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語文不學習主謂賓定狀補這些語法了嗎?

紙默心緣


先上結論,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說的:

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

不是不學習主謂賓定狀補這些語法知識了,而是不繫統地學習,體系化地學習。在最新部編版語文教材中,語法知識分散於各單元課文後面,以知識點的形式出現。閱讀《語文教學參考書》,也沒有發現將這些知識點作為任何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所以,在部編教材中,語法知識確實淡化了,但又沒完全退出。強調的是隨文學習,以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由此可以看出,部編教材對語法的定義是學習語文的工具,它本身並不是語文知識。

其實,語法到底是不是語文知識,要不要系統學習,自民國上世紀末,學界眾說紛紜,未有定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韓軍為代表的語文“人文論”,對以葉聖陶為代表的語文“工具論”,發動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批判,並引發廣泛爭論。

九十年代以前,我們的語文課本中,語法知識佔了半壁江山。我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得最多的內容,就是劃句子成分。什麼主謂賓定狀補,單句複句。試想,一個小學生,較複雜的課文都讀不懂,對這些晦澀的概念如何能理解?所以,任老師講得天花亂墜,我仍不知所云。

所幸,我當老師的時候,適逢學界大批語文工具論,“新語文”的概念正橫掃大江南北。各省自編教材,我們湖北鄂教版語文教材中,並未過多提及語法知識。所以我得以做南郭先生多年。

然而我的一些生於六十年代的同事卻憤憤不平,甚至因此憂國憂民。認為如此不學語法,不教語法,語文將何去何從?我常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他們一定是覺得,自己苦心孤詣學來的豐富的語法知識,忽然間被摒棄,這一身本事,都成了屠龍之技,從此無用武之地,所以內心彷徨。

不過,後來一種新的觀點出來,認為語文具有雙重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韓軍的新語文因此也遭遇激烈批判,想起來怪有意思。

記得當年有一位語文專家,咱湖北的,每次做講座,必嘲笑韓軍。故意在臺上仿韓軍上公開課的樣子吟哦課文,吟著吟著,一節課就過去了。最後一無所獲。

果然是文人相輕,學術上百家爭鳴是好事,但不應該有人身攻擊。不過,這樣也好,引起大家都關注這個事情,討論和研究,終究還是把語文的本質給弄清了。

有人說,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是和稀泥,既承認語文的人文性,又承認了語法知識的工具性。這是對新課程標準沒有深入理解。

漢語本來是沒有語法的,自古以來,學習語文,都是以積累為主,憑的是語感。對於語言現象,罕見有系統的歸納。語文學科,也沒有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語文能力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這就使一些有工業思維的人很著急,認為這樣學語文效率太低,必須找到一種可以標準化的學習方法。這種想法,是語法知識當年大行其道的思想之源。

現在的語法知識,包括語法名詞,其實都是舶來品。基本是從英語語法體系中移植過來的。用外來語言的知識體系來解構我們的漢語,指導我們學習漢語,這確實是很荒唐的。

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語法知識,也並非全無用處。作為工具,語法知識可以對一些語言現象進行歸納,指導學習者發現語言規律,從而獲得觸類旁通的效果。

所以,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法知識的表述是非常恰當的:是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是工具,其本身並不是語文知識,不需要系統地、花大量精力去專門學習。


毫米


❤歡迎來到蔡蔡小予的回答天地,我將竭盡全力回答問題,希望能給你一點幫助。❤

我是初中語文老師,我就深圳初中的學習情況來分析。究竟初中學不學主謂賓定狀補呢?!我根據它們在課本分佈情況和考試題型給予說明。




一、對於句子成分的學習,即主謂賓定狀補的知識在初中課文的分佈情況。

這些句子成分在書本是有的,分佈得比較散,也不那麼顯眼。有時候,有部分老師讓學生看看就過了或不提,有部分老師也會拿來講一講。學生也就有這麼一個印象。一般在初三的時候,複習資料會有一章節進行系統學習,能夠判斷就好。



二、根據考試的題型,分數雖然不多,但是要能夠掌握和運用。

主謂賓定狀補,這些句子成分,雖然考試沒有用專門符號劃分成分的考法,但是在一些題卻顯現出來,不掌握會有可能做錯的現象。首先是選擇題中的病句判斷,要分清楚句子成分,你才能做對,如用主幹的方式看是否出現成分殘缺,如是否是成分間搭配不當。其次是選擇題的最後一題,綜合題型,判斷短語結構類型,判斷複句或複句類型,判斷主幹。要掌握句子成分,才能判斷正誤,從而做出正確選擇。

所以,我是一個以考試為導向的老師,會安排學生學習,但是不會耗費太多時間在上面。

❤碼字不易,如果有那麼一刻打動你,請關注一下!愛你喲!😘❤❤❤


中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


個人覺得語文學習所謂的主謂賓定狀補,本來就是非常沒有用的。

漢語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的主謂賓定狀補,這些內容都是在學習外語以後,引入到漢語中去的。以前要學習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們把得字拆分成了,白字旁的的,雙人旁的得和土字旁的地。分別去表示所有格,形容詞和副詞。但是現在這樣的區分都被取消掉了,統一用白字旁的的。

既然這些內容都取消掉了,你再去區分定狀補有什麼意義呢?

漢語是沒有具體的規則的。有些國家的語言會有一些特定性的規則,比如說,一句話裡面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一個謂語動詞只能在固定的位置。

但是漢語中沒有這樣的限定,漢語中能夠有非常多的謂語動詞在一個句子中並列。在漢語中,重要的是語序而不是語法規則。所以區分主謂賓定狀補並不能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孩子學習漢語有多大的幫助,反而會讓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感到迷惑。

其實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在逐漸淡化這些語法名稱,因為學習語言的目的是在於理解和交流,但是以前過分的重視這些語法名稱,導致很多學生記住了這些語法名稱,但是根本就不會運用,同時,對於提升理解能力也沒有多大的幫助,反而讓很多學生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由於過分的注重語法,而忽視了理解。

只不過絕大多數的英語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趨於傳統,非常強調語法規則。並且在課堂上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語法名稱的解釋上。並沒有遵從改革的趨勢,讓學生重視理解能力。

個人覺得取消這些語法名稱的教學,更有利於孩子把精力放在語言本身。這樣可以避免語言的條條框框,束縛了孩子在母語上的創造力。


外語那點事


沒有不學這些。

每一屆學生我都認真教語法,有時會持續很長時間。學生也大部分能理解。

首先,有人說語法根本沒用。這不對。生活中當然沒有人先考慮語法才去說話,但稍有一點語法常識的話,會稍微明白點什麼樣的話對,什麼樣的話不能說。

其次,就應用來看,現在生活中不合語法的話太多。這當然看上去也沒有什麼大的影響。但上升到書面用語的時候,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不規範。其實,說話的時候毛病太多,直接就會影響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吧。

再次,僅從應試的角度說,高考會涉及到用語規範,就可能需要語法來衡量一下。很多學生答題根本就殘缺不全。

還有,講文言文一定會講到語法。


爬到樹梢的蟬


還學習的,在初中會用一個課時重點去學習然後去練習。在考試階段也是要考的。其實在我們不經意間的試卷裡他都有這種知識點,考點,只是沒有太明顯的表露出來,基本上都是在基礎知識的這個板塊中。但由於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有些老師不是很重視,就在上課簡單的講一下帶過……以至於很多學生對這個知識點是模糊的。


笑一笑苗苗


在小學語文課,必須讓學生學會和懂得語法知識和修辭長識,這是小學語文必修課,學生不懂語法和修辭,以後作文章和寫材料會出現很多病句和語言笑話。


劉進田1


沒有人會將“主謂賓定狀”的概念來當寫作的。包括讀者也不會用“主謂賓定狀”方法來閱讀的。”主謂賓定狀”只適用於考試,目的在測試學生是否能適應學習古文,但問過許多學習過文言文的學生,他們對“主謂賓定狀”用法幾乎模稜兩可,甚至有的更加嗤之以鼻。


旭日東昇38030061


我當年的口訣: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定語必在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五十幾年過去了仍清楚的記得。學習語文是為了在實際的工作生活中得以應用,因此淡化句子成分的劃分沒什麼不妥。


手機用戶58581507688


還是學習吧,只是不那麼系統了

高考之前學習語病,分析句子成分的時候,老師還是會系統的講解,分析

掌握這些知識,就是修改病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

現在學習很方便,自己通過網絡啥的也可以蒐集資料,自己試著學一學,練一練


不二的小仙女


我不知道其他老師是怎麼操作的,反正我教高一新生的時候,初高中銜接有一塊就是語法的系統學習。不然,病句和古文的活用,特殊句式怎麼講?

和我搭班的英語老師很喜歡我。用母語教語法學生要更容易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