函谷。再看沒有儒學的大秦帝國是縱橫馳騁打的匈奴屁滾尿流聞風喪膽。漢朝是以道家立國,講求無為而治,到武帝一舉擊潰匈奴,永絕後患。而後,啟用董仲舒獨尊儒術,再後來,再有遊牧民族(號稱蠻族)來犯,朝廷懵逼,大臣愚忠,亡國叛國,亡種滅種,再也沒有了大漢族的血性與霸氣!楚雖十戶,可以滅秦的傳奇歷史被永久的塵封於記憶之中。

道法自然,中國思想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科技水品是蒸蒸日上一路領先。道法人治,中國是思想禁錮,中庸而圓滑,面善而心惡,科技水品是一路下滑,再無長進,百姓是血性盡失再無抵抗外族入侵之拔刀相向的勇氣!

所以,道有道不足,儒有儒弊端,道為上,儒為下。然,其儒道只差,差之千里,不是一星半點。現如今都在提回歸國學,而國學千萬不敢囚困於儒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國學,法墨儒釋道,兵家帶雜家,一個不能少,兼容幷蓄,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才是迴歸正道。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唯此,中華可興,未來可期。


行雲流水


老子是道家人物,長於宗教管理事務。

孔子是儒家人物,長於世俗管理事務。

老子是孔子之師。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就是對老子等道家人物說的,這句話就是反映中國人🇨🇳人上三個如何實現團結的奧秘。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中國人,三個以上,就要形成一個首領,這叫道生一,這個首領要選幫手,就要選一個道家代表,就是一生二,首領在道家代表協助下產生一個儒家代表,這就叫二生三,儒家代表對這個人群進行管理,就叫三生萬物。

中國社會是儒為中心的社會,正是道家學說提倡的,因為他們是儒家的領導,是首領和儒家代表存在的靈魂,而首領,是整個體系存在的意義,儒家代表,則是整個體系存在的基礎。


河東來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又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孔子沒聞到道,老子可以道卻非常道。

名,孔子非常重視名,老子可以名卻非常名。

據《史記》,孔子適周,問禮老子。老子毫不客氣:子所言者,其人及骨皆已朽矣,,。

捱了老子一頓批評,孔子回去之後,對學生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由此可見,孔子還是很謙虛的。

司馬遷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司馬遷引的是孔子曰。

由此可見,儘管孔子贊老子如龍,卻對老子不以為然。

老子與孔子,誰的思想境界更高呢?

彼此彼此,半斤八兩。


趙日金141


老子思想的道德境界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人天合一“”!只有這樣人生路上的各種關拤才能順利渡過!老子對“”道“”的理解是整體性的!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和各種事物的性質變化的始末過程!是全面性的總綱!而孔子主要側重其中的人道,而重點研究人性論或人類社會和對人類社會的治理方法或對人性的理解制定秩序控制人性達到治理社會的目的!孔子只是老子抽像泛指範圍中具體特指對人類社會人性的研究!老子《道德經》中已經清楚的敘述說明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法不離其中~一正一反,陰陽和合!孔子的“”儒“”也確實重點顯示了人之所需的各種需求競爭的程度!貪婪的人性在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長河中盡顯無疑!


空觀道人12345


道、儒先聖境界沒有差別,差別在踐行的路徑。用王鳳儀的話理解道、儒甚至世界主要宗教比較中正。王風儀說,道教修心煉性,抱元守一。儒教存心養性,執中貫一。佛教明心見性,萬法歸一。耶教洗心移性,默禱親一。回教堅心定性,清真理一。五教的起源宗旨一也。“一”者何?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理,天道也。萬物萬類萬數,皆不能離一,離一則不成。一者,道也,則常而不變的真理也,天道也。

有人崇老子貶孔子。一是說《道德經》比《論語》抽象有哲學性。二是孔子曾問禮於老子。

但是,《道德經》比《論語》本身是個錯誤比法,因為儒家最高經典是《易經》,理論集中體現在《易傳》,道家則《道德經》為理論集中體現。所以,要比應該是《易傳》與《道德經》比,你看過《易傳》嗎?比《道德經》差?

至於孔子問禮於老子,不足以說老子就高於孔子,因為本來老子年長二十歲,身在周守藏史之職。孔子無常師,不能說因為問禮老子就成了孔子老師,孔子就好象是老子弟子。而孔子自謂尊仰周公,繼文王之道,“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