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下你读过几遍《西游记》,在什么时候?

菜鸟大师兄


  这个问题有点脸红,《西游记》一次也没读过。对于厚而多字的书,我向来没有耐心,更别说还是竖版、繁体字的文言文。不过,1982年开拍、1986年播放的《西游记》我倒是看过不少遍。播就看,百看不厌。最近,老公还找出来放给女儿看,我们全都跟着再看。最喜欢前12集,孙猴子出世到学艺,到被压五指山下让唐僧收服,到三打白骨精,到收服白龙马、猪八戒、沙僧。后面打怪升级都差不多了。论演技,没有哪只猴子能超越六小灵童,论敬业没有哪版《西游记》能突破82版。好东西就是好东西,大浪淘沙终成经典。

  最爱的人物非孙悟空莫属。身怀高超技艺,上天能把玉皇大帝吓得趴桌子底下;下地能把阎王爷吓得腿直哆嗦;三味真火都没把他咋地,还炼出火眼金睛来;到龙宫拿个定海神针跟玩儿似的。天不怕地不怕,不顺眼就打,一打准赢。就这么个厉害角儿,被紧箍咒给制服了。有人说,孙悟空未收服之前,谁都没他厉害;一旦收服,谁都比他厉害,这是体制的问题。未收服是没编制,体制外,所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了编制等于有了铁饭碗,畏首畏尾,打怪也不卖力了。其实,我觉得这是孙猴子成熟的表现:幼时出生牛犊不怕虎,成长过程中被师傅逐出师门、又被压山了、带了紧箍咒、常被自己人告黑状,棱角都磨没了。再加上他的火眼金睛,早看清楚了妖怪的来路,不能打死要给那些妖怪的后台留面子。

  你看唐僧,肉眼凡胆,除了念经,啥能力没有,可架不住人家是金蝉子转世,后台最过硬。人家就是来人间历练的真命天子,吃苦受难可以,要人家命你死的就很难看。所以,很多人说唐僧无能,凭啥手底下有这么厉害的高手,那是因为他将来就是最大的BOSS,有前景。

  最讨厌的应该就是猪八戒了,长得丑,好吃懒做还作,老背着孙猴子给唐僧告黑状,这样的人要他何用?可人家就吃香了,嘴甜呀。师傅长师傅短的,别管背后怎么骂师傅,至少在唐僧面前是温顺乖巧的。他明白自己能力没有悟空强,又没有沙僧那么能吃苦,只能靠嘴吃饭了。俗话讲:“孙孙嘴嘴甜,哄了爷爷三分钱。”

  沙僧最低调,他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虽为卷帘大将,也只管挑着担子,师傅走哪儿他走哪儿,不抱怨、不挑拨,明哲保身,他知道只要跟着唐生走一遭,必定重回仙班。

  很多人用《西游记》来形容社会、职业圈,还有的用于家庭关系。其实,我觉得《西游记》是教你如何达到圆满人生的:

  一、要像唐僧一样,目标远大、坚定不移。

  二、要像悟空一样,身怀绝技、火眼金睛。

  三、要像八戒一样,甜言蜜语、高情商。

  四、要像沙僧一样,废话没有、干就是了。

  把这四样集于一身,你的人生也跟《西游记》一样,都能成“仙”。——路在脚下!


2019至永久


小时候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与妖怪打斗,很神奇,很向往。成人之后再看《西游记》又有新的感悟,《西游记》不但是团队合作的完美结合,更是一部与育儿相合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解读。孙悟空:活泼型,天生活泼好动,没有一刻安静;猪八戒:冲动型,易冲动,说风就是雨,但真的投入干起活来,也有他过人之处;沙悟净:安静型,话少、安静、踏实,慢性子;唐僧:抑郁型,多愁善感,灵活性差,但稳定性好。所以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孩子,扬长避短,将孩子气质发挥到最大化。


143号渡老师李彦芬


儿时喜欢看的原因是因为里面孙悟空打妖怪,好玩,现在看呢,觉得里面每看一遍,领悟的道理就多一分!

我基本上隔个一两个月就看一次,每次看完感悟都不一样:里面有团队合作的道理,劝人向善,帮别人就是帮自己等等!

其实物质金钱充斥的今天,多看看,找回自己心中的一份清泉,让自己活得不再那么麻木!


形色历史


我读过很多遍啦,多的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读了多少遍了,我是从小时候读起的,直到现在也会去读。


反牛顿的领袖


八十年代读过几遍,感觉到教育人们惩恶扬善,极具正能量


中国帅男


记得上小学时,发现家中有一套三本巨厚的西游记,开始看的


吸烟借个火


西游记在我小的时候看过,看了45遍呢,现在大概是年龄的关系吧,基本上没有看了。


钱权拳1980


十几遍了,从十岁开始看的


玉乡小李


小学时开始看的。


手机用户名白杨


没读过!只看过电视!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电视机,只是有空时候上邻居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