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發明家愛迪生失敗了7千多次,點亮了燈泡;統計學家費勤拋硬幣1萬次,證明了拋硬幣獲得正反面的概率接近50%;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會有能耐、機靈和知識......堅毅(Grit),是美國當下最時髦的教育理念。和知識比起來,堅毅的品格才是讓一個人有所作為的終極秘訣。

生活中該如何培養孩子堅毅的品格呢?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答案。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Grit一詞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沙礫,即沙堆中堅硬耐磨的顆粒。

Grit可譯為“堅毅”,但其涵義遠比毅力、勤勉、堅強都要豐富得多。Grit是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是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是一種包涵了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的性格特徵。

如果你見一個孩子“能很投入地一直做一件事很久”,這就是Grit。

美國教育的現狀與反思

認知技能培養VS性格特質素質

與中國家長一樣,美國的家長們如今也處於一個分外焦慮的狀態中。在美國各大城市,生活富足的家長之間爭搶心儀幼兒園的入學機會,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每一年,這種競爭似乎開始得更早,程度也更激烈。

家長的這種焦慮從根本上說源自一個假設,那就是:如今要在美國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取決於以智商為代表的認知技能,而培養這些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儘可能多、儘可能早地開始練習。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這種認知假設顯然有一些勉強。它所描述的世界讓人信以為是“線型”的,即有投入就必定會有產出,比如:三歲孩子做過的數學題越多,讀小學時的數學成績就越好。

近幾年來,經濟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都對這種認知假設提出了質疑。他們普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這些都將影響其一生。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美國社會為何如此關注堅毅

如今的孩子更少面對失敗

如今的美國兒童,特別是那些在優渥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少面對失敗。當然,他們同樣也學習刻苦,常常承受壓力。但是,實際上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順利,他們中的許多人都不用面臨重大挑戰,就順利從大學畢業。

學生們在家中和學校受到過度保護,很少遭遇困境,因此他們鮮有機會培養出克服挫折的關鍵能力。

早在2012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Dweck和《紐約時代週刊》編輯保羅·圖赫的著作《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已經將“培養堅毅性格”的教育理念帶入大家的視野。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而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Angela Duckworth在TED的演講,則引起教育界對“堅毅”的空前關注。Angela Duckworth教授和她的團隊甚至制定了測量“堅毅指數”的工具。

堅毅的定義

堅毅的品格是可以開發的

“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Angela Duckworth給予Grit如是定義。

從2005年,Angela Duckworth一直致力於研究性格對於成功起到的作用。她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進行了調研,並跟隨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國內一流大學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她發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者長相,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父母應該怎麼做?

五個塑造堅毅的有效方法

1.把挑戰擺在孩子的面前

真正的成功往往發生在人們突破邊界和障礙的時候。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沒有機會戰勝一些困難,他可能永遠不會具備面對挑戰的自信。體驗冒險和障礙是孩子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

讓孩子有機會去追求至少一個很難的事情。最好是一件有嚴格紀律和規則,需要長期練習的事。比如鋼琴、芭蕾。做得怎樣並不重要,儘可能去努力才是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許會很焦慮,但是當她克服障礙時,她就會真正愛上這件事,並且找到發自內心的堅持下去的動力和自信。

2.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

許多人認為,才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擅長什麼或不擅長什麼,皆是因天賦所致。這可能會導致孩子養成輕易放棄的習慣。其實,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磨練自己的天賦。

嘗試Angela Duckworth家規之一: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在遭遇挫折的那一刻就立即放棄,可能意味著你將錯過最棒的時刻——比如最終打進了制勝一球或在演出結束後聽到雷鳴般的掌聲。

所以Duckworth教授堅持要求她的兩個女兒(9歲和11歲)每做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這樣的鍛鍊使她們認識到,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一些不適感和障礙,這是很自然的事。

斯坦福教授談教育: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這一個詞!

3.適時必需的推動

沒有人想成為那種總是督促孩子進步的爸媽,但這樣的確有助於讓孩子知道你的期望,並且可以幫助他做到最好。當孩子學習任何新技能時,適時地推動孩子:制定時間表,然後鼓勵孩子堅持,反覆練習。

“我還沒有聽說過哪一個孩子是完全自動‘上鍊’的。”Duckworth教授說,每天規定一定的練習時間沒什麼錯,雖然你的孩子可能會抱怨,但如果你很堅定,他的抱怨會日漸減少,練習的樂趣反而會與日俱增。

4.擁抱無聊和沮喪

成功很少發生於第一次嘗試。事實上,這通常是一段相當漫長的旅程,並且佈滿艱難險阻,困惑、沮喪、甚至覺得無聊透頂,這些都是旅程的一部分。

然而,如果孩子明白,學習遇到困難並不意味著他們很笨,他們就會更有毅力堅持下去。與其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直接給他一個解決方案,不如看看他自己能否想出辦法解決,抑制住想要幫他的衝動。

如果很明顯他正處於迷茫狀態,可以這樣和他談談:“看起來你真的遇到困難了,你覺得有什麼辦法能解決嗎?”啟發他自己思考解決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訴他怎麼辦。這樣的鍛鍊讓孩子養成一種自信——“嘿,我自己能解決。”

5.分享父母的失敗經歷

從失敗中站起來繼續前進,這是孩子所能學到的最好的能力。分享你自己的奮鬥故事,讓孩子們從周圍的成年人身上學習。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夠用感恩的心態對待失敗,那麼請首先用冷靜和淡定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失敗。

很多家長不願意在孩子面前談論自己的失敗,但是這樣也使孩子失去了一個機會——學習父母從失敗中崛起的強大經驗。如果孩子看到,成人可以把事情弄得亂七八糟,然後再回來解決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案例,他們會學到,失敗沒有那麼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