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连任两朝宰相的大宋名相!

(说历史的女人——第739期)文化贵在传承,人才贵在接力。上期笔者给大家讲了一个唐朝的很有才华但不太有名的李大亮,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个他的接力者。这位是北宋的忠臣,当然也是能臣。为什么说他是李大亮的接力者呢?其一,他是李大亮的崇拜者,此人自幼立志要成为李大亮那样的人;其二,他也是能文能武,既能驰骋沙场,又能辅佐皇帝治国,跟他的偶像李大亮相比,毫不逊色。

不过此人被重用之前有不少毛病,故也名气不大。比如他太耿直,爱认死理,就不大招人喜爱。有一回此人还是布衣的时候,挡驾献策,被赵匡胤轰了出去,但是后来被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重用,还连任了两朝宰相。那么此人是谁?他究竟有何能耐?他究竟当了哪两朝的宰相?欲知详情,本期分解。

张齐贤:连任两朝宰相的大宋名相!

一、贫困的他曾为吃一顿饱饭而同强盗同席

这个敢顶撞赵匡胤的人叫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张齐贤少年适逢后晋末年的动乱时期,全家迁到洛阳。他虽自幼家贫,却读书用功,胸怀大志。他因敬慕唐初名臣李大亮,因此取字为师亮。

上面说过张齐贤曾有过不少毛病,比如众所周知的贪吃,有人说他就是个大饭桶。在司马光编著的《涑水纪闻》里曾记载张齐贤这样的一个故事。他有一次在外面游历,饿得受不了,但他已经身无分文了。正着急时见到一伙强盗进到一个旅店里,大吃大喝,把住店的客人都吓跑了。他也走到旅店,向强盗们施礼道,“在下穷书生一个,想同各位一同饱餐一顿,可否?”意思是,想蹭顿饭。强盗们一看,这哥们挺豪爽啊,于是道,“呵呵,兄弟们都是粗人,你一个读书秀才,不嫌弃吗?”

张齐贤说:“敢做强盗的,也不是平凡之辈,都是豪杰啊。各位何必自谦呢?嘿嘿。”于是就毫不客气,拿起酒碗,咕嘟嘟连饮三碗。接着又拿了个猪肘子,咔咔咔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连这群盗贼都看傻了眼,一个个连呼道,“爽!能吃就能干,我看你真是个当宰相的料!”张齐贤说,“承蒙兄弟们看得起,过奖了!”强盗们又说,“日后兄弟要是当了官,可不要忘记哥们儿啊,俺们也是生活所迫,不得已才当了强盗的啊!”那天,张齐贤不仅不花一分钱,白吃一顿,强盗们临走时还送了他一些东西和路费。

总之,张齐贤少年时虽家贫,但饭量又非常大,欧阳修说他“形体魁肥,饮食兼数人”,他的大吃货形象留下不少笑谈,有野史《邵氏闻见录》(北宋学者邵伯温著)上还说他曾经一顿吃完一张牛皮。但是就这样一个人,却有雄才大略,能文能武。

二、张齐贤曾顶撞赵匡胤,但被赵匡胤看中是个当宰相的料

张齐贤曾跟一伙强盗同席,被强盗们开玩笑似地说,他是块当宰相的料,无独有偶,当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曾到西都巡视,途中遇到张齐贤挡驾献策。当时他还是一介布衣,见到一平民如此有胆,赵匡胤意识到此人不同寻常,于是把他召到行宫。张齐贤以手画地,逐条陈述十项策略,其中包括富民、举贤、选良吏、慎刑、惩奸等。其中有四项赵匡胤比较满意,其余六项没有认同。可任性而耿直的张齐贤坚持认为十条策略都是好的。竟敢顶撞皇上,于是赵匡胤大怒,令武士们把他轰了出去。

可赵匡胤回朝后,觉得张齐贤这人不简单,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对其弟赵光义说:“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意思是,我这次西都之行,仅有一个收获,就是遇到了一个人才,他叫张齐贤。但我不打算授他官职,就留给你吧,可以让他以后辅佐你任宰相。当时赵匡胤大概已经确定赵光义为其皇位继承人,所以就把张齐贤推荐给了他。赵光义把这事就记了下来。

张齐贤:连任两朝宰相的大宋名相!

三、被宋太宗重用,张齐贤屡立战功。

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开科取士,张齐贤考中进士。赵光义因心里一直记着其兄赵匡胤的话,就想把张齐贤录取为前几名以重用,但他也不好明着干涉这事,毕竟大宋初年还没有人敢搞什么腐败,皇帝也不能胡来。于是录取时就出现了“选择失误”,赵光义心里很不爽。当时一榜进士都授任京官,于是宋太宗只有让张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这已经很给面子了。

不过张齐贤也很给赵光义长脸,他到衡州当地方官干得也不错。当时衡州审讯劫贼,一般做法,审判后都要处死,这就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冤死了不少人。张齐贤到任后,立马纠正了这一陋弊,救活了其中误判的五个人,被人称赞:清官啊。如此两年,张齐贤在衡州政绩显著,于979年任职期满回朝时,恰逢赵光义亲征后汉,张齐贤朝见,被升为秘书丞。宋军刚刚攻下忻州,就任命他为忻州知州。赵光义对张齐贤可谓相当信任了。

公元986年,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北宋发动了对辽国的大规模战争,史称雍熙北伐。宋军在进攻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使得部分将领逐渐居功自傲,加上主帅曹彬用兵失误,宋太宗在后方遥控的问题等,使宋朝20万大军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此战还使名将杨业阵亡,使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成为泡影,更让北宋北方的防御体系出现危机。

宋太宗为此大伤脑筋,此时担任左谏大夫的张齐贤主动请缨去镇守边关。宋太宗大喜,立刻诏令张齐贤任代州知州,同杨业的老搭档潘美一道统领兵马抗辽。

张齐贤刚到代州就遇到辽军向代州发起的猛烈攻击。北宋驻守代州的兵力不足,士气十分低落。张齐贤从驻军里挑选出2000多个勇敢强壮的士兵组成突击队,慷慨誓师,然后他亲自带队,趁夜晚悄然出城,从辽军的侧翼杀进去。辽军以为中了埋伏,便慌忙从城下撤走。

随后张齐贤派人给驻守并州的潘美送信,约定同时发兵夹击辽军。在土磴寨之战中,张齐贤用2000伏兵,袭击辽军,再获大胜,擒俘辽军北大王的儿子一人,帐前舍利一人,杀敌数百,俘获2000匹战马及很多兵器物资。此战大大挫败了辽军的势气,遏制了辽国的南侵。

张齐贤因功受到宋太宗赞赏,后被授任工部侍郎。988年,辽兵又从大石路往南侵宋,张齐贤预先选择厢兵1000人分为两支,分别驻扎在繁畤、崞县,再次击败辽兵。

四、张齐贤出将入相,成为仁宗和真宗两朝著名宰相

公元989年,张齐贤经宰相赵普力荐,被召入朝,授刑部侍郎、枢密副使。991年,任参知政事。几个月后,授任吏部侍郎等职。当时张齐贤的母亲孙氏年纪有八十多岁了,被封为晋国太夫人,她入宫朝见,赵光义曾叹服说:“婆婆有福,生得好儿,为国家分忧啊。”

张齐贤在宋太宗时期曾任刑部尚书等职,是仁宗一朝9位宰相之一;到宋真宗时还担任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

张齐贤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勤于纠正民弊,务行宽大之政。他常劝皇帝实行仁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少战争。他曾对宋太宗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自古边疆之事难以处理,并非完全因为敌国,也大多由于边吏侵扰百姓所致。他建议镇守边疆的的官员选择一定要慎重。他强调治国要以百姓为本,而疆域土地是末,要想强国,必须先使百姓安定富有,所以不能穷兵黩武。他还提出勤俭治国。后来宋真宗要耗费巨资建造玉清昭应宫,张齐贤曾上书多次请求停止了这项工程。

张齐贤为官还善于智慧断案。他在当宰相期间,还亲自处理过一起发生在皇帝外戚之间的一件兄弟分家案,被后世传为美谈。

有一天退朝后,真宗皇帝对张齐贤说他有两个表兄弟,都认为自己分家得到的财产少了,因此互相争吵,又打起了财产官司。但州府的判决下来后,两人又都互相不服,认为判决不公,于是他们又仗着自己是皇帝亲戚的关系,跑到皇宫里向真宗皇帝告状。

真宗皇帝对此很是头疼,因为这两个人是他的表兄弟,他也是左右为难。张齐贤听后就对真宗皇帝说:“这件事由于涉及到皇亲国戚,即便御史台也很难判决。不过,这事说难也不难办,还请皇上把这件案子交给臣来处理吧。”真宗皇帝就答应了他。

等到皇帝的表兄弟俩到了相府的公堂上,还是互相伸手指责对方分到的财产比自己的多,并且强烈要求宰相大人重新审理此案。张齐贤等他们一个个说完后,就先问其中那个哥哥:“你说你分的财产比你弟弟的少,是不是?”哥哥急忙回答是。张齐贤就叫人把哥哥说的话记录在案,并让他签名画押。然后又问弟弟同样的问题。弟弟也跟哥哥一样的回答,并签名画押。

然后张齐贤说,“既然双方都认为对方分的财产比自己多,那么这件事就很好办了。”他接着说,“你们兄弟俩都带着自己的家人到对方家住就可以了。只能空手去,谁也不准带任何东西!”听完这话,这兄弟俩顿时懵逼,再也无话可说。

第二天上朝时,张志贤把这个处理结果上奏给了真宗皇帝。皇帝听后大为赞许,说道:“朕固知非卿莫能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就知道没有什么事情你不能决断的。这件事被记在南宋人郑克所写的《折狱龟鉴》一书中。

张齐贤:连任两朝宰相的大宋名相!

​张齐贤为相前后21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1014年六月,张齐贤无疾而终,终年七十二岁。真宗闻讯后颇为悲伤,为他废朝二日。追谥“文定”。

宋朝初年之所以出现比较强盛的局面,还是得益于像张齐贤这样的人才比较多。人才是志国之本,此言不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