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政策補貼從“補車”轉向“補電”,多方搶佔百億級充電市場

文| AI財經社 李依蔓

編| 張碩

還沒到夏天,新能源汽車就以一種令人不安的方式“火”了一把。

4月22日,一段特斯拉汽車在上海徐彙區某小區地下車庫突然猛烈自燃的監控視頻,讓屢被曝出安全問題的特斯拉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特斯拉官方微博回應稱,已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正積極聯絡相關部門並核實情況,目前信息顯示沒有人員傷亡。但仍有數百名網友在這條微博下吐槽,還有車主聲稱小區物業拒絕讓他在車位上裝充電設備,“就是怕自燃”。

新能源政策補貼從“補車”轉向“補電”,多方搶佔百億級充電市場

同一天下午,一輛蔚來ES8在授權服務中心維修時燃燒。蔚來汽車迅速發表聲明,稱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無人員傷亡和其他財產損失,蔚來已開啟對燃燒原因的調查,會在後續及時對外公佈調查結果。

這並非電動汽車第一次被“自燃”陰影籠罩。早在去年,接二連三的電動車自燃事件就讓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以至於有人調侃,“新能源火了”。去年10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透露,據掌握的輿情信息顯示,2018年已發生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40餘起。威馬、力帆、江淮、眾泰、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車企捲入其中。自稱“最安全汽車”的特斯拉,此前已有2輛Model S在地下車庫毫無徵兆地冒煙起火。

“新能源汽車安全是懸在每個企業頭上的一把刀。”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表示,電池汽車滿電時發生火災往往是爆炸性、波及性的,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特來電通過大數據發現,80%的電動汽車燃燒發生在充電過程中和充滿電後的一個小時內,充電已成為規模化發展電動汽車的最大瓶頸。

上述特斯拉車主透露,這輛車在起火自燃前剛完成過一次超級充電,用最短時間將電池充到接近滿電。有專家表示,特斯拉此次自燃或與超充有關係。

短期內很難賺錢

就在不久前,於德翔遇到了一件令他頗為遺憾的事。一輛小型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被發現溫度過高,特來電連續3次禁止充電並向車主發送短信提示,但對方還是堅持繼續充電。這輛車最終被付之一炬。

新能源政策補貼從“補車”轉向“補電”,多方搶佔百億級充電市場

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

事實上,特來電從2015年就開始研發電動網對電動汽車的兩級防護。第一級是通過8個安全模型和27個安全判斷維度對汽車安全數據進行判斷,實現設備級的防護;第二級是通過對大數據的運用,建立針對不同車型的安全防護模型,從而實現平臺和數據級的防護。

於德翔表示,通過這套CMS主動防護體系,在特來電平臺充電的電動汽車燃燒數量可減少90%。2018年,特來電總訂單數3700萬次,主動防護4.6萬次,防止燒車38起。今年前3個月,充電安全兩級防護技術預防4到10起重大事故,減少了90%的燒車事故。

此外,特來電還提倡削峰填谷和柔性充電,即在沒有緊急需求的情況下優先低谷充電,通過緩慢的涓流先加熱電池,然後快速充電,快充滿時充電速度又會慢下來。這種方式不但能緩解高峰期的用電壓力,還能幫助車主保護電池、降低充電費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特來電需要和各大汽車廠商打通數據,瞭解對方的標準、要求和期望,然後去進行適配。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級充電樁雖然充電速度快,30分鐘即可充一半的電,但安全性相對較低,且對電池傷害更大。

除了安全問題,充電市場最為人詬病的問題在於價格高和便利性差。

一方面,充電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公共快充嚴重不足,消費者買車容易充電難。另一方面,消費者認為充電價格和服務費仍然偏高,而充電行業的盈利空間卻呈下降趨勢。此外,受電力匹配、場地、時間、流程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仍然很大。

日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國際環保公益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合作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國充電服務市場如何健康發展》(以下簡稱《充電服務報告》)認為,促進充電市場服務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五大痛點,包括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收取充電服務費的單一模式盈利困難、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大、充電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和充電服務體驗有待改進等。

至少從目前來看,由於前期投資建設成本高昂、充電樁使用率低、工作環境惡劣導致設備壽命低、充電設施分散導致運營維護壓力大等原因,大量中小型充電樁公司尚未實現盈利。其中,充電樁使用率低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2018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約300萬輛,佔汽車總量的比例不到2%,充電電量總體需求偏低,全國公共充電設施平均小時利用率不足10%。

除幾家頭部企業已完成相對完整成熟的商業佈局外,部分融資難、持續虧損的企業處於尷尬位置。

於德翔承認,這個行業短期內確實很難賺錢。他向AI財經社透露,特來電過去5年來累計投資60億元,研發投資10億元,前4年虧了8億元,去年充電量是上一年的3倍,但仍然是靠設備製造才勉強實現盈虧平衡。

從“補車”到“補電”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過去一年來,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仍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充電網絡逐步形成,形成一定先發優勢。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19年3月,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92.1萬個,較2018年底增長14%。全國車樁比持續改善,今年3月實現3.6:1,北京、上海的車樁比分別達到1.5:1與1.1:1。

截至2019年3月,公共樁保有量達到38.4萬個,比2018年淨增5.2萬個。2019年前3個月,公共類充電樁月均新增數量約1.7萬個,與上一年相比速度明顯加快。截至2018年底共佈局1914個充電服務站。

從重點區域來看,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充電電量集中度較高,與區域電動汽車保有量高度相關。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陝西、江蘇、北京、湖北、山東、四川、福建、陝西、上海等省市,北京、上海、廣東等10個省市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佔比達75.6%。

充電時間靈活的私人充電樁佔據充電樁總量的67%。截至2019年3月,私人充電樁保有量達53.7萬個,比2018年淨增6萬個。特別是在北上廣地區,私人樁分佈集中度明顯高於公共樁。截至2018年上半年,北上廣三省市在國內公共樁份額佔比40%,而私人樁份額佔比達78%。

新能源政策補貼從“補車”轉向“補電”,多方搶佔百億級充電市場

2015年10月出臺的《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為此,北京要求新建小區車位百分之百安裝充電樁,新建寫字樓配備10%的充電車位,上海和深圳則要求新建小區及寫字樓充電車位的比例均達到10%,老小區也將面臨逐步改造。於德翔預測,在2025年之前,充電市場將從目前的“一車一樁”發展到“一位一樁”。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政策補貼重心正在從“補車”轉向“補電”。多省市已出臺充電設施建設補貼政策,補貼最高達設施投資的30%、最高補貼金額達500萬元。其中北京、成都、溫州、唐山、貴陽、廈門等地按照設備或投資總額比例進行補貼,深圳、江蘇、安徽等地按照充電樁功率給予補貼,山西晉城實行定額補貼,上海、海南、江西、南京等省市在建設補貼基礎上還疊加運營補貼。

《充電服務報告》預測,到2020年,直接的充電市場將達到百億級別,背後的增值空間還可能更大。其中,預計“十三五”期間充電樁“設備+裸站”的市場規模超300億元,到2020年充電服務費市場空間約100億元,圍繞大數據應用、汽車銷售、廣告收入的充電運營增值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1.45億元增加到超20億元。

於德翔認定,那將是個萬億級別的大市場,“可以想象的空間太大了”,“前100強裡一定有幾家做充電的企業”。

“未知的東西還有70%”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充電設施保有量超過1000臺的運營商有15家,其中特來電、國網、星星充電、上汽安悅、中國普天等前五大運營商,已佔據88.3%的市場份額。其中,光特來電就已成立91個子公司,覆蓋309個城市,建設21.47萬個充電終端,總充電量21.89億度,佔有全國充電市場41%的市場份額。

於德翔預計,電動車保有量在2020年至2025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複合增長率超過60%,2026年後增速放緩,到2030年達到1億輛。在他看來,電動汽車將催生“第四次能源革命”,“通過電動汽車完全可以解決霧霾的問題”。

看到這塊大蛋糕的無限潛力的,除了充電運營商,還有整車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北汽、上汽、比亞迪、寶馬等整車企業大力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試圖以超級充電站、換電模式等切入充電樁市場。此外,滴滴成立小桔充電構建開放平臺,採用輕資產運營模式,通過與充電運營商合作,接入後者已建好的部分充電樁。

不過,於德翔認為,換電模式是“特殊場景特殊階段的產物”,許多企業“探索以後不再做”,因為換電並不方便,且土地、管理、人力等成本是充電樁的至少3倍以上。

他也認為車企與特來電並不會形成競爭關係。“歡迎車企去做充電,並通過這種方式明白充電這件事跟它們想象的不一樣。”他告訴AI財經社,充電生態運營公司需要將懂能源、控制、設備、服務的四種人才融合到一個體系中,團隊體系、商業模式、文化基因等都和傳統車企迥異。目前車企自建充電樁數量相對較少,短期內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為了完善和優化汽車售後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

對於不久前三大運營商與小桔充電的“分道揚鑣”,於德翔表示,滴滴掌握了用戶和流量入口,利用數據優勢為運營商導流,收取運營商充電服務費分成。但由於滴滴將運營商提供的優惠政策“擴展到了全社會”,雙方合作難以繼續。

新能源政策補貼從“補車”轉向“補電”,多方搶佔百億級充電市場

目前,諸多充電運營商已開放、共享充電平臺,逐步實現充電基礎設施之間的資源共享,消費者可在平臺上選擇多家運營商的服務,並可以查看充電樁的位置和實時狀態,提高充電效率和體驗。

2018年11月,國網、南網、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共同出資設立雄安聯行,整合跨界數據資源,大大擴展了充電設施互聯互通的覆蓋面。雄安聯行通過跨平臺全方位深度互聯互通和大數據挖掘增值,致力於建設全國最大的充電和出行服務平臺。

在於德翔看來,充電市場就像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目前人們對它理解還很淺,“未知的東西還有70%,需要5到7年時間才能想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