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如果你瞭解廣西,你會發現,廣西有許多小鄉村都以“那”字命名。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含有“那”字的地名有1200多處。“那”是壯族獨特的文化符號,壯語意為“田”或者“峒”,最初指水稻田,如今泛指田地或者土地。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隆安縣那桐鎮定典屯大門

依“那”而作,依“那”而居,廣西隆安縣那桐鎮定典屯是隆安縣“那”文化的發源地。它承載著壯民族文化的精髓,如今也展示出了一個文明生態村的魄力。

村莊有規劃

如今,走進定典屯,我們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樓房,白牆灰瓦,又融入了馬頭牆和白鳥帶等“那”文化的元素,不用懷疑,這就是建築風格統一的壯族特色。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定典屯全景

穿過寬敞乾淨的街道,乍一看,這些樓房和小別墅似乎沒有什麼區別。但其實,房屋前後還留有著農家小菜園,方便村民種植一些日常蔬菜、花草、果樹之類,倒是保留了一些鄉土氣息。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樓房前面的小菜園

我們還看到了一條長廊,這條長廊巧妙地穿梭在村子中間,在將村子分成了兩個部分。聽村民說,這是“那”文化長廊,有120米長。這條長廊傳承壯族“耕讀傳家”的傳統,意在指示後人,要牢牢記住我們壯鄉的文化風情。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那”文化長廊

定典屯共有83戶人家,全部都姓“盧”,因此,定典屯又被村民們自豪地命名為“盧家大院”。要想在村裡找到盧家大院的蹤跡,倒也不難,這片廣場相比於其他地方多出了一些年代感。這就是目前村裡唯一保留下來的舊日的足跡,一面刻著“盧家大院”的牆。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盧家大院的舊廣場

如今的生活雖然更好了,但誰也不想忘卻過去的日子,即使它並不完美。看到新建的“那”文化長廊和保留下來的舊院子,我想,這裡的村民應該也是這麼想的。

環境美如畫

定典屯經過生態示範村的改造,將生態宜居與休閒農業結合在一起,如今定典屯的文化旅遊產業已經聞名遐邇。

村子的入口,是一條鋪著嶄新水泥的綠蔭路,這些樹木也有些年頭了,才能長得這般,將夏天灼熱的日光驅散。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村頭的綠蔭小道

穿過這條路,我們就到了村落前方的休閒文化廣場。這裡最吸人眼球的莫過於這顆小葉欖仁,清爽的翠綠色讓人賞心悅目。是不是有點像一把大傘?別忘了,小葉欖仁還有一個形象的別名——雨傘樹。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休閒文化廣場裡的雨傘樹

過了休閒文化廣場,就可以看到一個舞臺。不過,我看到的卻是舞臺燈光的裝飾,挺專業的,想來平時用處不小。舞臺右邊是一片生態區,這裡的建築材料選用的都是竹子,頗有一番鄉里竹林的感覺。還有舞臺背後的定湖風光,定湖佔地約12公頃,水質清澈,碧水盈盈,夏日的風拍打著湖邊樹的枝條,襲來陣陣微涼。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舞臺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湖邊的一排竹屋

湖邊有可供遊客遊玩的小船,也有往湖中心去的“九曲橋”,我從岸邊走上九曲橋,一直走到頭,認真地數了一下,發現還當真是轉了九次頭。九曲橋的盡頭是遊客休息區,有一條休息長廊和一個現代化的游泳池。雖然這些都是為鄉村旅遊而準備的,不過也真的是給村子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九曲橋

產業特色化

要說定典屯的產業,那我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個美譽了。南寧市盛產香蕉,全國每五根香蕉裡就有一根產自南寧市。隆安縣定典屯所在的金穗香蕉產業核心示範區種有香蕉達8萬畝,因此,也被稱為“廣西香蕉第一村”。

這片一望無際的蕉林,也被稱為“萬畝蕉林”,裡面建設有齊全的水電設施、無傷採摘索道、冷藏室和先進的水肥自動設備。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萬畝蕉林

目前,隆安縣定典屯以自身香蕉特色產業為基礎,帶動鄉村生態旅遊新型產業,規劃建設了四大生態產業基地,即8300畝的香蕉標準化種植基地、800畝的花卉苗木基地、800畝的有機蔬菜基地、200畝的四季果園基地。

同時,定典屯裡還有5.3公里的自行車騎遊綠道,可以穿過以上的萬畝蕉林和生態園。定典屯推行土地流轉經營模式,村民們在自己流轉的土地上成為了種植香蕉的“新興職業農民”,在做好鄉村建設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

在廣西,有個“香蕉第一村”,你吃的香蕉很可能來自這裡

定湖

生活傳佳話

隆安縣定典屯以推進“生態文明示範村”為重點,以“精品、名村、特色”為思路,依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發展鄉村旅遊業,努力打造“廣西第一村”。“村莊有規劃,環境美如畫,產業特色化,生活傳佳話”,這是隆安縣定典屯定湖邊上的牌子,也是如今定典屯生活的最佳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