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晉級,哪些城市掉隊了?

2018年,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再擴容。

自從2006年上海GDP率先突破萬億以來,到2017年全國已有14個城市GDP破萬億。2018年,寧波、鄭州雙雙破萬億,

萬億俱樂部成員擴充到16個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這16個城市,分佈於全國七大城市群,代表著城市經濟的最高水平,且承擔著區域經濟增長的極點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競爭不容忽視的力量。

2019年,還有哪些城市有望突破萬億?

01

萬億俱樂部擴容:從3個到16個

2010年之前,全國(不含港澳臺)只有三個城市GDP破萬億:北上廣

到了2011年,深圳、天津、蘇州、重慶4個城市GDP同時突破萬億。

當時,這四大城市基本處於同一水平,GDP相差不過數百億。但七年過去,競爭態勢遠非當初:深圳遙遙領先,重慶天津面臨“擠水分”之困,而蘇州在短期陣痛之後又重拾追趕之勢。

從2011年開始,全國共有6個城市GDP破萬億,這一記錄維持了三年之久。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這一年,武漢、成都

雙雙破萬億。

從此每年萬億俱樂部都會擴容:2015年杭州破萬億,2016年南京和青島同時破萬億,2017年無錫、長沙雙雙破萬億,2018年寧波、鄭州破萬億。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在這16個城市中,上海、北京破3萬億;深圳、廣州、重慶破2萬億;天津、蘇州、成都在1.5萬億-2萬億之間;

其他城市都在1.5萬億以下,寧波、鄭州則是剛剛觸及萬億門檻。

至於去年呼聲很高的佛山,僅以數十億差距惜撼於萬億俱樂部之外。2018年佛山GDP為9935.88億元,離萬億俱樂部只有一步之遙。

02

萬億GDP城市分佈:長三角獨領風騷

這16個萬億GDP城市,主要集中於南方,分佈於全國七大城市群。

從區域來看,南方12個城市GDP破萬億,而北方只有四個城市破萬億,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和鄭州。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從城市群來看,長三角獨領風騷,佔據6席,而京津冀和珠三角則分別佔據兩席。

在長三角城市群,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和寧波,6個城市GDP突破萬億。這其中,上海是全國經濟第一大市,2018年,上海GDP高達3.26萬億,位居全國之首。

京津冀城市群,佔據兩席,分別是北京和天津。北京以3.03萬億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二,上海和北京也是全國唯二突破3萬億的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同樣佔據兩席,分別是深圳和廣州。這兩地GDP在2017年雙雙突破2萬億,而正是這一年,深圳GDP超越廣州,2018年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全國第三城地位日益鞏固。而廣州2018年GDP高達22589億元,與作為第五名的重慶差距同樣在擴大。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成渝城市群,也是佔據兩席。重慶和成都兩大國家中心城市,如同廣深一樣,都是競爭合作兼而有之的兄弟城市。2018年,重慶GDP突破2萬億,但重慶正面臨“擠水分”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困擾,兩位數的經濟增速已成過去式。

長江中游城市群,也是兩席,分別是武漢和長沙。2014年武漢GDP就已破萬億,而長沙則是在2017年躋身萬億俱樂部。

山東半島城市群佔據一席,這個城市是青島。早在2016年,青島GDP就已經破萬億,2018年GDP高達1.2萬億。

與之對比,山東另一個龍頭城市濟南,2018年GDP為7856.56億,即使加上剛剛合併的萊蕪,GDP總量也僅為8862億元,與青島還有一定差距,想要做大強省會,還有不小的努力空間。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中原城市群,則以鄭州作為代表。2018年,鄭州GDP首度突破萬億,達到10143.32元。

這幾年,鄭州發展相當迅猛,先後獲得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航空港實驗區、自貿區鄭州片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重要載體,未來可以期待。

03

八年變遷:哪些城市掉隊了?

從2010年到2018年,中國城市格局發生顯著變化。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第一陣營的北上廣深,地位仍舊牢不可破,且與其他城市差距擴大,只是廣州深圳位次調換。

2010年,作為第四名的深圳,與第五名的蘇州,GDP差額只有350多億;而到了2018年,作為第四名的廣州,與第五名的重慶,GDP差額擴大到2500億左右。

在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變動不算太大,成都、武漢躋身前十,無錫和青島則落到十名開外。

這兩個強省會的崛起,恰恰代表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大城市群時代的到來。

在前二十名城市中,整個城市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一,瀋陽、大連、煙臺、唐山退出前二十強榜單,取而代之的是鄭州、泉州、南通和西安。

自此,隨著瀋陽和大連退居20名開外,前二十強榜單中再無東北城市。而在1980年代,長春、瀋陽、哈爾濱、大連均位居全國前十。這裡的大背景是,重工業時代落幕,沿海貿易、互聯網科技和強省會城市的陸續崛起。

其二,城市名次晉級最快的當屬西安。2018年,西安GDP達到8349.86億元,位居全國20強。而上一次,西安GDP躋身全國20強,還是在38年之前。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就在2010年前,西安GDP的全國排名還是在30年開外。僅僅八年時間過去,西安完成了大跨越。

尤其是最近幾年,西安合併了西鹹新區、成為第九個國家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獲批,發展可謂如虎添翼。

04

西安濟南泉州東莞:

誰會最先躋身萬億?

接下來,還有哪些城市會躋身萬億俱樂部?

佛山可謂毫無懸念。2018年GDP高達9935.88億元,也是全國唯一一個處於9000億量級的城市,離萬億門檻只有一步之遙。

在佛山之後,進入8000億量級的城市有五個:西安、泉州、南通、東莞,以及合併萊蕪之後的新濟南。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這五大城市的名義增速都不低,濟南、泉州和西安更是突破兩位數。如果能保持既有增速,最遲在2020年,這五大城市有望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屆時,全國萬億GDP城市將會擴容到22個,其中珠三角或將增加佛山、東莞兩個城市,長三角再增南通一席。

值得注意的是,這22個城市超過2/3都位於南方,中國經濟“南方分化”的格局還會進一步持續。

05

城市格局的三次洗牌

過去二十年,中國城市格局至少發生了三次大洗牌。

第一次洗牌,是重工業落幕與沿海開放性經濟的崛起。

1998年,國企改革開始;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0。這一退一進,對於城市格局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這次轉換,造就了蘇州、無錫、佛山、東莞、青島、寧波、溫州

等沿海外貿城市的崛起,而長春、瀋陽、哈爾濱等東北城市則不免受到影響。

第二次洗牌,則肇始於四萬億大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的狂飆突進,對於經濟的拉動效應可見一斑,重慶、天津、武漢、鄭州等城市經濟總量得到顯著提升。在2010年前後,重慶和天津的經濟增速一度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一度成為全國第三城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最近幾年,隨著投資驅動效應減弱、工業增速放緩,加上主動擠水分,這兩地經濟增速均有所回落。

第三次洗牌,則是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戰略的日益清晰化。

除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地位更加鞏固之外,以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濟南為代表的省會城市,未來將獲得更大程度的資源傾斜。

第三次洗牌正在路上,最終哪些城市能夠晉級,我們拭目以待。

万亿GDP城市排行:哪些城市最新晋级,哪些城市掉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