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劉羅鍋這個人嗎?

淺緣74


是的,歷史上有這個人。

當然,歷史上的劉墉和《宰相劉羅鍋》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很大區別。

下面我詳細說說。

劉羅鍋,真名叫劉墉(1720年—1805年)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人。是個官四代。

他的曾祖父劉必顯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曾任四川布政使,父親劉統勳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

乾隆十六年(1751年),21歲的劉墉承父蔭,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會試和殿試,結果高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後又升為侍講。劉墉進入仕途的起點相當高。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成也他爹,敗也他爹。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劉墉的父親劉統勳因為失職下獄,劉墉受牽連也被懲治。

但不久,劉墉又復出。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劉墉被外放為地方官,此後20餘年主要在地方為政。

縱觀劉墉的仕途,可謂跌宕起伏,甚至是“幾落幾起”。

不過令人不解的,劉墉的地方治理能力,時高時低,時而精明能幹,查破一系列大案要案,不懼權貴,堅持原則;

時而顢頇無能,嚴重失察,失誤頻頻,以至於被罷官,甚至惹來殺身之禍。

精明能幹,不懼權貴。

1.劉墉出督安徽學政時,發現當時貢生、監生管理混亂的狀況,於是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得到乾隆的肯定。

2.劉墉改任江蘇學政時,整頓考場紀律,使得當時的學子們不敢舞弊。他上書皇帝稱:“生監中滋事妄為者,府州縣官多所瞻顧,不加創艾。行政官員既畏刁民,又畏生監,兼畏胥役,以致遇事遲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後,應責革者,並不責革,實屬闒茸怠玩,訟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受到乾隆賞識,稱讚劉墉“知政體”。

3.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劉墉因父親的緣故被重新起用,仁江寧知府。在任上,劉墉為政公正清廉,為民造福,名聲極好,百姓將其比為宋朝的包拯。

後世有彈詞《劉公案》,就是以劉墉在江寧知府任上決斷疑案、為民做主的故事為藍本改編而成。

4.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當時湖南遭災,貪官汙吏趁機貪汙賑災錢糧,災民也趁機四處搶掠。

劉墉彈劾貪官汙吏,同時賑濟災民,很快扭轉了湖南的局面。

5.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奉旨與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

到山東後假扮成道人,微服私訪,,查明山東連續三年受災,而山東巡撫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徵稅時對無力繳納者一律拿辦,並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九人。

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捉拿國泰回京。

當時皇妃為國泰說情,和珅等許多官員也國泰。劉墉不懼權貴,歷數國泰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

後來民間曾據此事寫成通俗小說《劉公案》,對劉墉大加頌揚。

失察無能

乾隆三十年(1765年)劉墉任冀寧道臺,次年劉墉下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案發,劉墉因失察罪,按律革職被判極刑。但乾隆皇加恩詔免,僅發配軍臺效力贖罪。


隨著劉墉被調入京師擔任京官,他的仕途又開始出現波折。

當時和珅是乾隆面前的第一紅人,不要說官員,連王公貴族都紛紛巴結,和珅也迅速無比,賣官鬻爵,貪汙受賄。

但此時的劉墉卻深知和珅得寵,不敢想乾隆揭發,只能默默等待時機。

為了更好地隱藏自己,劉墉不斷的“犯錯”以自汙。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劉墉因為漏洩與乾隆關於嵇璜、曹文埴的談話內容而受到申飭,被罷免了大學士職務。

八月,乾隆委託劉墉主持祭拜文廟,但劉墉卻沒有按規定行一揖之禮,結果被太常寺卿德保的參劾。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夏,劉墉兼理國子監,但卻發生了鄉試考生賄賂堂官案,被御史彈劾,劉墉受到處分。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劉墉做為上書房總師傅,但許多師傅們經常不到書房,劉墉因不稱職被降職為侍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劉墉擔任會試主考官,安排失當閱卷草率,導致違制與不合格的卷子很多。

劉墉不斷犯錯,官聲漸不及從前,多次受到嘉慶皇帝責備。嘉慶指責劉墉不肯真心實意做事,幹活懶散,甚至說稱是因為沒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劉墉。

一切轉機發生在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

這年,乾隆死了,嘉慶掌握了實權,劉墉被加封為太子少保,奉旨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嘉慶隨即處死和珅。

嘉慶四年(1800年)底,劉墉上疏針對漕運中的漏洞提出了改革辦法,嘉慶皇帝看後,非常滿意。

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嘉慶七年(1802年),嘉慶前往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可見嘉慶對劉墉能力的認可和對他的信任。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衚衕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五歲。


文字獄的屠夫。

清朝時期,禁書案件頻發,其中就有劉墉查辦的轟動一時,致多人死亡的《紫牡丹詩》案!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江蘇省東臺縣監生蔡嘉樹唆使如皋縣民人童志璘向劉墉告發已故的江蘇東臺縣舉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紫牡丹詩》)、“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明朝期振翮,一舉到清都”等懷念明朝,敵視清朝的詩句。

劉墉大驚,立即按律懲辦,結果害死許多人——

當時徐述夔和其子徐懷祖皆已死,仍被開棺戮屍,孫子徐食田、徐食書、徐首發被處斬。

徐述夔的學生徐首發、沈成濯因“列名校對”和“聽其命取逆名”被斬首。

江寧藩司陶易以“有心袒護,故縱大逆”入獄,患腹瀉之症,死於獄中。

文人蔡顯在自己的文集中引用了徐述夔的《紫牡丹詩》,有“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之句,結果被處死。

為徐詩作序的已死禮部尚書沈德潛,也被戮屍 。

因查辦禁書案有功,劉墉踏著別人的屍骨和鮮血,染紅了自己的頂戴花翎,升遷戶部、吏部侍郎。





燕趙節度使


有這個人,他叫劉墉,而且他沒有羅鍋,清朝當官有規矩,口齒、相貌、身體等都有相關要求,如果有羅鍋這樣的殘疾,是不能入仕當官的。

劉墉也沒有當過“宰相”,清朝沒有宰相,不過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相當於“宰相”,劉墉在嘉慶年間終於當上體仁閣大學士,不過他一生都沒有進過軍機處,“宰相”於他也是可望不可即的。

劉墉不是和珅一黨,但也不是處處與和珅作對,他面對和珅只能算獨善其身而已。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深受乾隆倚重,當過領班軍機大臣,而且死了以後諡號為“文正”,是清朝八個得到“文正”諡號的文臣之一,非常了不起,劉墉在朝為官,主要沾了他父親的光。


華聲1818


有,其父劉統勳,雍正朝重臣。至於劉墉(劉羅鍋)是不是羅鍋,這的確不好說。


榮耀之旅


有,但他的能力並不強,讓亁隆閉置了多年。參政初期還好,後期就差強人意了。他與和珅比,還真鬥不過他(電視嘛,樂呵樂呵得了),比政務、比財務、比社交…差太多了。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勸動了乾隆禪位,並傳下玉璽。


花不色


確實真的有。如果是當今社會象這樣的人能力上天都當不了那麼大的官。


安148090353


有,劉統勳兒子劉庸,民間都叫他劉羅鍋,政治家、書法家。


清墨之潤筆


有,劉統勳的兒子,老佛爺的乾兒子


東湖61


有,劉羅鍋原名劉墉,父親是劉統勳


廣告費叫爸爸


劉墉(劉羅鍋),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安徽碭山人,政治家、書法家。


龍哥1591503


劉墉,書法挺有名,是清代為數不多的書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