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故事

这话说东汉年间,有个加到中落的少年名叫陈蕃。在他15岁的时候,曾经在独院自己学习。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院子荒芜,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于是就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你为什么不打扫干净屋子来接待宾客呀。

陈蕃回答到:“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后世认为这段对话非常有教育意义,深刻的说明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所以这个故事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故事的另一半

但是其实上面这个故事其实只讲了一半,这个故事还有后一半呢!

陈蕃是谁,东汉名臣,官至太傅。

《后汉书》作者范晔评价陈蕃,贤能树立风声,不计个人荣辱!这“一屋不扫”的陈蕃也算青史留名了。

那薛勤呢?那个说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薛勤呢?后来无人知晓,历史上除了这句话外几乎没有记载!

怎么样,“一屋”肯定扫得很干净的薛勤历史上籍籍无名,“不扫一屋”的陈蕃声名赫赫。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算不算得是一种讽刺呢?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单一因果谬误

当然,上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故事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要做大事先把小事做好也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这个故事逻辑背后引申出来的现在很多有问题的逻辑说法,

比如:

“房间凌乱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你不成功就是因为你不努力工作!”

“你今天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没有出现”

等等等等类似的话题。

这些问题看似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关系不大。但是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有同一条逻辑线就是,好像如果你怎么怎么样或者你不怎么怎么样,你就无法成功了!

它们都把某一件事与某一种结果直接挂钩,背后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干了这件事,你就能成功一样。

如果你觉得上面说的话很有道理,那么把上面的换转话一下。

“你打扫干净屋子,你就能扫平天下。”

“房间干净的家庭,养的孩子就会有出息。”

“你努力工作,你就能成功。”

你还觉得上面说得还有道理吗?

上面说的这些例子其实都是犯了单一因果的谬误。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三两句话或者一两件事就判断一个人如何如何或者一个人是否成功。这些人都忽略了因果的复杂性。

要知道人是复杂的,社会也是复杂的,人和社会都是多样性的存在,举一些大家都知道问题,人品不行,但是商业很成功的人有没有?学习不好,但是唱歌跳舞棒,然后活得风风光光的人存不存在.....

有句话怎么说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世上不止一条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单一因果谬误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安全感!需要对发生的事情需要一个解释。而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人自己都说会选择能够尽量减少自己能量消耗的思考方式,所以这单一因果谬误的产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知道了上面的原因与逻辑,当你再看到现在中的比如,贩卖焦虑,从而引导你付费;成功学鸡汤,让你走向人生颠覆等等问题和现象时,希望你能够有个预警,避免上当,不在沉沦鸡汤,脚踏实地,认真生活!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心这种“扫屋”思维害了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