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調研採訪走進鹽城活動正式啟動

根據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統一部署和我市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安排,4月24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蹲點調研採訪”走進鹽城活動正式啟動。

根據中宣部、省委宣傳部統一部署和我市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安排,4月24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蹲點調研採訪”走進鹽城活動正式啟動。在為期半個月的時間內,來自鹽城師範學院的專家、學生,以及新華日報、省廣電總檯、現代快報等省、市媒體記者將在我市開展蹲點調研採訪活動。此次蹲點調研採訪主題為“鹽城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精耕細作文藝精品”。鹽城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本次活動就是要深入挖掘、保護利用好鑲嵌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文化資源,展現鹽城的獨特魅力。

蹲點調研採訪走進鹽城活動正式啟動


據悉,此次蹲點調研採訪活動是“‘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蹲點調研採訪活動”江蘇行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統籌組織,是開展“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的重要內容。全省共選取了16條集中採訪線索,涉及經濟建設、生態文明、文化建設、社會民生等多個方面,涵蓋13個設區市。通過開展全媒體報道、全面運用媒體融合發展成果,採取多種形式、多樣載體、多維視角,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江蘇發展歷程、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

25日上午,調研採訪組先後前往泰山廟、陸公祠、淮劇博物館、市文化藝術中心、水滸館等地調研採訪。每到一處,調研組成員都詳細瞭解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展陳設計,專家學者還提出寶貴意見。

在泰山廟(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館內館藏文物、史料、圖片、書畫作品以及講解員詳細、生動的口述,帶領大家走進戰火紛飛的戰爭歲月,重溫了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新四軍將士浴血奮戰的故事。淮劇在鹽城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淮劇博物館,館長向調研組親唱經典淮劇《賣油條》,活潑的表演贏得了在場人的熱烈掌聲。

近年來,鹽城著力做優本土文化,保護、傳承淮劇和雜技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大做強省淮劇團、省雜技團、市演藝集團等專業院團,讓更多的鹽城文化名片走出江蘇、走向國門。2013至2018年六年中,鹽城劇作者新創作大戲劇本150部,其中獲省級以上獎38部(指單純的劇本獎),搬上市內外舞臺的劇本72部, 大型現代淮劇《小鎮》奪得第十五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建湖雜技”是中國南派雜技的代表,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先後赴亞歐美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500多場次。2019年1月建湖縣被國家文旅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湖雜技)”。

接下來的十幾天裡,調研採訪組一行將深入探訪我市各地的文藝創作、文化發展的典型範例,大力挖掘我市文化發展脈絡和基層一線的生動故事,探索總結我市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精耕細作文藝精品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我市文化建設發展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