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潍河:县西五十里,出莒州西北王屋山(水经云出瑯琊箕县潍山,许慎,吕忱云箕屋山,淮南子云覆舟山,盖一山数名耳)东北流二百六十余里至诸城县巴山西北入县境,北至贾家庄入安邱界,又北迳潍县昌邑县界入于海,齐乘云汉志潍或作淮,故俗亦名淮河,旧志八景之七曰:淮沙落雁。

渠河:县西南六十五里,出诸城县鲁山北流至彭王入县境,又北至北张落入潍,旧志云洪武间开濬(开浚:亦作“开濬”。1.开掘疏浚。《朱子语类》卷四一:“且仁譬之水,公则譬之沟渠,要流通此水,须开浚沟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元典章·户部九·劝农》:“各处官司常加晓諭,相地开濬,使水归,毋令互相渰没。”)以杀潍河误。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浯河:县西七十里,水出峿山,一名巨平山,东北流迳景芝东,又北入潍。

荆河:县西南五十里,《齐乘》云:水出荆山迳平昌故城台,下合雹泉入浯,《三齐记》:昔人堰浯入荆溉稻田万顷。

五龙河:县西南二十里,出诸城九龙埠,受官庄河,赵家河诸水至陆家茔入县境,迳呼家庄,郭家集,坊岭,康家庄等村,凡行百余里入胶莱河。

按:此河冲决无常,土人名自在河,大为民害,县境自皮狐窝以下,河流旧系迤东折北入拐子河,乾隆八年从皮狐窝直北决流,故老有云系古河道者,而坊坊以北八十余村力言不便,议者谓于皮狐窝决口筑拦水大坝百余丈,仍令东北行其塞口至拐子河,应濬深者二千五百二十七丈,拐子河至入胶莱河口长八千八百二十丈(内一千五百九十九丈属昌邑)稍加疏通可无壅閼(壅 yōng 堵塞:壅塞,壅滞,壅蔽。阏 (閼) è遏制,阏塞,阏积。)诚目前之急务哉。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红绣河:出诸城县马家庄西北流至杨家屯入县境,又东北至半壁店子,名店子河,以水道迂折又名拐子河,又东北入五龙河。

秀水河:县西南三十里,出朱公北流为柳沟河。

拒城河:县南三十里,《水经注》谓之拒艾水出黔陬县西南拒艾山,即《齐记》所谓黔艾山也,东北流迳拒县故城西,王莽之秩国也,世谓之王城,又谓是水为洋洋水,《汉书.地理志》琅琊有柜县,注云根艾水东入海。

按:拒柜音同,根拒形近,二书必有一误,姑两存之,又《齐乘》根艾作相艾或鲁豕(鲁鱼豕亥,成语,指书籍在刻印过程中的错误。)之讹也。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胶河:县东十里,《水经》云:出黔陬胶山《齐乘》云:今胶州胶西县县西南铁橛山也,《通志》云:出胶州五弩山,《胶州新志》云:铁橛山有滴水,岸泉甚微,无所谓胶源者,山西北二十五里为鹵山,古所谓五弩山也,为胶水迳会之处,亦非发源之地。雍正九年,州牧王维访胶源,泝流而上西南至望荡山,在铁橛山东北五里许,西岩下层石数片,众泉涌出,土人名八突泉,沿岸散洳,西行十五里墨德水入之,又北合鹵水过龟山圻左名胶河口,势渐盛,胶河源当以望荡山为断,北流迳塔桥两乡至谈疃铺入县境,又北迳王吴,大吕,伏家庄,官庄入百脉湖,又北迳楚家沟入胶莱河,凡行县境九十五里。

按:《齐乘》胶水北迳高密县东北入都泺,都泺在百脉湖东,盖明以前故道也,康熙中,知县姜之琦筑堤於于疃,令西北流,由是旧河左右无复水患,东北居民厂咸歌乐土,逮今六十余载堤岸溃败,乾隆七年,复由于疃东北流入张奴河,合流入都泺桑麻之区,倏成巨浸,士民亟议堵筑而工费浩繁,非民力所能任也,附识备忝。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张奴河:县东二十五里,一名“墨水”,水侧有张奴店,土人呼为张鲁,出胶州西北流至紫(芝)兰庄入县境,又北迳张鲁寺刘家庄入都泺,又北入胶莱北河。

小康河:县城外水,自县西张家(吉)村,委

折绕城南东行与城西冯家庄东流一水会于城东北隅,北过九龙口,为散水。

墨水河:县西三十五里,俗传孔子埋书处。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新开河:县东北四十里,即胶莱河,元宣慰使乐实开,明嘉隆中屡开不果,万历三十九年复议开濬,忝政冯敏功奏曰:胶河僅衣带水,余悉高岭大阜,且地皆碙(náo 古同“硇”,硇砂)石,山水奔瀑,工难竟卽(即:就;接近;靠近。)竟矣,海水挟淖沙而入,必复淤。时张居正柄国,不听,督促抚按开数尺,果皆碙石黑沙,难施畚插(畚插是一种挖运泥土的用具。)费帑金十二万迄无成功,乃止。国朝雍正三年,以尚书朱轼言,命内阁学士何国宗同巡抚陈世倌勘议,覆称:明人议开新河之说有二,一则通潮以资出入,一则蓄洩(泄)以济輓运(wǎn yùn,释义是运输,明 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且请修濬大通桥以东石闸河道,令漕舟直至桥下,以省挽运之劳。”)惟是南海口潮水止及陈村闸,北海口潮水止及新河闸,中有二百余里,隔不相通,欲引数尺,随长随落之水,恐不能济分水岭,地当水脊白河来源既征胶河五龙张鲁等河水源稍盛,中有百脉湖,地势卑洼,一河一湖,别无泉源输注,欲以济二百八十余里之运道,势必不能,事遂寝。

按:元明议开新河皆以济漕,其说迂远,而无当于实用,惟以密邑利害揆之,则目前之疏濬尤有不容缓者,新河自吴家口闸经分水岭至窝铺闸三十里,多浅塞,分水岭居河之北,平度白沙河由此入运,旧东西分流,东由东北入海,西由西北入海,今岭以东涸为平陆者幾(同几,差不多,大约之意!)三里,故水尽向西流,不复东注。自窝铺闸历王干坝至亭口闸二十五里,浅塞过半。王干坝为胶水由于疃口入运之道,伏秋水发,渲洩不及,于疃以北田庐必致漂没。自亭口闸历大成,杨召至周家闸三十里浅塞,亦多大成西至杨召,即五龙河入运之道。倘上游水大直注新河将分水岭西流入海之水横截为二,一廽(hui亦作“廻”。亦作“逥”,掉转,返回,曲折,迂回之意。)流东向,一与五龙河水夹冲而北,其廽流者害在平度,夹冲者平高均害。相其势,而利导之,密水患其庶有瘳(chōu 字从疒从翏。“翏”意为鸟飞跑了、“疒”表示疾病,两者合起来表示疾病飞跑了。本义:疾病消失了。)哉!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高阳河:县西二十里,出昌邑县境行十里入五龙河,雍正十三年,知县王文鼎新开。

鱼池河:县西六十里,出昌邑县境行六里由南斜沟入五龙河,雍正十三年,知县王文鼎新疏。

界河:县西三十里,出诸城,县境行六十里入

鱼池河,雍正十三年,知县王文鼎新疏。

皂水河:县西五里,天旱不竭,旧志云水可染布成皂,故名。

二立泉:县北七十里,胶莱河滩中,立春日泉水东流,立秋日泉水西流,俱入胶莱河。

战鼓湾:县西二里,相传夜闻其中有鼓鼙(pi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古代乐队也用。)声。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龙潭:县东北十五里,夜中声萧萧然,水气所蒸,泽润一方,相传龙跃于此,祷雨立应,旧志八景之三曰:龙潭夜雨。

九穴泊:县西北二十五里,有陂泽,泽有九潴(zhu意为水聚集的地方)清波荡漾,文禽游泳,旧志八景之八曰:九穴栖鸳。

按:九穴泊故址在坊岭东北角,康家庄西南三里,许今为五龙河经流之地,无复旧观。

百脉湖:县北十里,五龙、胶河诸水尽汇入此,周百余里,佃渔薪蒸,阖(.he 全;总共:~家。~城。)邑赖之,又名西泺。

按:《莱州府志》都泺外又有都泊,在县东北二十里,内产菱藕,上接新河,东流入海,土人相传都泺在胶河西半里许,今名“小鹿湾”。都泊在河东三里许,胶河、张奴河二水汇流其中,下由新河入海。考《水经注》胶水北迳胶阳县东,又东北左会张奴水,东北为泽,水渚百许里,谓之夷安潭潭之泽,周四十里。《齐乘》亦云:胶水、张奴水同注泽中。则土人所指都泊正古所谓都泺,而河西之小鹿湾或即府志所云都泊与。又旧志八景之二曰:东浦荷香在县东北三十里,亦即在都泺中。

又按:都泺跨胶州、高密、平度州之境,旧为泽渚,自胶河西徙,但存张奴一水流,狭地涸渐,可耕垦。

前明万历七年,知县黄纪贤治,邀邻近富民开垦,陞科(升科 shēng kē释义:1、登科,及第;2、征收赋税。)自是汙(同“污”。)莱之赋,埒(指矮墙、田埂、堤防等:河~。)於桑田,民有逋赋之累,官受惰征之罚,官民交病,其弊已久。今胶河复迎东流,向之汙莱更成巨浸,田无耕垦之期,赋无诘除之法,而百脉湖南半淤成高阜百有余顷,现为豪民占种,诚详明上宪东西,那移新淤之田扺冲没(罚没)之额,官民两便,计无善于此者,倘虑异日胶河西徙复归百脉湖,则东渚屯水患既去,又可清厘原田,无事扺补,此经久无弊之策,长民者所当,亟为颁请也!

乾隆版《高密县志》里的高密河湖水系源流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