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的石頭

“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每當我在回家的高速路旁看到這幅宣傳廣告時,心裡樂滋滋,甜蜜蜜的。

我愛家鄉的石頭

因為,我是隴南人。我出生在禮縣鹽官鎮新山村。以前禮縣歸天水管轄,20世紀80年代初劃歸隴南。那時,我在21集團軍63師政治部任副主任,作為甘肅省人大代表在蘭州出席代表大會時,省委的一位領導問我:“鄭主任,我們把禮縣劃歸到隴南了,好不好?”我回答說:“好是好,就是太遠了。我們到天水只用一個多小時,可到武都,要花上一天的時間。”領導說:“是遠了點,可你知道嗎?你們家鄉的西漢水流到長江裡了,禮縣屬於長江流域,該歸隴南。”奧,我明白了,我忘不了生我養我的地方,很熟悉那裡的一山一水,常記著那裡的一草一木。我愛家鄉的人們,愛家鄉的風景,愛家鄉的名勝,愛家鄉的人文,也愛家鄉的奇石。

我愛家鄉的石頭

隴南物產溝深,風景秀麗,地質複雜,河流縱橫,觀貧石資源豐富。有石、化石。圖紋石、造型石、黃蠟還有玉石。2010年3月,我和龍佐鋒、蘇立社先生一起去隴南調查觀賞石先到成縣,後去微縣,再去康縣,最後到武都,本來還要去文縣,因山體滑交通受阻,未能如願。初春的蘭州,原野正在甦醒,可隴南已是春意盎然。十幾天來,我們馬不停蹄,跋山涉水,走街串選,四公尋寶。我們親眼見到的奇石就有十幾種,真是名不虛傳。西大湖石。產於成縣、武都一帶,造型奇特,體量不等,大的過數噸,小的才幾斤造據奇特,千姿百態,具有瘦、透、漏、皺的特徵,很像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大滿石。康縣墨石,造型玲瓏,質地堅硬,石色漆黑,光澤亮麗,引人人勝。白龍江石、嘉陵江石、岷江石,均為圖紋石,石質堅硬,畫面奇特,圖案清晰,皇現人物、動物、植物等,無奇不有,觀賞性強,很受人們青睞。

禮縣燕子河流域出產黃蠟石、草花石等。2013年夏天,我專程去觀賞。到了縣上,聽石友們說距離縣城北面30多公里的中川村,有位老人收藏了一方黃蠟石,視為寶貝,鎖到櫃子裡不讓人看。我頓時產生了興趣,在縣政協楊耀峰主席的帶領下,直奔中川村。到了村裡,很快找到了藏石老人,我們苦口婆心,說看看就是了,可他怎麼說都不讓看。沒法,我逼得楊主席把鄉政府的張鄉長和村裡的村主任接來,說明我是國家觀賞石一級鑑評師,是玩石頭的專家,是我們禮縣人,只是看看石頭,開開眼界,絕不會把石頭帶走。老人心裡踏實了,帶我們走進上房。他上了土炕,只見炕上放著一個大木箱,用鎖鎖著。老人打開了鎖,從箱子裡取出了一個小木箱,也用鎖鎖著,他打開鎖,從小木箱裡取出了黃蠟石。石頭用黃綢子包著,裡三層外三層,解開後他雙手捧著石頭讓大家看。我從老人手裡接過石頭觀賞,老人說,一定要小心,別摔了。我據了據,石重約4千克,是方造型石,形似佛像,五官清晰,形象逼真,石膚黃色,石面油光滑膩,的確是塊難得的精品。我問老人:“您這方石頭出手不出手,要多少錢?”老人說:“這是我親手揀的,是塊寶貝,我要傳給子孫後代。”我笑著說:“那好,您就好好收藏。”

我愛家鄉的石頭

我愛家鄉的石頭

回到縣城,我遇到了一方當地出產的模樹石,石圖保品。”器色%雅”號和頭務“活使場料時切的一煙山本面,我到應和品市的心就飛向了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