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藝術不來自生活,那麼藝術還能來自哪裡?

切隨風9


看了上面各位的回答,都一致同意藝術來自於生活,這是墨守成規的答案。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認為藝術是通過藝術家精神體驗得來的成果,毫無疑問,藝術還來自於藝術家的精神體驗。

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需要生活閱歷的沉澱,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生活,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呢?這又回到了精神體驗層面,因為普通人不會刻意去體驗,去取捨,去歸納,去想象。

藝術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情感,藝術家通過自己的精神體驗,把心中所想、所思化解成個人的獨特符號,形成自己的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還可以是超意象的。

藝術來自生活,人人都有生活,但成不了藝術家。藝術來自於精神體驗,只有藝術家,才具備這樣的能力。


陳會衡山水畫家


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一,藝術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認識。藝術來源於生活,正如認識來自於實踐。它是以藝術的形式表達或揭示對生活實際的感受、認知、理解、詮釋和傾向。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從概念上對藝術本質的定義。

二,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並不是說藝術是照搬生活,也不是說藝術等同於生活。藝術可以是生活的折射,也可以是藝術家的一種精神體驗,一種情感渲瀉。比如我們看寫實主義油畫,無論是過去的古典主義寫實,還是現在的超寫實主義寫實,都無一例外地是對客觀真實生活的反映。這些作品中有的,生活中都有。從作品中看到的情景,生活中都能看到。可是我們看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油畫,有很多是和我們生活中見到的不一樣甚至生活中我們從來不曾看到過的畫面或情景,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認為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油畫不好理解難看懂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這些作品裡面更多地表現了藝術家的精神體驗,同時還有抽象的甚至魔幻怪異的表現手法。比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比如達利的《彎曲的鐘表》。


三,這就是說,從總體上講,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在具體的藝術作品中,又有一些藝術作品是來自藝術家內心的超乎生活現實的“靈光閃現”,也就是靈感。這類作品給人以很奇妙甚至是穿越歷史超越時空的感受,因此也有人說,藝術可以預知未來。

四,但不管怎麼說,不管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藝術,還是莫奈馬奈梵高高更的藝術,還是畢加索馬蒂斯達利杜尚的藝術,它們藝術創作的根都在生活。儘管有些藝術更多的展現了藝術家魔幻般的想象,但這些想象的原點還是來源於生活。正如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可以畫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彎曲的鐘表》,是因為他生活的時代畢竟有了鐘錶,但是他終究沒有畫出彎曲的智能手機。儘管達利有著超乎尋常的想象力,但他終歸不能超然遊離於生活之外。





燈影書畫


藝術來源於生活,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對這個理念都沒有任何異議。如果藝術脫離生活,肯定會失去感染力,喪失打動人心的力量。

古希臘文化巨匠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在其著作《詩學》中的“摹仿理論”裡,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的本質是摹仿,摹仿是把藝術和技藝製作區別開來的基礎,也是學術分類和界定個別藝術的本質的基礎。

亞里士多德

這句話的意思有四層,其一,摹仿不僅是為了誠實還原物象本來面目,而且還可以加入藝術家的主觀意識,把它刻畫得更美或者更醜。

其二,根據創作需要,藝術家的摹仿對象不侷限於現在的事物,還可以摹仿過去的,或者傳說中的事物。

宙斯與赫拉

其三,藝術家不但可以摹仿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件和人物,還可以摹仿或刻畫有可能發生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事物,但前提是要符合邏輯推理和想象軌跡。

其四,藝術家可以根據藝術想象對要摹仿的事物進行加工,以便突出鮮明的特徵,但所有的加工要有可信度,不能脫離現實生活。

女媧造人

生活在8世紀的我國中唐書畫理論家張璪有一句名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八個字跟亞里士多德的言論有同工異曲之妙,同樣肯定了生活現實是藝術創作的源泉。

意思是說,大自然豐富多彩,藝術家首先必須認真觀察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美妙後,才有可能受到啟發,情思湧動,從自然之美中感受到藝術之美,達到主觀情感與客觀形象的融合統一,最終進入藝術創作狀態。

洛神賦

由此可見,東西方人早在很多年前就非常認同“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個觀點,經歷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人懷疑這個觀點的正確性。

除過生活,藝術不可能來自其它領域,如果讓藝術脫離生活,藝術就變成了假大空的幻想,對人類的精神塑造沒有任何作用。


鴻鵠迎罡


藝術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悟出來的,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

憑空想象出來的藝術是沒有感染力的,和觀眾就不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觀眾就不喜歡看。

藝術作品中,特別是美術作品,有些就是很前衛的,很抽象的,也是作者本人對生活,有了感悟以後才創作出來的。

中國有好幾個國畫大師都是經過長期的寫生,然後才創作出了經典的作品,像黃胄,李可染,傅抱石,蔣兆和等。

像電視裡面有很多經典小品,像《 超生游擊隊》《賣柺》等,都是通過對生活中的事留心觀察,通過作者的想象力,再進行藝術加工創作出來的。沒有生活感受的藝術品是很乏味的,不耐聽也不耐看。











翰林手繪裝飾


藝術來源於社會生活,又高於社會生活形象的規律性。沒有社會生活的體驗、觀察、提取的素材,就不能創作出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假如藝術不需要社會生活,主張藝術至上的純藝術,那就是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虛偽藝術。純藝術是違背藝術的社會生活作用,是沒有審美價值的偽藝術,就要被社會和人民大眾所拋棄。


繪畫是藝術的形式之一。是藝術家深入現實社會生活中體驗、觀察、提取的原始材料,經過自己的藝術手法、審美情感創作出反映時代感的藝術作品。

例如,俄羅斯畫家以繪畫為武器,揭露社會黑暗,歌頌革命者的不屈不撓的意志。蘇里柯夫的《近衛軍臨行的早晨》、列賓的《伏爾加縴夫》等繪畫作品。表現出近衛軍的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以及勞動人民痛苦掙扎的沉重嘆息。呈現出真實的感染力,具有審美價值藝術形象性。


黃智637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籠統!藝術的概念泛圍很廣。藝術不僅僅是人類會創造,動物也會創造藝術,自然界更是天才藝術創造者。風雲雨霧,山川河流,花草樹木,滄海變良田,都是自然界創造的藝術傑作。

人類創造的藝術,其創作的對象及靈感都是來源於生活。離開了生活憑空創造的藝術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即使現代所謂的抽象藝術,或者所謂的前衛藝術等等,也都是來源與對生活的認知,尤其是對夢境的描述。

離開了生活,也就沒有藝術的表現基礎和根據!



趙寒翔


關於“如果說藝術不來自生活,那麼藝術還能來自哪裡”?這個假設的問題本身就不太科學,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如果藝術不是來自生活,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中樓閣,藝術只有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才有藝術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因此藝術也只能來源於生活!

也許有人會說藝術可以來自藝術家的天才,來自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實任何天才的藝術家一切思維活動都有著強烈的生活痕跡,是他們生活感知和對歷史藝術成果學習的結果,即使把自己關在小屋裡,只要不與世隔絕,他們從前人和歷史藝術中獲得的營養,依然是前人實踐的結果,仍然來自於間接的生活實踐。即使一個人在藝術方面有超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將他從出生就與世隔絕,什麼也不讓他接觸,什麼技能也不教他,那麼他連生存都很困難,腦子裡空空如也,根本不會有什麼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 。

當然藝術來源生活,不是對生活的簡單複製,而是對生活深入思考後的藝術加工,要高於生活,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必然有著時代和生活最本質的印記,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宣揚的是真善美,鞭撻的是假醜惡,喚醒的是民眾的靈魂,謳歌的是美好生活,揭示的是人類的終極追求。脫離了生活的藝術便失去了任何價值,因為社會不需要。





文可之


藝術源於生活,是本末倒置的錯誤!

說起藝術,人們想到的往往是一件作品,或者是一個行為。很多藝術從業者也會如此理解,認為由思想呈現出來的載體,就是藝術。事實上,這些通常被稱作藝術的東西,其實,只是件藝術品。而真正的藝術,是人類思維的一個奇點,由這個奇點,引發無窮想像、無極空間。

日常生活中,人們把繪畫、音樂、舞蹈、雕塑等等叫作藝術,而且,我們仍會常見以下字眼:行為藝術、交際藝術、語言藝術、造型藝術、文字藝術、人體藝術、茶藝、花藝。。。。等等等。客觀的說,人類的點點滴滴都充滿著藝術,由思維深處延伸而溢的藝術。自遠古人類開始,女媧、後裔、盤古等神話人物,以及祭祀品、雕塑、巖畫等等,都是可以看作為藝術品,她們均源自人類思維的奇點,承載的是一種寄託,一種方向。因此,我們可以更準確的說,藝術,是人類思維的靈魂。

在人類有思想的那一天起,就被藝術牢牢的左右著。當今社會中,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政治離不開藝術,宗教離不開藝術,生活離不開藝術。也就是說,藝術無處不在,藝術無所不能。

目前的藝術理論界有一種普遍說法:“藝術源於生活”。這種說法看起來似乎沒有錯,但深層次的探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這種理論只看到了藝術的一層淺薄表象。真正的藝術,是思想層面的,是哲學層面的,是思維的本源。確切的說,不是藝術源於生活,而是生活源於藝術。更廣義延伸,您還會發現,原來,人的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肯定會有人對我的觀點提出疑問:“很多藝術品明明是人們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源於生活理論’怎麼會錯呢?”在此,我們推出幾個簡單的推理性問題,讓質疑者先行思考思考再作定論:1,既然藝術是從生活中提煉而來,那麼,生活來自哪裡?2,生活中的藝術元素又來自哪裡? 3,生活是不是藝術?4,人,到底是不是一件藝術品?

。。。


畫家王艾石工作室


藝術來源於哪裡?這個問題沒有假設,只有肯定,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是宏觀概念也是個體現象,是生活的凝結,是生活的概括和整理,是生活的集中表現形式。它是藝術家把生活中直觀的、具體的、可為人感知的人、事、物等具體的物象作為藝術的基本要素,通過自己的感受加以提煉,通過感性的誇張、提高,加上理性的濃縮,精煉而形成的表現形式。無論是畫家所畫的,詩人所頌的,歌曲所唱的,無一不是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象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的。 一個思想空虛,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所以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只來源於生活。不過當下也出現了一些所謂的藝術,比如打著藝術旗號販賣黃禍的,那些反常理的所謂行為藝術,那些醜的不能再醜的所謂書法,等等。請不要糟蹋藝術。謝謝。


草廬一叟


藝術來源不僅僅只有生活

常言道:“藝術來源於生活”,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其實藝術來源不僅僅只有生活裡才有,好多時候藝術也來自其它地方。


初級入門學習繪畫,讓零入門的學生開始踏入繪畫藝術的大門,好多時候都僅僅是臨摹,從先人的東西入手,其實這個談不上叫生活中提取的,因為還不具備生活中那些豐富多彩的世界。


當年張大千從敦煌壁畫中汲取繪畫營養,我並不認為這個是純粹的生活元素,最多隻是和初級入門學生一樣的過程,只是說張大千起點比較高,直接從畫師水平邁向大師水準的一個臨摹汲取過程。


另外好多藝術的靈感不見得是純生活中迸發出的,睡夢暗示或是酒後刺激出的靈感,都讓人有了好多新的想法。


狹義上說的藝術更多指美術方向,廣義上說的藝術,也可以涵蓋文學藝術,好多文學藝術也確實不是都是完全從生活裡出來的,這個好似說直接從別人的經驗裡套出的某些相似的想法,也不能說這個就不是藝術,因為就算模仿借鑑的,也不都是完全一樣的,也有改動的地方。


中國有句古話,叫書畫同源,歷史上最著名的寒食貼就是大文豪,大書法家,大畫家蘇東坡所作,他所以涉獵這樣廣,也是從不同類別的藝術中挖掘相似的元素,也不能就說他的這個領域的見長就是從生活裡直接挖到的。


話又說回來,藝術的根基還是要紮根生活,如果要說百分百來自哪裡,這話有些絕對,一定要博覽古今群書,多增加自己的閱歷,只有眼界高了,對生活裡的藝術靈感才隨時迸發出瞬間的激情,加油吧,我的朋友,沉寂進去,你就是下一個達芬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