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拆快遞包裹暴露行業管理“黑洞”

私拆快遞包裹暴露行業管理“黑洞”

4月22日,一網友發微博稱,順豐快遞工作人員私自拆開客戶包裹,把東西散落在床上發朋友圈佯裝是他女朋友的物品,還加客戶微信發信息騷擾。對此,22日晚,順豐集團通過微博致歉,並表示絕不姑息、縱容任何違反法律法規和企業行為準則的不當行為,順豐方面已啟動調查(4月23日澎湃新聞)。

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商品,或者選擇快遞方式郵寄物品,自然希望快遞企業能夠安全快捷地將物品投遞成功。而快遞員作為專職投遞人員,其負有安全有效投遞快遞的法律義務、道德義務和職業倫理。因此,對於私自開拆消費者快遞包裹併發微信騷擾消費者的快遞員,絕不可輕易放縱。有必要在深入翔實調查的基礎上,嚴肅問責並堵塞漏洞,避免消費者被窺視隱私。

如前所述,安全投遞是快遞企業的立身之本,私自開拆包裹無疑是最該譴責的監守自盜行為。對此,郵政法和快遞暫行條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隱匿、譭棄他人郵件。冒領、私自開拆、隱匿、譭棄或者非法檢查他人郵件、快件,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快遞企業有此類行為的,最高可處20萬元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之所以著重強調私自開拆郵件、快件行為的法律責任,主要在於,消費者郵寄快件,等於直接將相關物品的安全,以及物品所涉及的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交由快遞企業和投遞員負責。假使快遞員可以隨意開拆包裹、窺視隱私,將導致其公信和形象一落千丈。換句話說,如果消費者因此對其失去基本信任,總是擔憂包裹被私自拆毀,隱私被隨意窺視,快遞企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由此可見,快遞員私自開拆快遞包裹行為,是對消費者權益和行業底線最惡意的侵犯和突破,是不可輕縱的惡。值得注意的是,在用戶向順豐投訴後,快遞員再次給用戶發送微信表示“這件事很正常”。說明私拆快遞包裹極有可能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行業“潛規則”。這更讓人不寒而慄,在網購和快遞已成很多人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該有多少人擔心其郵寄物品、個人嗜好和個人隱私被陌生人窺視、圍觀、“品評”?

不私自開拆、損毀快件作為快遞企業、快遞員最基本的從業底線和職業倫理,理當被嚴格遵守。無論是涉事快遞企業還是監管部門,均應介入調查,既要追究涉事快遞人員的相應責任,又要深挖是否存在類似管理“黑洞”。同時,有必要採取更加科學的防範措施,如不妨對收攬點實施錄像監控,在快遞封口封貼處採取具有相應編碼或標示的一次性封貼,並通過系統以短信形式告知收件人予以驗視。以此倒逼快遞企業不再漠視消費者權益,“褻瀆”消費者隱私,讓消費者不再有隱私被窺視的不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