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YBSF写字教育


邓公有言,真理越辩越明。是非功过,大家都可以评,也允许有思想交锋,毕竟只是个人之见,而结论要留给历史去总结。

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哲学才有了辩证法。书学界谈及田英章,一直是功过参杂、褒贬不一。对田英章老师的评价,大致是这么一个情况――推崇者将其捧上神坛,厌弃者将其贬为魔鬼;业余书法爱好者挺由者众,业内书法人批田的多。



毛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评论一个人一件事,要真诚客观理性的评价,不能全凭个人好恶,无原则、无根据的妄评乱评。田英章以楷书著称,评论田英章,至少要对楷书有相对系统的、历史的、全面的了解把握,先定量,而后定性,以理服人。而不是谁的声音大,谁的点赞多,就代表着真理的一方。




评价田英章对书法的影响,抱庸有三点愚见,欢迎批评指正。

第一,田英章的楷书造诣究竟如何。很显然,田英章的楷书,师法唐楷欧阳询,不少网友称之为“田楷”。田的楷书工谨硬朗,点画饱满,笔法稳重,结构美妍,就字功而论,在今时楷书界可谓翘楚。但是,与欧阳询来比,在笔法神韵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工谨的背后略显机械,灵动性差了一些,象浅,看久则腻。有些人吹捧说田老师的楷书已经超过了欧阳询,这纯粹是胡扯八道。

第二,辨证看待田英章商业化书法办学。其实对田英章的第一身份的界定,我觉得称其为书法教育家或许更为合适,就像俞敏洪的新东方。田英章书法教育培训办得非成常功,桃李满天下,这对普及推广书法事业、浓厚书法艺术社会氛围当然是好事。教育,老师,毕竟只是领而入门,后天造化主要靠自已。所以老师未必一定就要是泰山北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至于田氏弟子只能写田楷,弟子挂牌办培训班必须只能教授田楷,不知真假,即便有,我认为也只是商业规则,毕竟有生意的考量。文人可以选择清高,也可以选择不清高,书法家中的贪财者、逐名者、恋权者,比比皆是,真正的隐者有几?

或许在业内不少人眼中,田英章最大的毛病缺点,就是生意做得太好了。



第三,田英章对书法艺术造成的不利影响其实很有限。田英章创立的楷书教学,直观简捷,可学性强,效果普通不错,否则田英章不会有那么多的支持者,也不会把生意做得如此红火。但是,他只做初级书法培养教学,教授的大多是点画结构的入门基础,对书法高端艺术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说田英章把中国书法引向了歧途,不免言过其实。

名人效应大多是好坏两面,客观上看,田英章有中功,无大过。


抱庸妄谈。


抱庸斋主


一个书法流派,在当今社会能够持久不衰,影响之大,他会有什么过错呢?

在中国当代书坛,我们所知道的自启功之后,正楷书法有二田兄弟,有欧阳中石,有卢中南,还有不被时时提起的张瑞龄。他们的书法被认作是当今书坛的主流,最起码是充满了正能量,比起那些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丑书来说,可以说是光彩夺目。

我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学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那时候在书店买了一本田英章老师的九成宫的解析本,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欧体字的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进步很快。对于我来说,田英章老师的书法,是满满的正能量。

只是到后来,我又学习了柳体和颜体还有赵体,有了更高的追求,才放弃了欧体的临摹。

但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我们不能忘。对田英章老师,我只有感谢、感谢再感谢。


京东千里行书法


有人问我,田英章老师对于中国书法的影响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先不说结论,先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认为这个问题把田英章老师在中国书法上的影响夸大了,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对于中国书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至少从书法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还不能贸然的断定田老师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事实上,如果我们想要以功过是非来论断一个人物的话,那么,这个前提应该是这位人物对于我们历史的进程和日后人们的生活,思想,观点,信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一标准上来说,我认为田老师还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书法普及者和一位比较良好的书法家,并不具备有上述这些影响较大的条件。

讲清楚了这点之后,我们再来谈谈田英章老师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我认为,从当代书坛来说,田英章老师以及和他的哥哥田蕴章老师,是比较传统的书法家。

他们在书法上的贡献主要是对于大众来说,对书法的普及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弘扬,就这一点来说是功不可没的,是不容抹杀的。

在田英章和田蕴章老师普及书法之后,书法在大众中逐渐被得以讨论,学习和交流,而且田老师也给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书法入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有意愿探讨传统书法艺术以及学习和了解传统书法理论的人提供了一个比较不错的思路。

至于有些人指责田老师的说法,比如对于中国书法美学的庸俗化,对大众书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认为就目前而论,大众的书法水平而言,这一点是有失公允的。

中国大众目前的文化艺术修养,尤其是底层群众的艺术文化品位,实际上不是特别的高,至少从田英章老师和田蕴章老师倡导的书法美学来看,他们的书法基本上还是符合艺术发展的潮流的,符合艺术发展的方向的,在书法的造型艺术上是无可挑剔的,因此,并不存在有书法美学庸俗化的倾向。

以传统书法的审美尺度和审美范式来说,他们的书法体现了非常浓厚的传统书法文化的素养,这一点是很多现当代书法艺术所研究和倡导的书法美学缺失的传统内核,所以这一点应该是值得我们赞扬,值得继承的地方。

至于很多人所讨论的田蕴章和田英章老师对于中国书法产生的不良影响,我认为这一点是无稽之谈,是不存在的。

一个真正良好的书法艺术发展的环境,是应该包容、开放和多元的,它不应该仅仅是某一个书法风格,某一个书法流派作为主导因素合和作为统治地位的。

不管是田老师倡导的书法美学也好,还是其他当代艺术理论和其他艺术家所倡导的艺术审美风格也好,他们应该是多元并包,互相共存的,而不应该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这样一种状况。

如果出现了我们所说的这种有你无我,有我无你的这种状况,那么,这才是这个时代书法审美和书法理论所真正存在的问题,而不应该去指责倡导某一个书法风格,或者说某一个书法审美的人。


松风阁书法日讲


谢谢你的提问,也谢谢邀请。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检验的。

对中国书法影响,最大的是田英章吗?我觉得,这也太过分了。


就书法教育来说,我想,国家是主力军,个人是补充。共同构成了对传统书法的发展。

祖国各地的书法教育从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所以,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也是非常多的。

只是,工作在书法工作一线的许多人,并不为人所知罢了。

而田英章是书法经营的成功者,在媒体比较突出,所以,感觉中国只有田英章一个人在普及书法教育。

其实,现在打开一个网页,就能看到千千万万的书法教育工作者,在传播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那么,田英章有没有功?当然有功阿。起码好多人能够无条件进入书法学习状态。

这也许应该感谢田英章赶上了互联网起步的好时代了。还有千千万万书法爱好者,他们也赶上了这个书法传播的好时代。小编千里马,也是其中的无名小卒一枚。


但是,在田英章传播书法的时候,对书法的传播是阉割式的传播,以至于培养了大批的书法文盲,这批书法文盲的表现就是“不会写楷书,就是耍流氓”。

学书法学出会写楷书就老子天下第一了,这是极端的书法歪曲。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上最腐朽的明清两个朝代,在科举制度的束缚下,也没有只需学一种书法就叫楷书的。

而且,还给了一定的楷书书法范例的宽限,就是欧颜柳赵四体楷书,都属于科举应试的字体。

田英章个人的书法技法,我们也没有要求你欧颜柳赵四题皆善,对吧?但是,为什么田英章的弟子都是一个口吻:不会楷书就不要谈书法,不会楷书就是耍流氓。


好像只有楷书就是书法,隶书不是书法,篆书不是书法,行书、草书也不是书法了?-

于是,田英章的弟子有一个中国发明叫做“丑书”?

到底什么是丑书?说不清楚!

我的感觉就是,好像除了楷书都是丑书!

这就是田英章弟子的贡献,中国的书法除了楷书,就是丑书。

如果这样认识中国的书法,中国还有书法吗?


唐代以后,中国只有楷书、行书、草书这三种书法了。

清代复兴书法,中国有了丰富多彩的书法例如,篆书、隶书、魏碑、唐楷、行书、草书等等,都是可以学习的书法,反而所谓的科举应试书法,并不在“书法”之列。

而今,我们还有甲骨文也在书法之列呢!

怎么到了田英章教出来的学生,只有楷书是书法了?

所以,学一种字体不是错,结果,学会了欧体字或者田楷,中国只有田楷,没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等其它书法了。如此毁灭书法,这是什么功?

我们复兴传统文化结果没有文化了,这不是书法的灾难是什么?

还有田英章的弟子,大肆攻击学院书法教育书法从篆书学起的方法。

学院书法教育是系统的专业教育,当然要从篆书隶书楷书等等这样的历史发展顺序学起,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中国书法艺术和发展演变的规律。

所以,学院里学出来的学生,书法成绩再差,也不可能开口闭口就一个“丑书”批过去的吧?

田英章的书法教育是一种速成班的教育,为了速成,只能这样不及其余了。


正因为田英章的书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所以才会采取教育阉割的方法,这是对书法的不负责任。

一个负责任人的书法教育家,绝对不会教出只认识楷书,不了解篆书、隶书,也不了解行书草书的学生的。

因为,中国最常用的主流书法,其实还不是楷书,而是行书,这是起码的常识。

所以,你看看田英章本人以及学生书法作品的落款,很多都不太协调,这就是阉割书法教育的后果。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低层次的书法学生,我也从来无法想象,为什么田英章的学生,甚至沾染着一些流氓习气的语言。

不懂讲道理,也不懂书法的多样性。

有人说,田英章的书法千篇一律。如果自己还知道千篇一律是一种缺陷,也情有可原,在学生这一代纠正过来这个缺陷,也是一种成功啊,但是,学生也千篇一律的把田英章的缺陷反而给发扬光大了,这就是田英章的功劳吧。

所以,对田英章所谓的功过,我认为过大于功,再过几年就会爆发反思的,因为,田英章这个样教出来的学生,都是非常残缺书法常识的。到了那个时候,田英章自己会有认识的。

以上我们仅仅是从田英章书法教育而言,至于,他的学生拜师跪拜,请出自己的父亲照片为祖师爷的做法,更是封建文化糟粕,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这也是传播传统文化吗?

图片都是田英章和学生的书法和习作,自己欣赏吧。


千千千里马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说说田英章的书法。实事求是的讲楷书能写到田英章的水平的人实在是不多,能够被称之为“田楷”绝非浪得虚名。

田英章的楷书,抛开对书法艺术和美学视角来说,至少是有自己的特点,他写的字,一眼就可以基本辨别,这就算是“自成一家”了。

至于田英章的楷书是不是最好的书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按照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前人的必是经典”这两个潜规则,田英章的楷书能被成为“田楷”已经实属不错。

由于现代环境下的书法家们很少能体会到古人的境界,更不要说去感受,所以,在书法这个领域,要想在古人的基础上去超越,几乎不可能。

田英章的楷书写的肯定是一流的,但是和欧楷相比,就显得要“媚”一些,“俗”一些。这就是文化的局限性。

如果把字比做美人的话,田英章的字算得上是“闭月羞花”,但是怎么看也看不出“美目盼兮”的那个神韵。

欧阳询的字,笔画的精准度好像比较随意,但是看起来就是一个“知书达礼,含情脉脉的美女”。

这就是根本的不同。但这个不同不仅仅是田英章存在,这是现代的书法家们集体的短板。

再说说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田英章的书法在书法界似乎不太受欢迎甚至是抵制。业内很多人认为田英章的字根本算不上书法,更多的人认为田英章的字最多算是顶级的“馆阁体”,言外之意田英章算不上书法家,只能说是一个“写字的匠人”。

按照这个业内的观点来看,田英章似乎连影响中国书法的资格都没有,何谈影响?

但是在广大的书法爱好者眼里,田英章的影响显然要比那些认为田英章的字“连书法都算不上”的那些“书法艺术家”们要大的多。

书法业余爱好者练习或者说学习田楷的很多,田英章在书法普及教育的商业化运作方面,让那些在“象牙塔”尖上的大师们有一种强烈的“酸葡萄”心理。但是,这种酸葡萄心理并未影响业余书法爱好者学习田楷的热情。

这就算是一种贡献。书法艺术在中国,其实用性越来越小,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基本上成为了人们业余生活的内容,作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需要,在这个背景下,业余爱好者对书法的流派,以及所谓的审美并没有更深的了解与追求的欲望,田楷好看,端庄,有法度,写出来有成就感,这就够了。

田英章的贡献在于让人们有了对书法入门的兴趣和入门的途径以及手段。

从这一点来讲,田英章还是为普及书法这个国粹做了些贡献的。但说到功劳就有点过了,毕竟是商业化的普及,迎合市场需要而已。

我的观点,田英章对中国书法没有什么过,但也没有什么功,创立了一个楷书流派,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但是,在普及中国书法方面,贡献还是不小的。


步武堂


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认为不管是功也好过也罢,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并不大,田英章还没到这个份上。一个人之力来影响中国书法,开什么玩笑,特别是当代的这些人,谁敢站出来说他能影响中国书法。

人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当前的中国书法虽然有丑书作怪,也有田英章这样的一辈子坚持写好楷书的,也有明星拿着笔管子出来挥毫的,但更多的是普通的书法爱好者,默默坚持走在传统书法的道路上,以他们的微薄之力影响着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喜欢上书法,他们才是于中国书法有功的人。

而田英章的书法,网络上批评的声音很多,什么馆阁体、印刷体等等。但客观评价,田英章和他的哥哥田蕴章两位田老师,在坚持传统书法的路上,至少走的是正路,是规规矩矩写字的人。馆阁体虽然被诟病变化不足,略显呆板,但也毕竟是书法当中的一种审美倾向,有相当多的人就是喜欢这种规规矩矩的字。

书法风格求新求变是一种出路,一生不变也是条路。田英章的书法其实挺适合书法入门者去学的,往高的说人家是为书法的普及作了贡献,往低了说人家就是为了吃口饭吗。所以说,田英章的书法于中国的书法功与过,这个帽子太大了,不是谁想带就能带的。你喜欢他的书法你就去学,你不喜欢就去学别人的。

书法自古于文人来说就是写字,是每个文人应该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不好好写字你就过不了科举。而现在书法成了一门单独的艺术种类,我们也应该运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离开了传统文化那就不是书法了。


翰墨今香


首先,田某对中国书法没有一点点影响力,因为他的正楷字只被业外外行认可,而业内绝大多数书法家认为田的正楷字连书法都不是。

既然连书法都不是,那就自然对中国书法毫无影响了。

至于功过,首先要看看功在哪里?过在哪里?

有人说田对毛笔字的普及功不可没,貌似没有田之前,毛笔字一直没有在中国普及过?这么多书法协会、书画学院都是吃干饭的?

众所周知:早在上世纪,毛笔字就普及推广到各个小学,所以小学生都学过毛笔字,而且都是遵循“先颜后柳,赵体自己有,欧体绕开走”的原则去学习正楷书法的。

所以在推广普及方面,二田并没有田粉鼓吹的那样功不可没,在二田之前庞中华、杨再春对书法推动普及都比二田影响更大。

由于二田本人的书法水平不被业内认可,所以更不可能推动书法的发展,自己都写不好,推动发展了球啊?

接下来说说田某的“过”,其人品无过,值得表扬。

书法上的“过”主要是误导了无数书法爱好者,以致让无数书法爱好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书法,害的他们误以为写的死板工整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害的他们不知道王羲之父子的书法是以歪歪斜斜的魏晋风流唯美,还得他们无知的骂草圣、骂怀素的草书是“丑书”,害的他们无知的鼓吹田某的古今第一书法家而被业内耻笑。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田的书法虽然不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办培训班赚钱的操作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能帮助我们早日脱贫致富。


字画娱乐圈


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师从的人谁最多?田英章,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为什么跟随他学习的人多?因为大家都认为他写的好,所以跟随他学习。这是功还是过?



当前书法的局面,算不上好。但比起纸质媒体的年代来透明很多。假设现在没有互联网,没有个人公开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像田蕴章、田英章兄弟二人得罪不少书坛大佬的人,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封杀。但是,因为现在不同,有了互联网,掌握话语权的人只能管得了自己的地盘。大众不再被拢断的专业书法报刊杂志所左右。时光往前推三十年,田英章是何许人,谁知道?


田英章的出现遏制住了书法界的丑怪吗?没有。不但没有,还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论战。两个阵营势同水火。恶语相向。其实何必!淡泊,是学书人应具备的素养。功过是非之争,伤了他人,自己也会被人伤。与其如此,把精力用在练习上,提高自己,岂不美哉!


子衿书法


关于田楷作品,有如下想法,供大家讨论、指正。

1、当代(甚至包括历代)学楷书者,未见有能超过唐楷名家的。所以要是有人说,其楷书超越唐楷,那是不可能的事。

2、由于当代文字普遍使用印刷体,所以毛笔字楷书整个受印刷体的影响较大,导致毛笔字楷书普遍古味不足,这是印刷业发达以后给书法学习带来的难以避免的影响。

3、田楷在当代正楷毛笔字教学的示范字体中,处于较好水平。但由于存在上述分析的普遍情况,其艺术性也同样受到很大的局限。

4、从书法艺术的高标准要求来说,应该提倡使用历史上名家名帖为蓝本。以“取法乎上”,使有志于书法艺术的广大爱好者,打好基础,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帽山书法


事实胜于雄辩!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始终是功大于过。说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影响过大于功?这样的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试问:田英章对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何过之有?

田英章对中国书法影响大与不大,看一看田英章书法字帖发行量就知了。田英章书法字帖发行量之大,说明大众对田英章的楷书是予以认可的,这就是一个事实。其二,田英章的书法真迹难觅,这又是一个事实。如果收藏家们不认可田英章的书法作品,为什么在书画市场上买不到田英章书法的真迹呢?其三,田英章的书法有传统元素,又融入有个性,已自成一派,并得到国人的认可和追捧,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认为,田英章的书法与张芝,刘德升,汉碑书者,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魏碑书者,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书家的书法一样,走的都是大道而不是小道!这样的书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何过之有呢?

据说,田英章的门下还出了几个得意弟子,夏梁算一个吧,还有一个是把楷书写的很灵活,很生动,而且还入了书法国展,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这叫什么来着?这叫名师出高徒啊!

什么是好字?启功先生生前曾经说过,好字,就是大家都看得懂,就是大家看了之就想学。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生命力那么强,最重要的就是他写的人们都能看得懂,比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集》,快接近2000年了,大家还能认得清,看的懂。我认为这就是书法大道!

田英章的书法也是一样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