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春,是一个离别的意境。种子离开掌心投入泥土去孕育新的生机;鸟兽离开冬眠的巢穴为新生命猎食;游子离开故土负笈远行,如冰雪消融的流水执意向东无意柳绿花红,匆匆太匆匆,再回首人去楼空,往事如烟都随风。

所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你我在最好的年纪相遇,爱如大酒一场欢喜,欢喜如盛开在夜空的花火,盛开之后烟随风去。青春散场,爱情无疾而终,无处诉离殇。

“春风十里”典故,早见于唐代杜牧诗《赠别》: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说的是杜牧在扬州相识的伎女,唐大和九年(835),杜牧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即将离开扬州回到长安任职,他彻夜难眠、与她依依不舍,醉酒当歌,写下一首《赠别》。能令杜牧如此用情之深,这伎女不止以姿容取悦,更以琴瑟相和销魂、色艺双绝摄魄,于是痛饮一杯,还杜牧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洒泪惜别。这一年,杜牧33岁,她只有13岁,是一个红颜知己。

知己不在意是否在一起,即便相去千里,纵使阴阳相隔,哪怕相距千年,都能心心相印、惺惺相惜、默默相爱、静静相守。有知己,行路、饮酒、书信,都很慢,走到扬州,扬州慢。

时间过了340年,姜夔在宋淳熙三年(1176)冬至那一天经过扬州,他想起了杜牧,于是怀古抒情,低唱一曲、调寄扬州慢,词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

中国画山水第一

绢本,206.3cm×103.3cm

北宋,范宽(950—1032)绘

故宫博物院藏,现存台北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送友图》

送友图

纸本,设色

明代,钱榖(1508—1579)绘于1514年

送别华云(1488—1560)而作

65cm×26cm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藏

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

自古离别,最伤怀的莫过于知己远行,十里相送,挥手即是天涯。一如歌中唱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是1915年李叔同送别许幻园而作。三年后,李叔同出家。这是一次没有送别的远行,这次远行比远方更远,也比厮守在身边更近,游于物外,直抵心扉。每当看到月明,每当端起酒杯,不免的,又唱起那首歌: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1880—1942)是中国油画之鼻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他存世油画目前可知可能只有两幅:《半裸女像》和《自画像》。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李叔同《半裸女像》

李叔同《半裸女像》

布面油彩,91cm×116.5cm

约1909年作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李岸(李叔同)《自画像》

李岸(李叔同)《自画像》

布面油彩,60.6cm×45.5cm

1911年作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藏

春风何止十里,吹过时间的河,撩动谁的心波?

知己可能唯一,漫漫人生路上,一杯与你同在。

【夜品】春风十里,不如知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