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剛需,想在南通買房,你說房價真的會漲嗎?現在是買房的好時機嗎?”這是眾多買房者糾結的幾個問題。深入到這些問題的背後看,買房人真正在糾結的問題其實是:現在買房會不會“虧”。這個“虧”拆細了說,分兩塊:一是價格虧不虧,二是房子虧不虧。
是的,從局部市場的成交看,市場確實在回暖。單單從適合剛需的樓盤來說,最近開盤的國城璟府、綠地新裡城,銷量都在9成以上,甚至直接售罄的,這已經說明了問題。成交一旺,開發商的第一反應就是漲價。
例如開發區某盤,距離上月已上漲1000元—2000元/平。所以,單單就開發區某盤來說,即便是現在買,也已經有些“虧”了。畢竟,去年年底這個樓盤開盤時的均價不過12000元/平出點頭,但如今,確實已差不多多了2000元/平米……可如果現在不買,之後又會是怎樣的價格?我不敢想…
看完上面一段,你可能又想要說我胡說,因為成交價格的數據看起來漲幅並沒有那麼恐怖。是的,目前的商品住宅成交價格的數據看起來還是非常平和的。但你要知道,這個數據是怎麼來的。這個數據,是根據整體市場的整體數據來計算的。這個整體可以是整個南通房地產市場,也可以是某個樓盤某種物業類型的均價,他說的是一批房子,而不是買房人看中的某一套房子。
打個比方,假設上月,一直處在價格高地的中創區某樓盤集中加推了一波房源,拉高了整體市場的成交均價。但是下個月,價格窪地的蘇通板塊交易量巨大,使得整個南通市場的均價都降了下來。我們能說本月房價下跌了嗎?當然不能。都不是同一個樣本,怎麼比?所以同理,你現在看到的平和,也是雜糅了很多因素之後表現出來的“平和” 。
換句話說,這些整體層面的數據,並不能幫助買房人判斷自己看中的某套房子貴或者不貴,漲了還是跌了,值不值得買。還是那句話,沒事兒多去售樓處跑跑,掌握每個階段的價格變化,才是最有利於你買房的。
很多時候,看數據不如看開發商、地產中介的反應。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開發商、地產中介就是市場中那個最先感知寒暖的“鴨子”。行情不好的時候,開發商對待房價的態度會比買房人更謹慎:一方面迫於“活下去”的壓力,必須得降價賣房,一方面又得避免老業主知道降價了來鬧事,所以他們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
市場很好的時候,開發商開盤都是好幾幢樓一起推,反正賣得掉,怕啥?但行情一般的時候,推房源就跟擠牙膏式的,這周推一點,下週再推一點,根據市場反應來做動作——開發商也擔心啊,一下子推多了,好的房源都便宜賣掉了,結果市場又突然好了,誰來給他補那部分好房源的利潤?
所以與其坐在家裡空想房價會不會漲?有沒有漲?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去售樓處感受一下開發商、置業顧問的節奏,這些信息都能幫助你瞭解到市場真相。
如果你還是放不下對價格漲跌的執念,請記住一下兩點:
1、如果你總是希望買到便宜的房子,那麼,你最好同時對房子的品質也有一個“普通”的預期。
對於樓盤來說,他的房價構成包括:土地成本、建造成本、人力、宣傳、銷售成本以及利潤。地塊價格顯然是固定的,人力、宣傳、銷售成本也是基本確定的,利潤更是必須要維持在某個百分比之上的。那麼對於房價比市場價格低的樓盤而言,你覺得他是會在哪一部分降低成本呢?
2、與其糾結幾百一千的優惠,不如多花點心思好好挑一套以後更容易出手的房子。
很多人並不知道,房子在進入二手市場之後,當時是多少價格買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房子本身的價值。具體可以考慮一些“量化指標”。比如,有地鐵,加分;地鐵能在交房前開通,加分;有學校,加分;有商業,加分;有醫療,加分……最後,把總分相加,得分最高的那個樓盤肯定未來更有優勢。
簡言之,如果現在為了便宜個幾百一千選了個各方面都沒有亮點的房子,以後損失的可能是幾萬甚至數十萬。
閱讀更多 南通新房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