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財經數據-GDP

近年來身邊常有人把"賭國運"掛嘴上,其實國運不需要賭,有些指標就真切的反映了國運的昌盛與否,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的指標GDP,就是一個國家國運昌盛與否的外在表現,我們通過分析其走勢變化,便可以從中窺探我國的國運變動情況。與其漫無目的地"賭國運",不如掌握學習如何分析該指標,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頭。

看到此可能有些看官會提出質疑,該指標有注水和粉飾的嫌疑,分析它有什麼意義呢?在此我無意去辯駁該指標是否有注水嫌疑,但從我的角度看,該指標確實真實的反映了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有興趣的看官下面我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國運指標GDP。


一文讀懂財經數據-GDP

我國GDP歷次改革情況

在正式講解GDP指標前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我國GDP數據統計的變化情況:

1、我國國內GDP統計數據的變動情況

1985年之前,我國對國民經濟核算源於前蘇聯與計劃經濟相配套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1985-1992年逐步與聯合國推薦的源於市場經濟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接軌。

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中國實行SNA體系,GDP成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完全擯棄MPS核算體系徹底轉向SNA,這樣中國經濟增強了與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的可比性。

2003年國家統計局發佈《關於我國GDP核算和數據發佈制度的改革》,完全規範了GDP數據,發佈的GDP分為初步核算數、初步核實數和最終核實數三類,通過各類普查對GDP數據定期修訂。自2003年啟動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開始,至2013年為止,五年一次的全國經濟普查共經歷了三次,歷次全國經濟普查對前期國民經濟數據特別是GDP做出修訂。

國家統計局從2015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我國從1992年開始採用累計核算方式進行季度GDP核算。此次改革調整了季度的核算期,即從原來分別核算1季度、1-2季度、1-3季度和1-4季度的累計GDP,改為直接核算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當季GDP,累計GDP由當季GDP相加得到。

概括:1993年之前的GDP數據統計口徑主要是按計劃經濟的體系來統計,1993年以後才正式按市場經濟體系來統計,之後又於2003年和2015年兩次對GDP核算進行改革,使該指標進一步完善。

2、我國各地區GDP統計數據變動情況

自我國建立生產總值核算制度以來,一直採取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核算本地區生產總值。分級核算制度的弊端和問題,突出表現在地區與全國數據不銜接,地區生產總值彙總數長期高於國內生產總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2017年6月,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決定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通過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提高核算數據質量,準確反映地區經濟增長的規模、結構、速度。按照工作部署,國家統計局成立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領導小組,認真制定實施方案,並積極試點試算,為全面實施統一核算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目前,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即將在2020年初正式實施,統一核算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

概括:由於分級核算制的原因,各省GDP一直存在注水情況,從2020年起我國將對地區生產總值採用統一核算方式,也就是說從2020年以後各省GDP數據相對更加靠譜了。

如何閱讀GDP新聞

在瞭解完GDP數據統計變動後,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條GDP的新聞,讀懂新聞中出現的專業詞語才能真正理解新聞。

新聞內容:2019年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0467億元,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386165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534233億元,增長6.9%。

新聞節選至國家統計局《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實現》,發佈時間:2020-01-17。

這裡首先出現個概念"初步核算數",也就是通俗說的預估數,那麼這個預估數和最終數相差多少呢?根據我從萬德理財終端提取的有統計數據1992-2018年,預估數和最終數對比顯示,預估數都是小於最終數的,也就是說預估數較為保守的沒有誇大,最終數只會比預估數更加漂亮,所以我們在採用該指標進行分析判斷時採用預估數即可,無需等到最終數發佈。但是如果看官需要對歷年來的GDP數據變動做總的分析,則最好採用最終數更為標準,那麼最終數何時發佈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告顯示一般在次年的1月才發佈上一年的最終核算數。

接下來文章提到按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比上年增長6.1%,那麼什麼是可比價格呢?這裡的可比價格就是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比如今年產生的GDP數據99.08萬億和去年產生的99.08萬億由於有同夥膨脹,故要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樣數據比較才有意義,所以不變價GDP是把按當期價格計算的GDP換算成按某個固定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從而剔除價格變化因素的影響,以使不同時期的價值可以比較。

之後文中提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本年的增長情況,需要了解的概念是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是指"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和供應業及建築業";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即服務業。

在介紹完這篇新聞中出現的專業名稱後,相信各位看官應該對這篇新聞報道的內容會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那麼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為何說GDP是國運指標了。

GDP指標是如何反映我國國運變化

首先先來看一下從1979-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我國GDP按不變價統計的數據,看看這四十年的GDP指標是如何反映我國國運變化的。

一文讀懂財經數據-GDP

1979-2018年GDP不變價統計數據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第一年1979年的全國GDP只有3865億,而到40年後GDP為84.03萬億,增長了21737%。雖然最終增長了這麼多,但中間的增長過程並不是每年都平穩增長的,實際的增長情況如下圖:

一文讀懂財經數據-GDP

1979-2018年GDP不變價同比走勢圖

上為GDP不變價同比增長情況圖,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看到GDP的增長也有波峰波谷,就和股市K線圖一樣,你要是在波谷時開始投資,則在之後進入波峰的那幾年肯定是掙錢的,因為國運當頭,你想不掙錢都難。但你要在波峰時才開始投資,則沒那麼容易掙到錢。

那麼從這40年的GDP走勢圖中我們能夠窺探出什麼趨勢嗎?讓我來分析一下。下表是GDP不變價同比變化的具體數據。

一文讀懂財經數據-GDP

1979-2018年GDP不變價同比統計數據

我們從1979年開始統計起,79年之後GDP增速逐漸走高,中間只有81年增速是回落的,增速到84、85年達到頂峰,之後開始回落,到89、90年達到低谷;進入90年代後GDP從91年開始增速攀升,到95年增速開始回落;進入2000年之後增速持續攀升一直到2007年達到頂峰,2008年之後開始回落;而進入2010年以後GDP則持續回落。

看到這裡,可能有看官要問,這40年的走勢前30年都有較為類似的趨勢,即每一個10年的前5年GDP增速是逐年遞增的,而後5年則逐年遞減,但近10年則趨勢是一直向下的,這有什麼趨勢可言呢?

我分析了一下這四十年GDP增速變化的趨勢是這麼看的,中國國運走勢每十年一個輪迴,基本上是從1開始逐漸走高,過5後則逐漸下降的一個週期,且每逢8、9這兩年總是有一些天災人禍出現,近在眼前的就是於2019年末出現的新型肺炎疫情,而之前30年每逢8或9這兩年發生的天災人禍,大家可以自己回顧一下。

那為何2010年之後GDP的增速卻呈持續下降走勢呢?這要說到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當時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對我國經濟金融也造成較為嚴重的打擊,當時各國政府為了防止經濟進一步惡化紛紛出臺了救市政策,我國是出臺了4萬億救市政策,其實當時危機是爆發在美國,那麼美國作為危機爆發國出臺救市政策是應該的,在市場失靈時適當採用政府控制是應該的,這點在美國1929年大蕭條時已被論證過的。雖然美國這次次貸危機對我國也造成一定嚴重的影響,但並未傷及根本,我國本可以藉此機會修身養性,淘汰落後產能,迎接新經濟增長的到來,但我國採取了這一救市政策卻讓本應到來的調整沒有調整到位,從而造成之後的經濟增速無法高速增長。其實經濟有其自然規律,只有在經濟失去其自然規律時才需要進行適當干預。

當前我國國運又來到了一個新的自然循環週期的底部了,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對經濟增長是肯定會受影響的,但是從目前情況看,經濟還沒出現需要政府大規模干預的情況,所以我也想就此文表達希望政府尊重自然規律,在自然規律沒有打破平衡時不要強加干預,所謂否極泰來,讓我們一起期待經濟自然出清後未來五年的高速增長吧!

創作不易,喜歡此文的看客請關注本號並點個贊,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