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之刨茬子

又到春整地的時節了,不由想起以前刨茬子的情景,心中有許多感慨!俗話說:“柴、米、油、鹽這四樣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米、油、鹽這三樣缺少了,還可以去買或者去借。但是燒柴缺少了就不好解決了。在農村缺少燒柴就是懶惰的表現,春天大地裡有很多可以燒的柴草,自己家不提前準備好一年的柴草而向別人家求借,是會被瞧不起的。

東北往事之刨茬子

生產隊時燒柴都是按人口分配的,可能那時農作物種植的比較稀疏,糧食產量不但不高,農作物的秸稈也很少,所以導致家家戶戶燒柴不夠用。為了來年種地方便,也為了獲得更多的柴草,農作物的茬子是必須清除的。黃豆和穀類的茬子比較細,用馬拉的“撈子”撈一遍,茬子就撈平了,就可以種地了。玉米茬粗壯,根鬚深,必須用刨茬鍬才能刨除,刨茬鍬是由一把挖鍬安上一個短把,把短把用繩子固定在長的鍬杆上,在鐵鍬的脖部和鍬杆下端一尺左右部位用兩根粗繩連接,用一個短木棍放在兩根粗繩的中間,轉動木棍,粗繩就上勁纏繞,就可以改變短把和鍬杆的角度,使身高不同的人不必哈大腰刨茬子,人民的創造力真是神奇的。刨玉米茬是既累又髒的活兒。刨玉米茬也是技術活,刨的玉米茬的塊頭太大,磕打土時就多費力,刨的玉米茬的塊頭過小,留在土中的根鬚過多,不利於下茬作物的播種,刨玉米茬就得不大不小,根據每個茬子的形態,刨得剛剛好。玉米茬刨完後,接著就是磕打茬子上的泥土,左手一個玉米茬右手一個玉米茬,兩個胳膊一起用力,使兩個茬子不斷碰撞,玉米茬子上的泥土就震掉了。我左右手拿起玉米茬時,我就想到古時冷兵器交鋒時手使雙錘的將軍,將軍衝到敵陣前,雙錘對擊展示那種氣勢,我內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力量。快速的磕淨玉米茬的泥土,扔到附近的茬堆上。

東北往事之刨茬子

玉米茬磕打完歸堆後,還得用鐵爬挨堆敲打,除去玉米茬上未淨的泥土。敲打過的玉米茬就可以用車拉到村民家中作燒柴了。

東北往事之刨茬子

生產隊解體後,家庭聯產責任制後,農作物的秸稈作為燒柴就基本夠用了,為了省時省力,小四輪滅茬機開始在農業整地時用於滅茬,但小四輪帶的滅茬機,翻的土層深度不夠,並且作用效率低下。近幾年隨著大農機的使用,旋耕機取代了滅茬機的位置。

如今隨著農村廚房電氣化的普及和農作物密度的合理種植,農村除養牛羊的專業戶用一些秸稈外,大部分都變成多餘。成為一種負擔,燃燒吧!汙染環境。不燃燒吧!給農民春整地帶來麻煩,也給蟲災造成隱患。如今玉米秸稈都很少有人家燒,就更沒有人燒玉米茬了。玉米茬也成為農業生產中的負擔。隨著免旋耕播種機的出現,玉米茬再也不用清了,就讓它們留在地裡腐化為糞肥吧!

從玉米茬的去留變化,體現出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看到我國科技飛速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