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不該用私德問題審判京東

一覺醒來,看到鈦媒體發佈的《趙何娟:旗幟鮮明抵制劉強東和京東》在朋友圈刷屏,我非常震驚,以為趙何娟大姐在京東買到了毒大米,投訴客服無門,然後發文章維權呢?但點進去才知道,原來是趙小姐讀完《劉強東性侵犯案起訴書,女大學生詳述性侵全過程(當事人授權全譯文)》一文後的個人心情。

媒體人不該用私德問題審判京東

這種滿篇情緒的大字報式的內容,如果趙小姐只是發個朋友圈,尚可理解,畢竟個人吐槽。但利用幾十上百萬粉絲的媒體資源,以媒體的官方號發出來,弄得跟當年文革一樣,還是很讓人震驚的。真想不到,科技媒體已淪落至此。

隨著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跟著劉姓女子深夜進入公寓的視頻曝光,劉強東性侵犯案再度引發大家的熱議。與此同時,京東內部的管理問題也引發大家的關注,一段時間以來,京東商城的問題和劉強東的問題,被媒體放在一起討論,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公司的股價,會受到創始人的負面新聞影響。

媒體人不該用私德問題審判京東

但是,在真相還沒大白之前,媒體人就“旗幟鮮明”的抵制京東,這非常不妥,也非常不專業!

京東商城沒有坑消費者

我們抵制一家平臺,一般是這家平臺對用戶很傲慢,比如不久前的西安奔馳事件;或者說這家平臺很坑爹,比如視覺中國事件;又或者這家平臺管理不好導致消費者有損失,比如滴滴樂清事件;還有就是這個平臺的產品質量有問題,比如前一段時間大家吐槽得很狠的拼多多。

但在劉強東性侵案事件裡,京東商城沒有坑消費者,沒有賣假冒偽劣。儘管,劉強東和京東,兩者之間無法完全割裂,受到劉強東案的影響,市值一度狂跌。媒體可以說這家公司內部管理有問題,品牌也有問題,但一上來就“旗幟鮮明的抵制”,顯得過於情緒化了。

在趙何娟的那篇文章裡,她認為京東的公關在作祟,案發時京東的員工幫助劉強東性侵女孩,但這也是原告的一面之詞,從目前公佈的視頻來看,原告的話是有待證實的。另外,趙何娟還談到,京東公關在試圖動用媒體的資源反轉劇情,這也是一面之詞,第一,真相還沒露出水面,第二,就算京東公關真的這麼做,也需要有足夠的證據,作為一個媒體人,應該用事實來說話,而不是情緒來說話。

私德歸私德,公司歸公司

沒錯,包括我在內,看完原告的起訴書,都很生氣,都有情緒。罵劉強東,順便說京東不行甚至抵制京東,這似乎很政治正確。但是,媒體在這種事件中,應該有清晰的界限,哪方面問題涉及到公司,哪方面只涉及到個人,心裡要用一杆秤,而不是因為個人的問題,一棒子把公司打死。

商業文明社會,私德歸私德,公司歸公司。

就算劉強東罪大惡極,價值觀很有問題,那也是他個人的事情。把個人的問題扯到公司上來,並因此抵制公司,是典型的文革思維,自稱自己是科技和互聯網從業者的趙何娟,在這個問題上更像一個紅衛兵。按照趙何娟的邏輯,國美電器應該被抵制,因為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坐牢了;蘋果應該要抵制,因為喬布斯是個渣男……

媒體人不該用私德問題審判京東

但是,一個文明的社會,個人私德的問題應該和公司分開。公司是服務客戶的,如果因為創始人私德問題影響了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那是應該抵制,但在劉強東案裡,劉強東的個人問題,並不會影響到京東商城原有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抵制它是很牽強的,缺乏根基的。

趙何娟在濫用話語權

在事情還沒搞清楚之前,就通過一份起訴書的一面之詞,對劉強東個人和京東的價值觀下定義,然後利用自己掌控的媒體資源,“旗幟鮮明”的宣佈抵制京東,是壞?是蠢?還是一時情緒化?我不瞭解趙何娟,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在濫用她的話語權。

作為一個自稱資深的媒體人,在通過一個官方認證的,幾十甚至上百萬粉絲的公眾號發送一份檄文之前,應該想想自己發佈的內容是否客觀,是否對得起讀者的信任。而且,這個事情還沒出結果,法院也沒審判,趙何娟就給劉強東和京東下了審判書。

如果光靠原稿的陳述,媒體人就可以推定結果,那要法律幹嘛?案子也不用審判了,直接罰款或者把劉強東關起來就行了。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趙何娟應該向京東道歉

(注意,我沒有說趙何娟要向劉強東道歉),因為她僅靠一面之詞,就動用強大的媒體資源,來綁架粉絲,抵制一個商業組織。

無可否認,從蹭熱點、收割流量的角度,趙何娟的這篇文章,似乎政治很正確,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這種靠情緒煽動大家的套路,目前也的確在自媒體圈流行。如果趙何娟是通過個人的公眾號發出來,或許我沒有揶揄她的理由。但是,綁著鈦媒體,來濫用話語權,傷害了商業組織,也帶壞了媒體行業。我覺得這位老姐是需要反思的。

最後,鑑於目前處於敏感期,我又為京東說話,所以我在這裡承認,收了某公關公司一個億的公關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