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明的奠基石

随着时间的流逝,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又重新表面化了。过去之所以能联合一致,是因两大集团有反独裁的共同利益。现在的斗争关系国家体制,是继续梭伦改革的方向,完善民主制还是建立贵族寡头制。平民领袖是克里斯提尼,贵族领袖是公元前508年的执政官伊萨哥拉斯。克里斯提尼在400人议事会上提出完善民主体制的议案,获得平民多数票的支持。伊萨哥拉斯孤掌难鸣,便赶往斯巴达要求支持。

希腊文明的奠基石

伊萨哥拉斯勾结斯巴达并未取得成功,雅典人选举克里斯提尼为执政官,开始巩固和完善民主政体的改革,史称克里斯提尼改革。

鉴于僭主统治和贵族擅权这一切肤之痛,克里斯提尼决意从组织上打破贵族的优势。他废除原来传统的四部落的行政区域划分,把全阿提卡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地区分成各自界限分明的10个小区,这就打破了原地区性血缘联系。

综观世界各国形成过程,地域划分逐渐取代原氏族部落的血缘划分是个通例。但如克里斯提尼这样把血缘关系破坏得如此彻底,把地区划分搞得如此复杂却是实属罕见。

随者十大地域部落的设立,梭伦创立的依据四部落建制产生的400人议事会便自行变更为500人议事会,每个部落,资格不限,抽签产生,一年一任不得连任,这就在世界上第一次创出了比例代表制度。500人议事会的功能仍依立法的规定,成了雅典国家政策制定和常务执行机构。为了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民主,克里斯提尼创拟出一项罕见的“陶片放逐法”,让民众有权将一位公民放逐长达十年。最早这一制度被设计用来防止对民主制度的破坏。

希腊文明的奠基石

有了充分民主的500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雅典民主政治有了可靠的基石,标志自梭伦开始的民主政体形成过程的完结。从政制发展史看,这是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世界各个古老国家中,政体形式都是向着君主制和君主专制直线过渡,梭伦和克里斯提尼改革却改变了这种政体发展的方向,建立起有确切材料证明的世界上第一个民主政体。尽管这种民主是仅对一部分社会成员、即公民而言的,对另一部分社会成员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一种压迫,但它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调动多数人政治、经济和文化积极性的政体模式。

这种雅典式民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古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雅典也因此成为最早的民主政体之一。虽然其他的希腊城邦也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民主体制,其中大多数也借鉴了雅典的模式,但它们没有一个能如同雅典的民主体制一般有力、稳定且具备良好的明文规定。雅典民主可以被看作是一次对直接民主制度的实验——因为选民并非选举民意代表而是直接参加对立法和行政议案的投票。

希腊文明的奠基石

雅典民主是一种公民领导的地方自治,但它与现代民主制度的差异仍然是巨大的。首先,雅典民主的参与权并非如现代基于居民,阿提卡的女性和奴隶没有完整的权利;其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效率非常低。政治家们为了名利经常借演讲互相诋毁,选民的民意会受在剧场中上演的政治讽刺戏剧的巨大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事实。然而由于参与权有无的划分与经济上的阶层无关,因此雅典民主的选民参与程度在那个时代来说已经非常高。这种制度为希腊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