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理這對學霸夫妻太牛了!同窗九年雙雙成博士,獎學金都是雙份的

同窗九年終成博士夫妻

領獎學金都是“雙份”的

今年畢業又雙宿雙飛

到西部老廠做同事

……

他們就是

華東理工大學2014級碩博連讀研究生

曹亞明和洪亞雲

昨天,小兩口各帶了一枚黨徽,參加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師生同上的特殊黨課。令學弟學妹豔羨的,除了愛情的力量、科學的力量,亞明、亞雲身上似乎還有什麼力量……

暗自約定

愛情不是絆腳石而是催化劑

真正奠定姻緣的時機是大三。那時的他們還都是華東理工應用化學102班的本科生。因為一次大學計算機期末作業的相互幫忙,他們認識了彼此。

之前的大一大二學年,兩人在班裡的成績都只能算中上水平,在綜合課程獎學金二等和三等之間徘徊,課程成績平均80分出頭。相識後,他倆暗自約定,絕不能讓愛情成為絆腳石,而要變成化學學科的催化劑。

洪亞雲表示,大三是化學學院學生專業課學習最繁重的一年,“這一年教室和圖書館成了我們最常去的地方,幾乎每天都會自習到圖書館閉館和教室阿姨清場的時間。”學習模式上,兩人一搭一檔。洪亞雲心思縝密,學習效率高,時常幫曹亞明解決學習細節問題,並做知識歸納和總結;曹亞明則思維比較活躍,時常去負責鑽研一些較難的題。

期末複習階段,曹亞明還兼著巴斯夫公司的暑期實習,每天回到奉賢校區已是半夜12時,“我們就在奉賢校區的一食堂繼續學習複習,直到凌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通宵也有過好幾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三學年兩人成績大漲,綜合課程平均分雙雙突破90分,成績分別位列應化專業的第一和第二名。同在大三,他們經過公開答辯等流程,也雙雙成為共產黨員。到大四,兩人課程成績繼續保持專業的頭兩名,分獲綜合課程獎學金特等和一等獎,還雙雙獲得優秀畢業生和華理首屆榮譽畢業生稱號。

相隔幾米

實驗之餘每天晚飯見面一小時

一對學霸,由此誕生。雙雙被保送華理碩博連讀至今,他倆的學術記錄顯示,共在國際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名義發表論文8篇,其中包括頂級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和分析化學領域權威期刊《分析化學》等。獎學金也是“雙份”的,兩人均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並獲得代表華理學子最高榮譽的成思危名譽校長獎學金特等獎,還獲評華理2018年度人物。

這背後,卻是他們“豈在朝朝暮暮”的大義。眾所周知,科研工作是攻讀博士學位的頭號任務,他們一個是分析化學專業方向,另一個是先進材料專業方向。雖然所在的實驗三樓和實驗四樓之間,只相隔幾米的距離,但每天見面時間往往只有晚飯時間的1個小時,“在這一小時裡,我們討論最多的還是科研。”

親密無間的“跨學科交流”真的收到奇效。曹亞明博士論文的一章研究內容,就來自於“夫妻檔”的互補。當時,他在研究一種新型二維材料,有各方面的卓越性能,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其在空氣中會快速降解,造成器件性能急劇下降。國際上,往往採用物理封裝法來保護該材料,但會破壞材料的本徵性能。在一籌莫展時,洪亞雲提出她們有一種常用的生物材料,能對很多基底材料進行“成膜修飾”,並不會破壞被修飾材料的本徵性能。最終,妻子的材料對丈夫的材料形成了直接生物封裝,完美解決了科研難題。

更巧的是,曹亞明發現,在後續反應過程中,他採用的“攪拌子”會刮傷那層薄膜,洪亞雲又提出可以用生物震盪搖床,來代替攪拌子的攪拌作用,“再一次解決了我的難題,使我完成了系統的研究工作。”

放棄上海的offer

共赴西部就業

憑著在校期間的種種榮譽和獎勵,分別來自四川瀘州和江西撫州的這對小夫妻,留滬就業不成問題。身在全校最優勢的“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有的老師也不解,為什麼他們放棄上海大量企業錄用的offer,選擇共赴西部第三地就業?

曹亞明表示,入學之前,自己經歷過汶川大地震;在學期間,參加學院組織的農村支教活動,為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孩子義務家教;“如今畢業,這個選擇能完成我當初立下的學成後建設家鄉的願望。”他和妻子共同簽下的藥友製藥有限公司,在重慶主城區擁有總部,而大量的製造工廠位於重慶郊區,以及湖南、湖北內的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地方也會是我們以後的主要工作地點。”

曹亞明說,在校期間的一個暑期,他們參加了上海科技館“小小化學家”活動,作為化學小老師教授6到10歲的小朋友進行趣味化學實驗。活動中發現,有90%的組織者參與者都是來自華東理工的同學和校友,大家都把“用化學創造價值”視為華理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可以說,企業裡的老學長以及其他校友,都感染了我倆,從同學變成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