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上學的時候,不止一位老師說過“開卷有益”。言諄諄,意切切,無非是鼓勵學生多讀書。

說起“開卷有益”,我還清晰地記得上學時的一件事情:

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吧,一次老師在教導我們多讀書的時候又提到了“開卷有益”。怕我們不懂,還掰開揉碎瞭解釋一番,意思是你只要打開書本,就會從中得到教益。班裡有個調皮的男生,平時最愛接下茬、較真,張嘴就說,老師,要是打開了一本壞書也有好處嗎?老師一時語塞,愣了幾秒鐘,疾言厲色地批評他破壞課堂紀律,算是把這個問題岔過去了。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這位老師也是小心眼,課後,找班主任告了那位同學一狀。那時候“極左”思潮多少還有點尾巴,班主任把那位同學叫了去,好一通上綱上線“深挖猛批”,還責令他寫了檢查在班上念。這件事,當時我們很多同學就有看法,覺得那位同學說的不錯。你說開卷有益,萬一開的是“毒草”怎麼辦?今天想來,那位同學能想到這樣的問題,應該算是一個比較喜歡思考的孩子。他如果好好讀書,現在多半會有出息。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也許古人說“開卷有益”的時候,還沒有什麼“壞書”吧。整個封建時代,被朝廷指為“誨淫誨盜”、列為禁書的不過那麼幾種,何況其中還有“冤案”——其實是千古名著呢。那時候出版業遠不如今天這樣發達,文字只要成了“卷”,不說是典籍,也必是有用處的、被多數讀書人認可的。不像今天,不但有非法出版物在那兒實打實地誨淫誨盜,還有堂而皇之正規出版的什麼“養生大全”之類,胡拼亂湊地宣傳偽科學。若是讀了這樣的書,再照著做,恐怕就不只是荼毒思想、敗壞道德,而是可能危及生命了。

所以,“開卷有益”,不可機械、教條地理解和執行。讀書之前,總該有個基本的選擇,叫做“開有益卷”;然後才可能“開卷有益”。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是“階梯也好”,是“藥”也罷,“有益”是大前提。

讀好書、讀有用的書,這應該是讀書的第一條標準。在這樣的基礎上談讀書,才是科學的、嚴謹的。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讀一本好書還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重塑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操守。所謂“鐫刻人心,移易性情”,這種情況也是史不絕書。

《紅樓夢》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恐怕無法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確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有個說法叫做“一部紅樓夢,幾多是非人”,這裡面的故事,能少嗎?為這麼一本書,多少才人學子神魂顛倒,為它吵得天翻地覆臉紅脖子粗;多少人因為它謀得了一份職業,而且終生在它身上討飯吃。它已經脫離了一本書的本來價值,大大超出了所謂教化之功,簡直成了一個人生大道場,一個巨大的舍粥棚,養活無數英雄、才子和閒人。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3年寫成,迄今已近九十載。1942年,文學翻譯家梅益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根據英文版翻譯成中文。這下子可不得了,從1952年到1995年的40多年間,這本書一共印刷出版57次,發行250萬冊。“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這句名言至今膾炙人口,動不動就被人們深情地吟誦。小說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甚至成了一種身殘志堅的英雄主義光輝形象的代名詞。吳運鐸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張海迪也被譽為“當代保爾”。這個文學形象在中國深入人心的程度,大可媲美孫悟空、賈寶玉和阿Q之流。

世界讀書日,說說讀書那些事兒。

建國前夕,在保爾·柯察金的鼓舞下,多少解放軍戰士在敵人的炮火下冒死前進;多少身陷囹圄的地下工作者捨生取義英勇赴死。“革命者在鬥爭中百鍊成鋼”,是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也成為幾代年輕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

學生時代,我也曾讀過這本書,也像很多同齡人那樣,弄個筆記本,把裡面的名言警句工工整整抄錄下來,什襲珍藏。不敢說保爾·柯察金鼓舞了我什麼,也不好牽強附會說保爾·柯察金讓我在工作中百鍊成鋼。但是,這本書對我、對我們這一代以及對我們的上輩人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和教化作用,誰也不能說一點沒有。

書的作用,還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